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資產(chǎn)縮水、多個公眾人物離世、地產(chǎn)行業(yè)迎來巨變,這種種都讓人覺得2018年是動蕩的一年。但今年,似乎動蕩更勝去年:先有華為事件,后有香港事件。這些,也讓廣大民眾操碎了心。
在香港事件中,國泰航空處于風口浪尖。之所以這樣,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員工的罷飛、泄露客戶隱私其實只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個外資企業(yè)的母公司,每年從國內(nèi)賺取超過600億,卻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自然讓人深惡痛絕。
其實,在華為事件中,同樣有著這樣一家企業(yè),它的大股東雖然是平安集團,但真正管理運營的卻是美國財團。它每年,也從國內(nèi)賺取大量的利潤,但它為了避免美國司法部的處罰,卻選擇和美國“同流合污”,共同陷害華為。這家企業(yè),就是匯豐銀行了。
匯豐銀行的起源其實很早,大概能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當時,沙遜財團攜手諸多外商,共同斥資在上海成立了匯豐銀行,發(fā)展了一些年才最終將總部遷到了香港。
匯豐銀行在香港的影響力,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巨大的。香港的多位首富,都和匯豐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船王”包玉剛,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和他結識了匯豐銀行的朋友,才順利借到貸款有著很大的關系。再比如李嘉誠,他能夠蟬聯(lián)多屆亞洲首富,至今依然是香港首富,同樣和匯豐是分不開的。
正因為李嘉誠廣交朋友,所以和匯豐領導層的關系不錯,使得當時被匯豐托管的和記黃埔,愿意轉讓給李嘉誠,從而助他登上了首富寶座。不僅是李嘉誠,就連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同樣受到過匯豐銀行的“恩惠”。相信很多人提到李澤楷難免會想到他的“封神一戰(zhàn)”——18天時間賺了5800億。
李澤楷當時手里其實并沒有那么多資金,還是靠和匯豐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抵押的貸到了巨資,才最終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因此,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那么匯豐就是香港的中心之一,地位可見一斑。除此之外,平安集團這個國內(nèi)最賺錢的非國營企業(yè),和匯豐銀行同樣有著很大的淵源。
早在2002年的時候,匯豐就和平安有了交集。當時,匯豐用6億美元收購了平安10%左右的股份,且一舉成為了當時單一持股數(shù)最多的股東。經(jīng)過十年時間發(fā)展,平安集團已經(jīng)成了商業(yè)巨頭,匯豐在2012年賣出平安集團股份,獲利約700億元。
而在此之后,平安又開始了反收購,通過兩次收購成為了匯豐的第一大股東。但平安曾就此事表示過,匯豐的管理運營它們從不干涉,只是作為投資方。匯豐的真正管事人,其實是美國的三大財團。
但這些,并不能成為匯豐和美國“同流合污”的理由,在華為事件出現(xiàn)之后,匯豐市值蒸發(fā)900億,且華為也沒有打算讓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不知道匯豐的未來,還會否如果去這些年一樣風光無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