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彭(?~88年),字伯平,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北)人,出身官宦世家,秦彭的六世祖秦襲曾擔任穎川太守,他與同族兄弟同時擔任二千石的有五人,所以三輔地區(qū)稱他們?yōu)椤叭f石秦氏”。秦彭的妹妹在漢明帝劉莊時入宮為貴人,很受寵幸。他初仕開陽城門侯,后封騎都尉。
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秦彭受命平定北匈奴,為駙馬都尉的副將,和其它三路漢軍同時出擊匈奴,他軍紀嚴明,辦事果斷,在軍務緊急、不貽誤軍機的情況下,對違反軍規(guī)的士兵當機立斷依法處斬。官派十足的主將駙馬都尉竇固,心胸狹窄,以未經(jīng)上報請示擅自殺人為由,奏請朝廷誅殺秦彭。漢明帝召集朝臣,審議定罪,眾臣囁于竇固是皇親國戚,手中握有軍權,紛紛迎合他,唯獨郭躬仗義直言,極力為秦彭辯護,漢明帝采納了郭躬的意見,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秦彭在抵御、防守、征討北匈奴的戰(zhàn)爭中多次立下汗馬功勞。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三月,山陽郡一帶發(fā)生強烈地震,自然災害無端帶來一方百姓的生存痛苦,災后物價暴漲,百姓倍加窮困,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人比比皆是。臨危受命,秦彭出任了山陽太守。秦彭以百姓生計入手,重視農(nóng)桑,加強土地管理,合理規(guī)范賦稅,親臨現(xiàn)場督辦,采取核實土地數(shù)額,分出肥瘠優(yōu)劣三個等級,各立文簿,縣鄉(xiāng)存擋,農(nóng)民按地畝等級納稅。抑制了社會上盛行的“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奸吏營私舞弊從中侵奪漁利,豪強惡紳從中欺詐盤剝”為己謀私利的不良現(xiàn)象,治理了社會混亂,鞏固了政府和農(nóng)民的利益。漢章帝詔令把秦彭計稅定額的典型方法在全國各地推廣實行。秦彭治理地方取得的成效,在實踐中找到了應對措施,求太平,保穩(wěn)定,把百姓的田畝、房產(chǎn)、財產(chǎn)價值分戶注入文簿存入縣衙,為推行他的管理辦法,后人將文簿歸納為“秦彭渡田條式”,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早的、內(nèi)容最詳備的、田產(chǎn)專門別類的書。《后漢藝文志》將其收錄在農(nóng)家類部分。
秦彭在山陽郡任太守六年,勤政愛民,廉潔自律,推行儒家教化,他以禮義教育百姓,不用刑罰。他推崇儒學,提倡教育。每到春秋饗食習射的時候,他總是整頓升降及賓主揖讓的禮儀。他為百姓制訂了四條訓誡,用來確定“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間的禮儀。誰遵守奉行教化,就提拔他為“鄉(xiāng)三老”,經(jīng)常在八月份送去酒肉作為勉勵。官員犯了罪,免去其官職并打發(fā)他回家而不使其受辱,結果百姓都心存仁愛,互幫互助,誠信友善。從而造就民風純樸,奉法循禮,表現(xiàn)出他卓越的治民才干。他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為百姓謀福利,維護社會安定,政績突出,聲望頗高,深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在他就任穎川太守離開山陽時,老百姓哭喊著不讓他離開。《東觀漢記》載:“老弱攀車,啼號填道?!毕筮@樣恪盡職守,盡心盡力為民謀利益的官,自然是受人崇敬和依戀的。
秦彭任潁川太守,仍是政令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民良法得到吏民稱道。在潁川郡內(nèi)經(jīng)常有鳳凰、麒麟、特別茁壯的稻禾、甘美的雨露等祥瑞出現(xiàn)。肅宗看到潁川的變化和繁榮,先后兩次巡行潁川,予以賞賜以示獎勵,贊譽永載史冊。章和二年(公元88年),秦彭因病去世。
與秦彭同朝做官的秦氏人,同食俸祿二千石的有五名,其中還有秦彭的兩個弟弟秦惇、秦褒,均為射聲校尉,當時人稱“萬石秦氏”,秦氏家族在當時聲望顯赫可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