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書法課上,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到那些文物,你永遠想象不到古人的智慧有多大!這話一點不假,從七千年的刀叉榫卯,到兩千多年的秦始皇兵馬俑,再到六百多年前的萬戶飛天,許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能看出來。
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酒杯,也能看出我們先人的智慧。
喜歡古裝劇尤其是秦漢時期影視劇的朋友,一定知道當時人們喝酒的器具爵。爵上面有兩根小柱子,這個柱子何用?一些專家認為是提醒人們少飲酒,爵向上稍微仰起,柱子就會碰到臉頰,這樣就能提醒人們“不可滿飲此杯”。
然而這種說法尚未得到認可,許多人還持有不同看法。但是,明朝時期有一種酒杯,確實就有這種效果,這種酒杯叫“公道杯”。
據(jù)說,朱元璋稱帝后不久,景德鎮(zhèn)直屬的浮梁縣縣令就想著要討好朱元璋。他別出心裁,召集優(yōu)秀的能工巧匠為朱元璋燒制“龍杯”。
工匠們燒制出“龍杯”后,縣令把它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這瓷杯燒制精良,而且杯子中還有一個龍,龍頭伸了出來,覺得不錯,夸了一番縣令。后來,朱元璋宴請大臣,便用這個杯子飲酒。起初他只是倒半杯酒,后來越喝越高興,他開始倒?jié)M酒杯。不料這時候出現(xiàn)了奇怪的一幕:酒杯里的酒都漏了。
朱元璋看看杯子,發(fā)現(xiàn)沒爛啊,可是為何倒?jié)M酒會漏光呢?朱元璋想不通,大怒讓人把縣令叫來??h令來了之后,解釋清楚后,朱元璋大為高興,不但給縣令升官,還賞了一大筆錢。
專家起初不明白,知道做了掃描之后才弄懂。原來,這種杯子的巧妙之處就在于龍身,龍身有根細管和杯底小洞相連,當酒水進入杯中時,會從人腳下一個小口進入人體,當酒的液面高出細管頂部時,虹吸原理會將“吸”出杯外,外人看起來就像全部流出。
這是提醒人們要少飲酒,畢竟喝多了傷身。浮梁縣縣令以此話回復朱元璋,朱元璋自然開心。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人們附會,但這“龍杯”確實存在,由于杯子有教人“滿招損,謙受益”的寓意,因也叫“公道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