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強漢盛唐”,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朝代,兩朝都在經(jīng)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百花齊放,更名揚四海,令萬國心服。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明君的治理,也離不開領土的擴張與維護。當古代,游牧民族憑借先天的素質(zhì),幾乎令各朝各代都聞風喪膽。但在唐朝,李靖等名將卻將當時最為強大的突厥覆滅,也為唐朝的盛世打下夯實的基礎。在漢朝初年,雖然漢朝在各方面也不弱,但卻一直有匈奴的外患。多少年來,想維系和平就只能靠和親,把希望寄托在女子身上。直到漢武帝登基后,局勢才大為逆轉(zhuǎn),也令強漢愈發(fā)強悍。
漢武帝之所以能完成先輩都做不到的事,自然離不開朝中的諸多名將。而霍去病,就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自霍去病17歲被漢武帝任命為票姚校尉后,他曾兩隨衛(wèi)青出擊漠南,以輕騎800斬殺兩千敵眾,其中不乏匈奴高官,而匈奴單于的祖父也正死于此役。此后,霍去病更是銳不可當,在經(jīng)歷數(shù)次激戰(zhàn)后,他孤軍深入,以一萬驍騎殲敵3萬,匈奴五王及王室60余人,高官63人,都在此役被俘。自此,匈奴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而河西也成為了漢朝的固有疆土,直令匈奴痛呼:“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不過在《史記》中,霍去病也有著極為不光彩的一面。據(jù)記載,漢武帝為了讓前線將士能打勝仗,特意為前線將士們準備了幾十車糧食與肉。但是霍去病在入塞作戰(zhàn)時,卻將沒吃完的糧食通通扔掉,無視士兵已經(jīng)面黃肌瘦。更過分的是,他吃飽喝足在軍營蹴鞠,但將士們卻不得不忍饑挨餓。此外,軍中也有霍去病鞭打?qū)⑹浚惑w恤士兵的傳言,更令以司馬遷為首的史官忿忿。
司馬遷認為,這是因為霍去病小時就成為皇帝近臣,少年驕縱,不懂愛惜士兵。但即便是這樣,每次征兵參軍作戰(zhàn)時,霍去病手下的軍隊卻是最忠誠也是作戰(zhàn)最勇猛的。這就讓人有些奇怪了,碰到這樣不體恤士兵,拼命壓榨士卒的長官,大家為何還對他死心塌地?
其實,這并不是他真的不愛惜士卒。在漢朝時,就有官員分析過此事,最終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戰(zhàn)術(shù)!
縱觀霍去病的作戰(zhàn)生涯,他用兵靈活,非常善于長途奔襲及騎兵迂回、穿插及殲滅戰(zhàn)。這種戰(zhàn)術(shù)在面對牢占漠北荒漠的匈奴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戰(zhàn)術(shù)。若漢軍攜帶大量輜重,只會加重后勤負擔,限制軍隊的作戰(zhàn)和戰(zhàn)術(shù)布置。相反,斷糧之后,士兵想活下來就得找到匈奴,就得打勝仗,而作戰(zhàn)起來,也是個個悍不畏死。畢竟,只有殲滅和俘虜敵人,才能找到糧食補給。《漢書·霍去病傳》就曾高度贊揚霍去病的此舉。
而對于士兵來說,同甘共苦不能讓士兵心服,幾頓酒肉也不會令士兵感恩。但激勵士氣后取得的勝利及隨后帶來的榮華富貴,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