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屢屢曝光,有些教師體罰學生的手法甚至到了令人發(fā)指的程度,實在令人憤慨不已。盡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但體罰與變相體罰的現(xiàn)象遠未杜絕。究其原因,除了少數(shù)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之外,平等、民主等人性化管理的全新育人理念還沒有形成是其重要原因。
如若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處理不當,將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那么,在處理違規(guī)違紀學生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守法性原則
國家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法律的角度看,教師的任何體罰與變相體罰的行為都屬于職務侵權行為。因此,作為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我們既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法律,更要模范地遵守法律,堅決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行為的發(fā)生。
二、獨立性原則
獨立處理違規(guī)違紀學生的能力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教師不僅要管教書,還要管育人,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與溝通的能力、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等等,是每一個現(xiàn)代型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業(yè)務素質”。我們要遵循教育學生的獨立性原則,能夠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真正不能解決的,再協(xié)同班主任或者是政教處、校長室一道解決。
三、教育性原則
教育的過程與手段必須定向于“把學生教育好”這一結果。出發(fā)點是教育,結果要達到教育的目的。即使是處罰學生,也不能單單為處罰而處罰,而必須是為教育而處罰。
四、公正性原則
學生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發(fā)生后,教師要分析其原因、性質、程度,對自己的處理思路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要做到大致有數(shù)。該批評教育的只能批評教育,該處分的堅決處分,既不小題大做,也不大題小做,做到“量刑”適當。
五、適應性原則
對于違規(guī)違紀學生,我們必須多方了解其性格特點,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采取與學生性格特點相適應的方式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吃軟,我們就該采取懷柔戰(zhàn)術,有的學生吃硬,我們就要采取較強硬的戰(zhàn)術,不能排除有的學生軟硬不吃,那我們就得采取剛柔并濟軟硬兼施打吊結合等戰(zhàn)術,還可以尋求外圍突破等辦法。
六、靈活性原則
學生違規(guī)違紀事件發(fā)生后,我們既不要輕易地將其放過,也不要與其過于頂真。要將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妥善地加以處理。即使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也要盡可能靈活把握,要做到留有余地,要讓學生看到希望,千萬不要動輒上綱上線,千萬不要將學生“一棍子打死”,否則,學生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重,甚至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七、時效性原則
學生違規(guī)違紀事件發(fā)生后,一般要立即處理,從而使其領悟并改正錯誤,所謂趁熱打鐵,否則,時過境遷后再重提舊事,既會令學生反感,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有的時候,因為延誤時機,甚至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八、時機性原則
針對學生違規(guī)違紀的性質,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不必急于處理,而是給雙方都有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教師要在冷靜思考的基礎上,把握好最佳切入時機和切入點,采取冷處理和熱處理等不同方法,這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思想教育為主的原則
學生只有從思想深層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有效杜絕錯誤的再次發(fā)生。要設法找到學生違規(guī)違紀的根源,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即使是批評學生,我們也要講究方法,并做到:一戒主觀臆斷,先入為主;二戒粗枝大葉,馬馬虎虎;三戒居高臨下,指手畫腳;四戒只講原則,不講具體;五戒只有批評,不講人情。
十、懲戒教育為輔的原則
學生違規(guī)違紀事件發(fā)生后,適當?shù)膽徒浣逃彩欠浅1匾?,但要切記不能和體罰與變相體罰沾上邊,更不能簡單地以懲戒教育代替思想教育。懲戒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班級、年級甚至是全校大會上作檢查,或者通報批評、寫思想?yún)R報、參加義務勞動、適量的抄寫背誦、評優(yōu)的一票否決、給予紀律處分等等,就是要讓學生認識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從而達到教育效果。
總之,在處理違規(guī)違紀學生的過程中,有著很多原則需要我們去把握,也有著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去探索。作為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從師德修養(yǎng)的高度和個人業(yè)務素質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來處理學生違規(guī)違紀事件。更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教師可能會說,學生犯了錯誤之后,打不得,罵不得,那我就聽之任之,放任不管。這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顯然是消極的,是錯誤的,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