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在《易經(jīng)系傳別講》中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小時候看到過一次鄉(xiāng)下人用筷子占卜,燒一壺水,把筷子放在水面轉一下(懷疑類似于司南),看筷子指向哪個方向,就去哪個方向偷聽別人講話。那家人是測孩子考試,用了此法后去偷聽,聽到鄰居牽狗進來,狗不聽話,鄰居罵道:天到什么時候了,你還不進來……他爸爸聽到“快點進來”,就很高興,說肯定會中,后來果然應驗?!斑@叫做聽隅言,偶然聽到對方不加思考的一句話,叫做機。用這個機來斷悔吝吉兇,就是所謂‘極數(shù)知來謂之占’ (《周易·系辭上》)?!?/p>
我們平時所說,占卜占卜,但其實占和卜不一樣。孔子說“善易者不卜”,不是善易者不占,是有道理的。占,本意是推測吉兇,《說文解字》的解釋是“視兆問也”,也就是推測、估計等義。推測吉兇,在古代就是觀察甲骨的裂紋或蓍草排列情況或卦象排列等。
而卜,本義是灼甲骨取兆以占吉兇,在《說文·卜部》:“卜,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從(縱)橫也”。后引申為用以預測吉兇的各種活動。南懷瑾老師說“用數(shù)來求卦的謂之占,用工具來求卦的叫做卜”。
這里說下我的理解,占和卜其實是一個過程的不同階段,卜其實就是獲得可以預測資料的過程,不管是燒龜甲、排蓍草、算卦、排奇門遁甲、馬前課還是前面南懷瑾老師說的筷子卜,其實都是為了得到一個征象、得到一點啟發(fā)、得到一個天數(shù)。
包括著名的梅花易數(shù),雖然起卦非常簡單,但其實也是通過時間、地點、人和物的特性等信息獲得先天之數(shù),這個過程就是卜的過程。而占則是根據(jù)手上現(xiàn)有的卜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預測吉兇悔吝。
上面的筷子卜案例其實是類似于梅花易數(shù)中使用外應來斷吉兇的方法。這也是為什么“善易者不卜”,因為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很多時候不需要單獨去卜筮,而是根據(jù)一些現(xiàn)象或狀態(tài),自然就能占得結果,這也是種“未卜先知”的狀態(tài)。所以《易經(jīng)·系辭》也說“以卜筮者尚其占”,真正難的是占,同時,《易經(jīng)》中也說,圣人之道是辭、變、象、占,這里面是占而非卜。
越學《周易》越明白,卜的方法千萬種,而真正的牛人是會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