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距離2017年的結(jié)束,還有66天。
還記得自己在年初定下的“一年讀50本書”的閱讀計劃嗎?
當初電商平臺搞活動,買的那幾本書看完了嗎?
前幾天某大牛推薦的新書,你找到時間打開閱讀了嗎?
這些問題有沒有很熟悉,相信你也曾經(jīng)在某個時刻想過這些問題。
這就是很多人經(jīng)常提起的“沒時間讀書的焦慮”。
其實這種現(xiàn)象無可厚非,畢竟“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樣的困境,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到。
原本非常飽滿的“年度閱讀計劃”,最終總是會以“實在找不到時間”為借口,一再推遲,年復(fù)一年。
但是你有想過,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履阆胱x書,但總是沒時間讀的嗎?
其實歸根結(jié)底,還不就是因為你不懂得如何高效閱讀!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高效閱讀的話題,幫助你快速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有哪些閱讀誤區(qū)經(jīng)常影響我們高效閱讀的。
二.影響高效閱讀的3個誤區(qū)
整體來看,大致有這么三個問題:
1.總把讀書看作一種神圣儀式
很多人認為,讀書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嚴肅的事情。
這往往導(dǎo)致我們在潛意識里對書本充滿了敬畏感,會把讀書看成一種神圣的精神儀式。
開始讀書前,一定要遵循一系列的條規(guī):
選擇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讓自己平復(fù)下情緒,打開書本按順序從頭到尾詳細地閱讀,在這過程中還生怕錯過任何一個信息。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dǎo)“書中自有黃金屋”呀,誰會可能放棄多撿金子的機會呢?除非傻子吧!
但事實上,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我們抱以敬畏感的。
如果你熟知出版業(yè)的規(guī)則,你就會知道:不是任何印在書本上的文字,都是有價值的。
有些作者為了湊字數(shù),會生搬硬套大量的論述觀點;也有些為了營造一種重要性,刻意重復(fù)論述某些內(nèi)容,內(nèi)容會顯得很冗余;更有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么,他為了出書,可以胡謅一些觀點,自說自話。
當然這里不是說書本毫無價值,而是說我們沒必要對書本抱著敬畏感。
單一本書的價值通常沒有人們吹噓的那么厲害,你不用跪著閱讀,而是要保持輕松閱讀的狀態(tài)。
讀書就如同一日三餐,覺得好的多看看,覺得不好完全可以丟棄,不用理會別人的看法。
這個時代,好書太多了,不用怕會錯過好書。
2.總認為每本書都需要仔細閱讀
很多人都抱怨過自己讀書慢,有時候幾十頁內(nèi)容,就花了幾小時。
久而久之,容易陷入閱讀焦慮,本來計劃要一周讀兩本書,最后卻一本都沒讀完。
這讓自己逐漸失去閱讀興趣,因為沒有達到預(yù)期呀!
“讀書太難啦,我根本沒時間!”這就是大多數(shù)人不讀書的借口。
但你根本不知道,有些書只需要快速看完即可,仔細看完所有內(nèi)容是一種時間浪費。
為什么?上文中已經(jīng)提到了,一本書里不是所有內(nèi)容都是有價值的。
據(jù)統(tǒng)計,非虛構(gòu)類書籍中,至少有不低于80%的內(nèi)容是用于佐證另外20%的核心觀點的。
當然,有些好書讀得慢是好事,這說明你在線性閱讀,而且伴隨著思考,伴隨著領(lǐng)悟,你正在解決一個高價值問題。
所以,這里就需要你能掌握識別好書的技能了。
當你懂得如何識別好書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書都可以繞過去,發(fā)現(xiàn)真正需要花時間閱讀的,是那些對你現(xiàn)實階段有價值的書。
3.總是要別人為你推薦書籍
《世界上譯本最多的50本書》、《30歲前必讀十大書目》、《5本職場人士必看的管理經(jīng)典書》......
這些書單標題,有沒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類似的標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層出不窮,往往很多人也愿意閱讀查看,因為他們都不知道該讀哪些書呀!
沒錯,大牛們推薦的書,有些確實是好書,但不一定適合你。
只有適合你的書,才是真正的好書。
如果你只是一個月入6000的白領(lǐng),總是想學馬云的宏觀視野和管理格局,學習毛啊,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同理大牛推薦的書,是針對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受眾推薦的,真正適合你現(xiàn)階段狀態(tài)的少之又少
是的,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塑造價值觀、獲取知識,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快速成長的捷徑。
但我們之所以要閱讀,最終還是為了解決某個特定問題,所有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閱讀,都是低效的。
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在書中找到生活的答案,然后圍繞這個答案層層遞進的去閱讀一系列相關(guān)書籍,這才是選好書的底層邏輯。
三.學會高效閱讀的3個方法
認識了阻礙我們高效閱讀的3個誤區(qū)之后,你就可以開始學習高效閱讀方法了,不然只會又陷入“沒時間讀書”的惡性循環(huán)里頭。
所以,接下來的3個方法,好好掌握,相信你在往后閱讀上,一定能做到高效閱讀。
01.建立目標感
你是否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讀書,究竟是為了什么目標呢?
如果你是一個學生,閱讀并總結(jié)專業(yè)領(lǐng)域的書籍就是你的目標;
如果你是以寫作或表達為職業(yè),把別人的觀點匯集成你的知識就是你的必要目標;
如果你是醫(yī)生,那閱讀專業(yè)論文并訓練成個人技能就是你的重要目標。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白領(lǐng)或科研研究者,所有人的閱讀目標的底層邏輯其實都一樣,就是個人成長。
而能幫助自己實現(xiàn)目標的閱讀可以稱為有效閱讀。
有效閱讀的核心是能記住、能輸出,只有達到這種狀態(tài),知識才算真正屬于你。
那么,在閱讀之前,你一定要先問自己“閱讀這本書,究竟是想解決哪些問題?”
帶著這個目標,通過閱讀書中內(nèi)容,盡力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能延伸出了多個問題;有時候問題的答案,竟然是一個常見到被我們忽視掉的道理;有時候,這個問題根本沒有答案,實際上是自己想太多了......
當你體驗到這些感覺時,證明你已經(jīng)進入有效閱讀狀態(tài),已經(jīng)開始在思考,這時候你會非常渴望閱讀完剩下的內(nèi)容。
保持這種閱讀狀態(tài),就不會被作者牽著走,主動閱讀自然能幫助你更高效地完成閱讀。
02.學會理解與互動
建立目標感,是為了讓我們快速進入有效閱讀的狀態(tài)。
而要達成有效閱讀,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就有必要做到深入地理解與互動。
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完那些你認為好的并且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的內(nèi)容之后,要盡可能地開始做筆記,寫感想。
理解互動的標準很簡單,可以是你讀到一段非常撼動內(nèi)心的內(nèi)容,把它標注出來;也可以是以這個為基礎(chǔ),開始發(fā)散思考,總結(jié)出實用的方法論。
這其實就是通過與新知識的互動,讓它和你腦海中原有的知識建立起連接,這樣能幫助你碰撞出新的想法,經(jīng)過這個過程,以后遇到某些相似場景,就能做到快速回想起新知識。
通過這種方法閱讀書本,它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讓你對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效率大大提高,長期以往,你就能變成別人眼中那種有想法的人。
一旦快速掌握了新知,在后續(xù)閱讀過程中就能輕易地保持高效閱讀的狀態(tài),從而讓自己能比別人在同樣時間內(nèi)閱讀完更多的書籍。
03.刻意記住與輸出
前文中,已經(jīng)提到了,有效閱讀的核心就是能記住、能輸出。而且在閱讀過程要做到理解與互動,最終就是為了實現(xiàn)輸出目的。
當然對于輸出的理解,你不能給自己太高要求,有時候能把一本書匯集成一個方法論或價值觀,你就已經(jīng)賺大了。
輸出只不過是為了幫助我們有效的記住這些內(nèi)容,方便我們在生活上快速調(diào)用。
那輸出的方式有哪些呢?
其實很簡單,一種是寫作,一種是口述。
寫作就是把你覺得有價值的觀點,以寫作的形式匯集成一篇文章,這個比較考驗個人的邏輯處理能力。
口述就是把這些觀點,通過語言分享給你身邊的好友,告訴他們你學到了什么?這些內(nèi)容對自己有哪些幫助?而這個考驗的是你講故事的能力,要有場景。
但無論通過哪種形式進行輸出,都有必要學會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
在輸出的同時,通過有道云筆記或印象筆記等工具,分類收集,這樣就能讓自己不斷地復(fù)習使用。
畢竟你的記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可能第二天你就忘記了。
保持這種閱讀習慣,你就算是完成了有效閱讀的最后一步,也進一步幫助自己解決了“沒時間讀書”的困境。
最后,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你提高閱讀效率。
如果覺得文中內(nèi)容有啟發(fā)、有幫助,那記得分享給好友們一起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