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觀察記錄者
企業(yè)把公司的錢,變成自己,最好方式是投資電影,電視。
1:演員的片酬 100-1000 萬,都是很隨意的,很多演員拿到片酬都會返傭回扣。
2:拍電影,道具的價格更是混亂,戲服可以說是 100 萬定制,實際成本可能幾萬最多。以此類推。
3:宣傳推廣費也是混亂。有些根本不用掏錢的,也可以報個幾十萬,上百萬。海報制作等等,都是有回扣的。
4:最大一筆糊涂賬,是戰(zhàn)爭戲或者武打戲的場景制作費。反正最后都是一把火燒掉的,你說多少就是多少。
電影電視,都是臨時搭建的一個班子運作,戲拍完,也就各走個各。
5、為何制片投資方不怕巨虧?
有些片子拍完后別說公映了,你想查一下它的去處都無從查起。' 但投資方為何不怕巨虧,便知個中奧秘實在不在 ' 拍片 ' 之中也。也難怪咋有那么多 ' 爛劇 ',很多都是冼錢劇。
6、圈子內(nèi)勾兌 ' 洗錢 '。
利用影視圈 ' 洗錢 ',需要各方比較緊密配合,所以,資本、導(dǎo)演、明星會長期保持合作,這樣才會降低出問題的概率,牽扯利益太多,也沒有人去砸大家的奶酪。這就形成圈子化產(chǎn)業(yè)化的影視圈的洗錢鏈條。
電影洗錢是一個長期性的流程。電影拍攝制作公司都是需要一系列復(fù)雜的準入機制的,也就是說,這個模型不是說我有一筆黑錢,我作為投資方來拍一個電影,而是你先要建立一個為你長期洗錢而服務(wù)的電影公司,然后這個公司再去自己投資(洗老板自己的錢),或偶爾接受外部投資(洗老板道上兄弟的錢)。
7. 所以電影洗錢是這樣的:先有一個公司,而且這個公司還得去拍不少電影,是貨真價實的電影公司不是皮包公司。然后,具體怎么洗錢呢?就是在這個公司運營個過程中,做高賬面收入(而不是做高利潤?。?,使得公司在制作電影的過程中,實際的投資比賬面上的投資要少的多,而實際的收入比賬面上的收入也來的少,具體到某一部電影,比如我實際投資 1 千萬,實際收入 5 千萬。賬面上我就是投入八千萬,收入一個億。最后不管我這電影是賺了還是賠了,總有大把的錢成為了公司合法的收入。
8. 在細節(jié)上的處理是這樣的:虛報成本方面,上面都已經(jīng)說的很清楚了,實際支付的比你做賬的少即可,這方面的財務(wù)作假很容易做的到。而收入方面,有無數(shù)的關(guān)聯(lián)企業(yè)和你一起做,比如包你電影的場,買你電影的票(而票款實際上是從左邊口袋進入右邊口袋),甚至買你的 DVD、請你的演員來開業(yè)等等等等。這一切都是公司做賬的手段,并不局限于某一部電影的專項投資中。
娛樂圈 ' 洗錢 ' 優(yōu)勢概括起來有 4 點:
一是 ' 洗錢 ' 額度大。
現(xiàn)在故事片的制片動輒幾億,制片成本越來越高,影視劇投資大,虛報投資額度更大,很適合洗錢。
' 洗錢 ' 成本低。影視投資屬文化產(chǎn)業(yè),稅率低:5%;稅法還規(guī)定:企業(yè)可把收入 15% 用于廣告和宣傳,在稅前扣除。將這條規(guī)定濫用,洗錢的成本更低。通常 ' 洗錢 ' 成本是 35%,即使拍影視劇投錢打水漂了,經(jīng)虛報成本、票房等運作,才付出 20% 的洗錢成本,在各種 ' 洗錢 ' 成本中最低。
' 洗錢 ' 沒審計。影視劇的賬目支出繁多,且時效性強,拍完戲就立馬作鳥獸散,被查的概率極小。
' 洗錢 ' 易開機。' 洗錢 ' 風險低。對娛樂圈洗錢的監(jiān)管滯后,洗錢空間寬闊高效不易被發(fā)現(xiàn)。能無風險的洗錢 , 炒作好了還能獲高額票房回報,順便泡幾個女明星,資本何樂不為?
偷稅漏稅是小事情,替上市影視公司實際控制人洗錢掏空公司資產(chǎn)轉(zhuǎn)移至實控人名下才是大事,大量現(xiàn)金支付,所有洗錢行為都伴隨著無法追查的大量現(xiàn)金交易,比如拍個電影,你不可能拿著 2 個億的支票在片場蹲著就把電影拍完了,要換成大量的現(xiàn)金進行小額支付,這個支付的過程其實就是你知我知,沒有別人知道你到底支付了多少錢。比如你拍個電影,號稱投資 5 個億,其實在片場你給大家多少錢只有你自己知道,最后只花了一個億,票房 3 個億,這 3 個億就是你的合法收入了。
利用娛樂圈 ' 洗錢 ' 的主要套路
1、虛高投入成本 ' 洗錢 '。
現(xiàn)在大投入的片子越來越多,已成一個特點。一部耗資巨大的影視作品拍攝完畢,一些名貴的道具、奢侈品、古董、字畫等被投資方 ' 無償 ' 拿走,但已 ' 攤到 ' 到作品成本;
2、用陰陽合同 ' 洗錢 '。
現(xiàn)在只需成立若干空殼影視制作公司,投資一個影視劇,再以制作費、明星的天價片酬等名義,把大筆黑錢洗白。而明星高票房占用大量制作經(jīng)費,其他拍攝投入少,就是一個很突出的現(xiàn)象。如,請一個演員預(yù)算 1 億,做兩份合同,一份 1 億上稅給演員,很可能另一份 1000 萬才是演員實際所得。
3、虛報票房收入 ' 洗錢 '。
電影行業(yè)的洗錢流程:一億黑錢投資一部電影,真實成本一千萬;電影院、電視臺等等實際收入一千萬;黑錢主人與電影女主角勾搭在一起,通過女主角與電影院造假票房收入達一億。黑錢主人洗白一個億,順便泡個女明星;女主角獲得知名度和金錢,真正的雙贏。
這幾年,票房屢破新高,媒體揭露的各種假場、假票價、偷票房事件不斷。一個功夫片,上映首日票房破億, 5 天拿下幾億。不合常理的票房一被揪出造假,即被挖出牽涉到電影證券化、眾籌、收益認購、股價,甚至洗錢等金融資本鏈的不正當交易。通過勾兌將黑錢塞進管理疏松的票房。
@小黨:11 年前,廣電總局官員說:' 近兩年,我國每年都有 100 多部爛片子不能上院線,原因之一恐怕是 : 不少人拍片是為了洗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