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夕陽意象
一、懷人思鄉(xiāng)的悵惘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刻畫出落日徐徐下山的美景,把自己對友人的不舍之情巧妙地寓之于景中。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離情別緒。全詩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李覯《鄉(xiāng)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
碧山還被暮云遮。
這首詩由見落日而觸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突出了詩人歸鄉(xiāng)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深摯濃厚的思念。把落日可見,故鄉(xiāng)難覓的悵然之情表達得婉曲有致。
二、閑適隱逸的恬淡
陶淵明《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在黃昏的美好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灑脫,詩人自身也成了夕陽景色的一部分。以平靜的歸隱心態(tài),表達了天人合一、復歸自然的情感,在這里閑適心境與自然美景獲得了和諧統(tǒng)一。
王維《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牛羊回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這些初夏景色本是尋常,但把它們置于夕陽西下的背景中,落日的余暉將天地都染得金黃,面對這樣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歸隱之情油然而生。
三、壯麗輝煌的蒼涼
王昌齡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兩句,將詩人登臨縱目的胸襟和眼光描寫得如此高遠寬闊,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出“白日”的奇景。黃河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
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此詩以一個剛剛入伍的新兵的口吻,敘述了出征關塞的部伍生活情景。描繪了一幅夕陽與戰(zhàn)旗相輝映,風聲與馬嘶相交織的暮野行軍圖。落日西照,將旗獵獵,戰(zhàn)馬長鳴,朔風蕭蕭,表現(xiàn)出一種蒼涼莊嚴的行軍場面,詩人在無邊的蒼涼中是否還暗含著對國運的隱憂呢?
四、人世滄桑的感傷
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跋﹃栁飨聨讜r回?”詞人由夕陽西下的眼前景觸發(fā)的,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夕陽代表的時間意識與詞人個體的生命意識矛盾地糾結在一起,夕陽的隕落讓人感到生命的短暫和無奈。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尾莶?,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shù)膭⒃?,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詞人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詞人借一抹夕陽的余輝,感嘆歷史的滾滾洪流中那些無法直面的滄桑巨變。
五、國運衰微的慨嘆
朱敦儒《相見歡》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性瓉y,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xiàn)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詞的背景非常開闊,依山的夕陽映照著萬里遼闊的大地,一瀉千里的長江滾滾向東流去。一個“垂”字,生動地描述了夕陽西下的日暮之景,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國勢衰落、江河日下的南宋現(xiàn)狀,文辭豪壯卻飽含悲情。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此詞寫作者登郁孤臺遠望,抒發(fā)國家興亡的感慨?!敖碚钣?,山深聞鷓鴣”,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閉式意味的境界,無異為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寫照;鷓鴣聲聲,則是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同時勾起其志業(yè)未就、中原久未光復之無限悲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