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云帆頭條】方 偉:詩詠九江

作者簡介

        方 偉,號濯纓軒主人(濯纓),1958年12月生,河南省羅山縣人,河南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醉根詩社社長。著有《濯纓網(wǎng)絡(luò)詩文選》《南行詩文抄》《濯纓集》等,另有《論語類編》《走進詩經(jīng)》等專著。

【云帆頭條】方 偉:九江小輯

        丙寅之秋,余與夫人新婚旅游至九江,其間行大江濱,訪灌嬰井,游甘棠湖,復(fù)登廬山,得詩詞十余首,后整理詩稿,只保留《廬山夜宿》一首。其后屢屢乘車過九江,亦偶有吟詠。戊戌秋,香港大中華詩詞協(xié)會于九江舉行成立大典,余忝為顧問,應(yīng)邀與會,復(fù)得詩詞若干首。今乃合為一輯,聊作小結(jié)。

濯纓

戊戌七月二十四日

廬山夜宿

山中夜半白云深,燈火高低拱北辰。

不敢輕吹黃竹曲,恐驚阿母采花神。

1986年8月



四十九歲生日和李白、蘇軾二公(并序)

        公元750年,李白至潯陽,宿紫極宮,作《潯陽紫極宮感秋》一詩,中有句曰:“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fù)”。后334年(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始脫黃州之厄,東游而至九江,時年亦四十九,亦宿于紫極宮,時此宮已更名天慶觀,有胡道士遇之甚厚,東坡于此作《和李太白》詩,亦道:“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我今年亦四十九,而遠躥炎荒,閑誦二公之詩,得無慨乎?故依韻而和之,欲與李、蘇二公相視而笑也

潯陽紫極宮,旁種蕭蕭竹。

太白鎩羽歸,雄心不可掬。

三百余年后,老竹還幽獨。

更名天慶觀,東坡亦來宿。

我亦四十九,前程待誰卜?

欲喚二公回,二公去難復(fù)。

逝者若長川,金杯莫使覆。

紅日上東窗,先生眠正熟。

2007年臘月



采桑子·夜過九江

        潯陽江上停驂處,水上琵琶,指上琵琶,如聽仙音不憶家。

        江流依舊人何去?身在天涯,心在天涯,叫我如何不想她!

        注:

        昔劉半農(nóng)始造“她”字,專作歌曰:“叫我如何不想她”,今借來一用。

丁酉五月初一日

車過九江

老馬無羈絆,奮蹄西復(fù)東。

才游三峽水,又納九江風(fēng)。

近岸飛雲(yún)白,遙山晚照紅。

欲呼白司馬,并轡水煙中。

戊戌五月初十日


將之九江欲往紫極宮吊李白蘇軾二公

唐時紫極宮,宋名天慶觀。

今又稱何名?掐指還一算。

李白四十九,到此發(fā)長嘆。

唯有北窗竹,為之揮秋扇。

蘇軾出黃州,閑繞窗竹轉(zhuǎn)。

時有胡道士,為開玉芝宴。

我今去九江,流年暗中換。

李蘇二仙翁,音容都不見。

宮觀過千載,知又幾回建。

豈為宮觀來,先賢時在念。

時節(jié)亦清秋,近尋復(fù)遙看。

前后兩悠悠,唯聞一聲雁。

戊戌七月初一


九江詩會應(yīng)翁寒春女史邀和陳智先生

開場先已聽鳴鑼,邀唱潯陽一段歌。

栗里遺蹤懷往哲,廬山極頂送長河。

人情所望天行健,世運常教海不波。

更待陶公同入會,桂冠遙看正峨峨。

戊戌七月初二日

讀昭明太子《陶淵明傳》

潯陽一望阻風(fēng)煙,晉宋于今又幾年。

浪簸沙淘猶未改,唯馀栗里舊山川。


在官彭澤厭塵囂,升斗何堪折此腰。

好趁一篙春水足,斂裳不畏路途遙。


三徑就荒松菊存,攜童入室酒盈樽。

悠然采菊東籬下,雞犬相隨返竹門。


尋常日月酒消磨,不擇花床與草坡。

我醉欲眠卿可去,任由托體與山阿。


行盡桃花見水源,洞中曖曖遠人村。

殺雞設(shè)酒延賓者,知是先秦幾葉孫。


五柳沿山一徑深,雲(yún)朝雨夕入東林。

虎溪過后留三笑,不盡回聲蕩古今。

戊戌七月初二日

廬山三疊泉

泉分三疊下雲(yún)端,猶帶銀河水氣寒。

試作雲(yún)梯平穩(wěn)上,南天門外倚欄桿。

戊戌七月初五夜



廬山謠

        我將之廬山,乃為廬山謠。廬山在何許?云水遠迢迢。昔年曾作廬山游,一山黃葉舞清秋。乘車直上盤山道,最高峰上豁雙眸。千峰萬谷如錦繡,瀑如白練掛山頭。峰高不礙通紅日,朗照長江一派流。聞道幽谷多仙人,雲(yún)封霧裹難追求。唯有栗里舊山川,昔時啼鳥尚啾啾。李青蓮,白樂天,香爐花徑遠相連。更有東坡來相訪,西林題壁到今傳。我非不知廬山之外山更高,其奈不若廬山臨江面湖足由敖。我非不知李白蘇軾之外亦有詩,其奈不喜孟郊賈島諸人時作寒蟲號。人世幾回改,廬山依舊在。未見誰炸平,未許誰買賣。李白去千年,廬山如有待。廬山曾見古之人,古人不見今之春。今人亦多能詩者,須寫廬山一段新。

戊戌七月初六日



將下九江

東行應(yīng)得故人招,水路山程一望遙。

遙想今宵詩酒會,廬山雲(yún)接大江潮。

戊戌七月二十日


夜宿九江皇庭四季酒店

        余新婚旅游至九江,夜宿九航旅社臨江最高樓(七樓),漁火船燈,江景如畫。沿江閑步,誦琵琶行,情景如昨,轉(zhuǎn)眼三十二年矣

重到潯陽序已秋,銅鑼灣畔有高樓。

月移雲(yún)影思前哲,風(fēng)送江聲憶舊游。

訪勝時沿高岸轉(zhuǎn),吟詩曾替古人愁。

皇庭今夜難成寐,卅二年光似水流。

戊戌七月二十日深夜

南門湖(甘棠湖)吟

        來九江次日,參加香港銅鑼灣開業(yè)暨大中華詩詞協(xié)會成立慶典,中午在南門湖邊九江遠洲國際大酒店就餐。余問土人甘棠湖何在?答曰兩湖連為一體,其北端即甘棠湖。甘棠湖,余昔年曾到也

去而益詠謂甘棠,瀲滟湖波映日光。

白鷺翩翩來復(fù)去,更于何處覓周郎。

        注:甘棠湖,周瑜練水兵處也。


遠游聊以慶新婚,來向潯陽消旅魂。

且就綠苔深處看,石墩或有舊靴痕。


槳聲軋軋蕩清波,水影天光笑語和。

一霎疑回年少日,伴伊同唱采蓮歌。


一樣秋風(fēng)鬢已絲,湖邊閑望步遲遲。

南門水接甘棠水,唯有波光似舊時。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



高陽臺 · 九江甘棠湖

        三十二年前與夫人來九江,游甘棠湖。近期夫人將往北京看孫子,不能同來,乃拍甘棠湖(這一段叫南門湖)圖片,微信傳之,權(quán)作重游

        三十二年,一般秋景,我來君未同來。湖號甘棠,寶奩斜嵌江隈。一方小艇悠然過,看波心,天漾雲(yún)開。是當(dāng)年,我踏飛輪,君展紅腮。

        亭橋猶似當(dāng)年樣,但輕輕撥起,石上青苔。攜手當(dāng)時,記曾踏過塵埃。波光依舊明如鏡,鏡中看,霜髪皚皚。拍成圖,發(fā)與熒屏,傳與君猜。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

九江灌嬰井

        九江灌嬰井,為漢初灌嬰所鑿,因井有泉眼與長江相通,風(fēng)來浪涌,故又稱浪井。李白有詩曰: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fēng)。1986年余來九江,曾費盡周折而尋訪之。今到九江,雖無意再訪,然亦在念中也

浪井緣何系我心?昔年曾訪此還吟。

青苔滿壁泉猶在,一線長繩牽到今。

戊戌七月二十一日夜


廬山遇雨

已老煙光未老秋,廬山恰在雨中游。

路穿繡谷雲(yún)封鎖,人過琴湖樹挽留。

山影未能橫側(cè)看,瀑聲都入淺深流。

浮生多賴天憐取,恐使遐觀損此眸。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雨中過廬山白居易草堂,因步其韻

帶雨拖泥到草堂,黃苫草蓋白塗墻。

大開窗戶閑觀景,小坐廊臺自納涼。

偶有山民同酒盞,時來麻雀數(shù)詩行。

登臨或可居非易,曾是難為老孟光。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雨中登廬山作

廬山形勝地,逐隊作重游。

牯嶺籠青樹,琴湖漾綠油。

目因秋雨障,心想大江流。

向晚天晴處,憑高看水鷗。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滿江紅·登廬山先雨后晴

        重到廬山,廬山卻,恁般生澀。雨來處,劈頭就到,哪容分說。小傘吹成歪戴帽,袷衣濕作淋湯雀。一時間,綠瘦與紅肥,無顏色。

        須臾遣,雨消歇,須臾放,山層疊。有大江一派,濤聲隱約。幾只鷺飛天上下,一輪日照城西北。若逢人,看我在雲(yún)頭,心驚裂。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


美廬

石砌條條長綠苔,樓空人去鳥鳴哀。

還將腳步輕移動,不忍踏殘磚上埃。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導(dǎo)游講毛亦兩度住此


重過如琴湖,昔年與夫人曾到也

看如寶鏡聽如琴,曾共夫人入島心。

還可重來唯地域,再難回去是光陰。

君顏幾度隨春減,我髪多年被雪侵。

圖片還憑微信轉(zhuǎn),滿湖白霧散秋霖。

戊戌七月二十二日,夫人將去北京未來

滿庭芳 · 九江別崔德煌、曹初陽、吳雪芬諸詩友

        碧水涵天,明波搖岸,平湖雅號甘棠。周郎當(dāng)日,曾作演兵場。記得我曾年少,游船上,笑挽紅妝。今秋里,諸君陪我,談笑對湖光。

        新涼,堤上柳,橫看成片,側(cè)數(shù)成行。待綰結(jié)青絲,別意難量。報到輕車去也,霎時又,水遠山長。從今后,年年柳色,泰半在潯陽。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潯陽樓

        時九江崔德煌、曹初陽、吳雪芬諸友同登

江過潯陽去亦遲,名樓千載展豐姿。

思同李白醉佳酒,茣學(xué)宋江題反詩。

網(wǎng)上頻傳奇怪事,眼前猶是太平時。

真山真水憑欄看,幾度興亡了不知。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天花宮

古跡追尋不憚勞,甘棠湖畔殿墻高。

青蓮曾此生秋感,蘇子重來嘆鬢毛。

一片煙中懷往哲,幾行柳上望江濤。

何分紫極與天慶,茣使宮門沒野蒿。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



答崔德煌兄,兼謝曹初陽、吳雪芬二友

歸來猶覺酒還溫,回望潯陽路一痕。

重到甘棠臨浦口,苦尋天慶近州門。

興饒漫檢贈行禮,坐定方蘇久客魂。

道遠喜加微信在,時通消息樂晨昏。

戊戌七月二十三日夜到家后作


附崔德煌兄原玉:贈別方偉先生

欣來湓浦路重溫,何處搜尋紫極痕。

半嶼白云歸寺柳,一江秋水嘯樓門。

窗前煙雨沉殘日,庭外桐花鎖夢魂。

車到臨岐心悵惘,常將尊著讀黃昏。

作者:方 偉;約稿:崔德煌;編輯:璐雨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廬山簡史05:廬山是一座名人匯聚的文化之山
【覓蘇記】潯陽紫極宮:次韻詩體的流行(下)
跟著唐宋詩詞游長江(23):江州(九江)之長江、鄱陽湖
己亥金秋·云帆廬山年會雅集(一)
浪井今聲 第46期 走進濂溪.癸卯年采風(fēng)創(chuàng)作筆會作品專輯
《走遍中國》之江西省九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