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重要物象—秋
〖秋〗
文化指向:凄涼,悲愁,思鄉(xiāng)。
解說:“愁”字的漢字構成,古人早說得明了:“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毙纳锨锛词浅钜?,秋日多愁,便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了。秋與愁在情感上的同構,由不得你不悲秋。
屈原《九歌》中“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和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撩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開了悲秋的先聲,此后的文壇悲秋之音如無邊落葉,蕭蕭地覆滿了平平仄仄的韻腳:“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云引暮愁”;“秋風秋雨愁煞人”;“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到《秋聲賦》時,悲秋被推向了極致。
相關意象:
1.秋高氣爽,秋水明凈,蘊涵著空靈、高遠的意象。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登山臨水,視通萬里,青天碧水,上下相接,渾然一色,相映成輝,這是秋韻典型的空闊之美。
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寫出了秋天的清新、怡人與空靈之美。
2.秋蕭瑟凄涼,蘊涵著離人傷痛悲苦的意象。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薄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币苑N種凄涼、冷落的秋天景象襯托和渲染離情別緒,活畫出了兩幅秋江離別圖。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直訴離別的傷悲。
3.秋季一到,繁華搖落,葉落歸根,季節(jié)的輪回蘊含著思鄉(xiāng)意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借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個蕭瑟蒼涼的意境,并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氣氛,反襯出淪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思鄉(xiāng)之苦啊!
劉長卿“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鄉(xiāng)愁不可抗拒;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戰(zhàn)亂中的故鄉(xiāng)反成了生命中匆匆的驛站;盧綸“三湘秋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空間距離是古人思鄉(xiāng)時無法超越的痛;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借助想象,將鄉(xiāng)愁雕塑成千千億億癡苦的望鄉(xiāng)石;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天上地下,水上陸地都塞滿了無法躲避的秋思……秋入鄉(xiāng)心愁割腸,厚重的秋色,悲涼的秋風,引來漫天的鄉(xiāng)愁。這些熟悉的詩句,都是悲秋思鄉(xiāng)望歸的典范。
相關詩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啤ざ鸥Α对乱箲浬岬堋?/p>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憐香魄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唐·李賀《秋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宋·范仲淹《漁家傲》
人言悲秋難為情,我喜枕上聞秋聲。快鷹下鞲爪觜健,壯士撫劍精神生。
——宋·陸游《秋聲》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宋·范仲淹《蘇幕遮》
相關鏈接:
1.李清照筆下的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秋的意象,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表現(xiàn)十分特別,與她筆下春的無奈傷感正好相反,不見傷感低落,反顯意氣風發(fā)、挺拔峻峭。
2.詩人筆下的“喜”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獎⒂礤a《秋詞》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蹩儭兑巴?/p>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蹩儭肚镆瓜灿鐾跆幨俊?/p>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虾迫弧肚锏翘m山寄張五》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戎昱《戲題秋月》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K軾《贈劉景文》
*溫馨感悟*
文化突圍
君子
秋風吹,秋雨滴,可謂秋有聲;秋水清,秋草黃,可謂秋有色;秋野淡,秋山遠,秋空高,秋雁飛……可謂秋有形。聽秋聲,觀秋色,覽秋景,感秋韻。
有人從蕭蕭黃葉旋入早候的泥土感受到人生之秋和家國之秋。于是感時憫亂,傷離惜別,懷舊思故,悲悼親朋等愁緒綿綿不斷。有人從地闊天高云遠水凈的物象感受到空靈和清朗,于是欣悅、寧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仿佛完成使命般感動于生命的超然明凈。不同的感受,讓我們深思。
不拘于“嫋嫋兮秋風”草木搖落的蕭條,不拘于“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的凄涼,不拘于“秋色連波”的寒意,不拘于梧桐芭蕉冷雨的悲愁,才會有“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邁,“萬類霜天竟自由”的壯闊,還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景。突破文化籠罩的同時就是創(chuàng)造文化。
同是豪放派,辛棄疾感到“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的絕望低落;李白感覺“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豪情逸興;蘇軾感覺“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充滿了欣喜和贊美。同是離別詩,有人是“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或“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有人卻是“壯別天涯未許愁”。于是離別的時候,國人就多了幾分灑脫,幾分豪情。
秋之季節(jié)特征是凈、涼、清,詩佛王維從秋景中感悟到禪意。但詩是物象與感情的合璧,感情是個性的體驗感悟,每個人的感悟是不同的。即便相同的情感類型,其感受的廣度、深度也是相去甚遠。從秋景中辛棄疾感悟到“沙場秋點兵”的磅礴氣勢,而領袖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勢,感悟的卻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秋竟讓偉人生出萬丈豪情!“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此言一出,千古文人,誰與爭鋒?誰還會想到秋是纏綿人眼中的“征夫淚”、“相思淚”、“離人淚”?突破傳統(tǒng)意象的圍困,就是文化的新生。
入乎其內(nèi),了解古人根據(jù)季節(jié)特征,季節(jié)特有的物象,創(chuàng)造意象的思維方法與感悟過程。出乎其外,捕捉個體獨特的體驗,換一種方式接觸自然與社會,沉淀生命中閃光的靈性。這是文化突圍的路徑。寫作亦然。
二、常見物象的文化指向
花草樹木類、山川風物類、飛禽走獸類、自然現(xiàn)象類、時令節(jié)氣類等物象浩如煙海,不可能詳細地一一列舉,只能簡單地解說,愿意詳細了解的同學可以參看《意象運用技法》一書。下面列舉十大常見典型物象,指出它們的文化指向和相關詩詞例句,便于寫作中運用。
9.常見物象—梧桐
〖梧桐〗
文化指向: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
舉例延伸:“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清初《廣群芳譜·木譜六·桐》)梧桐在華夏文學長河中帶著濃厚的衰颯悲涼之意。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睂懙氖潜粍儕Z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币晕嗤┤~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看看相關詩句吧。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薄罢梃魄脷埳钕镌?,搖落梧桐故園秋?!薄扒锷缴铋|,夜掃梧桐葉?!薄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夜瀟瀟辭夢去,方知垂露掛梧桐?!薄凹拍嗤┥钤烘i清秋?!?/p>
當然也有意境上的另外:象征環(huán)境之幽寂,情趣之高雅脫俗。在《詩經(jīng)》中就與鳳凰相聯(lián)系?!洞笱拧罚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奔矣形嗤┞澍P凰,梧桐成為圣雅之植物。李商隱的那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意境宏大優(yōu)美。李白有“寧知鸞鳳意,遠撫依桐前”。這成為后世園林中的鳳池館、碧梧棲鳳等景點的文化淵源。
10.常見物象—紅豆
〖紅豆〗
文化指向: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舉例延伸: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p>
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溫庭筠也在自己的詩中不止一次地吟詠紅豆。如他的《錦城曲》中有兩句就寫到了紅豆:“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xiāng)人?!边@里的紅豆成了詩人寄與遠行之人作為紀念的禮物。還有一首《新添聲楊柳枝詞》,是這樣寫的:“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愛戀的詩,詩中用紅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對對方入骨的相思之情。
中唐以后“紅豆”的涵義開始逐漸延伸。杜甫“紅豆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已有思念故國的意味。
錢謙益借注杜詩《江南逢李龜年》寄托南望永歷之情,并以“一別正思紅豆子,雙棲終向碧梧枝”隱喻對柳如是別后的思念,夫婦共同的故國之思及反清復明的信心。
11.常見物象—芭蕉
〖芭蕉〗
文化指向:愁情、悲苦的象征。
舉例延伸:芭蕉,蕉心長卷,一葉葉,一層層,不斷向外舒展。闊大的蕉葉,似巨掌,一張張,一面面,伸向空間,布滿庭院,散發(fā)清香,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李清照《添字丑奴兒》中這樣寫道:“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展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逼渲性伆沤兜摹叭~葉心心,舒展有余情”讀起來回味無窮。眾所周知,芭蕉的形狀是葉圍繞著心,或舒或卷,層層疊疊,好比被愁思重重包裹的心靈??纯丛娙藗兊囊髟伆桑?/p>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李商隱
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巍钊f里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宋·楊萬里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ば煸偎?/p>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清·鄭板橋
滿階蕉葉兼梧葉,一夜風雨似雨聲。——清·鄭板橋
碧紗窗外綠芭蕉,書破繁陰坐寂寥?!濉む嵃鍢?/p>
12.常見物象—鴻雁
〖鴻雁〗
文化指向:思鄉(xiāng)、懷親
舉例延伸: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痹缭诨ㄩ_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13.常見物象—松柏
〖松柏〗
文化指向:堅貞、傲岸、堅強、生命力的象征
舉例延伸: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表f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痹娙艘源司涿銊钐玫芤袼砂啬菢訄载?,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陶淵明“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表現(xiàn)青松的高潔。劉禹錫:“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xiàn),長嘯一聲風里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币嗳弧?/p>
14.常見物象—杜鵑鳥
〖杜鵑鳥〗
文化指向:凄涼、哀傷的象征。
舉例延伸: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杜鵑”這一凄涼意象所寄托的感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寄思親之切:李中《鐘陵禁煙寄從弟》詩:“交親書斷竟不到,忍聽黃昏杜宇啼?!?/p>
寫羈旅之緒:溫庭筠《碧澗姨曉思》詩:“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p>
抒漂泊之感: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p>
繪凄涼之境:趙翼《愍中寺是壇相傳唐太宗葬戰(zhàn)骨處》詩:“歸隨遼鶴跡,啼有蜀鵑痕。” 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p>
托惜春之心:王令《送春》詩:“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p>
哀亡國之痛:家鉉翁《寄江南故人》詩:“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xiāng)?!?/p>
寄懷君之情:汪元量《錢塘歌》詩:“南人墮類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
寓思鄉(xiāng)之愁:沈佺期《夜宿七盤嶺》詩:“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guī)啼?!彼稳速R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比鹿庹赵谕ピ豪镅┌椎睦婊ㄉ?,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盡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xiāng)思。
言思婦之苦:李重元《憶王孫·春詞》:“杜宇生生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此外常與“莊生夢蝶”的典故對舉,以寫哀傷和失落。
李中《暮春吟懷寄姚端先輩》詩:“莊夢斷時燈欲燼,蜀魂啼處酒初醒。”
李商隱《錦瑟》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崔涂《春夕》詩:“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p>
15.常見物象—蟬
〖蟬〗
文化指向:高潔;悲涼
舉例延伸: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崩钌屉[《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庇菔滥稀断s》:“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寒蟬”在古詩中的意象卻大不相同。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院s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昂s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16.常見物象—芳草
〖芳草〗
文化指向:離恨
舉例延伸: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冻o·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薄拜螺隆笔切稳荽翰菝?。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币浴扒嗲嗪舆叢荨逼鹋d,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崩铎稀肚迤綐贰罚骸半x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17.常見物象—草木
〖草木〗
文化指向:盛衰興亡
舉例延伸: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芭f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眳菄呐f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fā)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爸烊笜蜻呉安莼?,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18.常見物象—天
〖天〗
文化指向:天道、精神、規(guī)律
舉例延伸:《尚書》說:“天佑之民,作之君,作之師?!碧觳坏n五谷農(nóng)桑于民,還賜給他們君王和老師。古人認為天有大德,即生育萬物,生生不已,無為而無不為。并且認為在這“無為而無不為”中,一定有天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道是古人對天的最深刻的哲學思考。體認了天道,人類才能按照至高無上的天道行事,自覺地把人道與天道統(tǒng)一起來,致力于追求幸福生活。
所以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第二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羞愧)于人”。所以莊子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大宗師》)
因此,中國人的天,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天空,而是被賦予了精神、氣質(zhì)和人格的人化了的天,是寄托了中國古人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內(nèi)圣外王的理想的天。
有人從青碧一色的萬里長空中體味出了人生的真諦;有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文天祥感念“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在上為星辰,在下為河岳”;屈原叩天而問,千里招魂:“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儒家發(fā)揚了天“無不為”和“剛健有為”的一面,要求君子像天一樣“自強不息”。這種“有為”是推行仁義之道,于己則求仁得仁,朝(早晨)聞道,夕死可矣,于天下則講求仁政。天地澤被萬物,怎么能說不是仁義呢?
同樣是面對天地之化育,如果說儒家是贊(助)天地之化育,那么道家是任天地之化育。
*章節(jié)溫馨點撥*
意象是把鑰匙
意象是文化的濃縮。一滴露,一莖草,一彎月,一段風,都蘊含著文化或文學的內(nèi)涵。讀懂意象、典故,詩才明明白白袒露心靈。
所謂意象,“象”是視覺形象,指詩歌所借之景與物?!耙狻保慈说闹饔^情感。意象,是主觀思想感情與外在物象的統(tǒng)一。意在物象的包裹中,讀詩只看到排列的文字物象,不解意象的人。將被排拒在詩歌的門外。
梅、蘭、竹、菊隱含著君子的美德,美麗的明月卻寄托著思鄉(xiāng)之情,柔情萬千的柳牽著離人的愁,輕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與愛情的天空。世間萬物被古代文人捆綁著厚厚的一層情,讓后人也在其中掙扎。梧桐細雨,草木搖落,蟬鳴高遠,杜鵑啼血,猿猴哀嘯,松柏傲霜,雁傳書,紅豆相思……全部進行了文化“打包”,沒有意象“解壓”,是無法釋放其中的深刻內(nèi)的。
意象其實就像文化操作系統(tǒng)的RAR或ZiP軟件,可以把壓縮過的詩歌的情感文件全部釋放。所以要進入古詩的大門,首先要掌握意象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