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個排行榜,叫“去十次,也不嫌膩的城市“,京都必在其中。神社、溫泉、藝伎、懷石料理,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場。春夏秋冬,不管什么季節(jié),這里時刻散發(fā)著濃郁的日本味。
京都的“必到”景點不要太多。比如,清水寺。
比如,二條城。
又比如,八坂神社
以及金閣寺、伏見稻荷大社......
但我就喜歡玩小眾!這次就說說,好玩的幾個小眾去處。
比如要提前預約,且一次只有20個名額、宛如仙境的皇家園林住所。
年輕人最中意的約會“氛圍圣地”---鴨川。
隱藏在樹林中的世界遺產下鴨神社和讓人飄飄欲仙的溏心蛋拉面......
現在就開始吧!
長壽秘訣盡在一聲“啊~~~”
首先要去的是有九十多年歷史的船崗溫泉。
京都的溫泉數不勝數,這家算是最古老的了。
說到這兒插一句,很多人問過我:日本人英語不太好,自由行能行嗎?
以身說法,除了“雅蠛蝶”之類的日語,我真的一句不會。
首先,日本人英語不好,是真的。即使好,也不太能說;即使能說,把eight說成“誒躲”的日式發(fā)音,也聽不懂??!
我有次在大阪市中心特地找了個年輕人問路試試:我把地名給她看,她手不停往右邊揮,著急但嘴里說不出來,憋半天沒整出一個詞。于是我問她:trun right?,她算是緩過勁了,不停點頭“賴躲!賴躲!”。算我說的早,要不還真憋出條人命來。
看過一個真人秀,講日本宅男宅女以及各種怪咖,出門不說話不和人交流怎么生活。結果證明一點問題都沒有。
餐館有配圖的菜單,地鐵有詳細的地圖;自動售貨機遍地都是,飲料便當,連豆腐都有賣,按鈕就出貨。
情侶酒店更是做到極致,通過自動販賣機一樣的屏幕選房,拿鑰匙,直到最后結賬付費,都不會與其他人面對面,更別說說話。而且進出門在不同的通道完全隔開,防止見到熟人尷尬。別人想的細著呢!不會日語?!不會說話都成!
最后的最后,你手機里裝一個旅日神器Google Map,再加上認識的那幾個中文字,夠夠的了。
溫泉!回來,咱聊溫泉的事。
去的時候雖然已經吃過晚飯了,但想著這是體力活,應該再充點能量和水。
正巧船崗溫泉不遠處,看到這家“八云食堂”,感覺不錯,可惜滿座了沒吃成。這錯過的美食就像地鐵上想搭訕欲言又止的那位,心里一直惦記著。所以貼出來,看看誰有機會去嘗嘗。
于是乎,在對面便利店隨便買了吃的喝的。哪知道吃完真后悔了: 包裝袋沒地方扔吶!
我往遠處走,沿路找垃圾桶,來回怎么也兩公里路了吧,沒找到一個。日本人不在路上扔垃圾我是知道的,吃完的包裝小垃圾碎屑什么的都包一包,往自己的LV包里一塞,拿回家扔。可這真苦了我們游客!
據說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扔地上,然后大喊一聲“思密達”!
算了!
船崗溫泉到了。它的更衣室和浴池是國家有形文物。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的大澡堂,來看看日本澡堂啥樣吧。
進門收費410円。有毛巾洗浴用品出售。
男女更衣室用木板半隔斷,上面是相通的,能聽到對面的聊天,并不是要聽到什么,是一種遐想。
吊頂有一個牛若丸和天狗的木雕。
紅臉長鼻的是天狗,傳說中的妖怪。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有強大的忽悠打法,不是,有強大的怪力和神通。
老人都說,天狗會拐走迷失于森林里的人,因此古代把小孩突然失蹤叫“神隱”,就是被神明隱藏起來的意思。《千與千尋》臺灣版的名字叫《神隱的少女》,“神隱”就是從這兒來的。
而牛若丸是日本愛戴的傳統(tǒng)英雄,是真人哈!因為他比山路十八彎還曲折的經歷,加上些許的悲劇色彩,很多神社也供奉著他。
傳說中牛若丸的武功就是找天狗傳授的,所以他們倆經常被放在一起。
除了木雕,鏤空的圍欄是仙鶴古松和花團的造型。
更衣室每個柜子有一個大塑料盆,把自己脫光光,衣物丟里面就是了。
旁邊還貼了一張宣傳畫,八成是給外國人看的吧:不要穿內褲泡溫泉,泡之前要洗洗更健康,毛巾不要丟進去了云云.......
再往里就是”洗洗更健康“區(qū)域。沒照片,也不可能有照片。布局和下面這張“文明洗澡,爭做好市民”的宣傳畫一樣:矮板凳、塑料盆、淋浴頭和鏡子。日式澡堂都這樣。
洗的那叫憋屈啊,板凳那么矮,坐下去下巴要碰到膝蓋了,有木有!
塑料盆那么小,弄半天身體才濕了十三分之二,有沒有!
淋浴頭水還算強勁,但你要小心別灑到別人。讓不讓人活了!
真心覺得日本人膝蓋強,動不動就坐這么低,蹲那么久,跪這么深!
不吐槽了,下面就是享受的了。
里面泡澡的池子大大小小7、8個,溫度功能各不同。最特別的是“電氣風呂”?!帮L呂”是澡盆的意思,“電氣”別人是這么解說的“池子側壁會釋放微量不傷身的電力,幫助血液循環(huán),泡的時候像靜電一樣,幫助平常指壓按不到的肌肉穴道,達到放松的效果?!鳖~滴個神吶!通電的!
雖然現在全日本到處都有“電氣風呂”,但船崗的應該最早的了。
確認有人進去沒事了,我才進去的哈,聰明吧!泡進去唯一的感覺就是:燙!燙!燙!至于什么靜電、麻麻的、理療什么鬼都沒有。難道是老板今天沒通電?
說它燙,燙的的還不止這個,桑拿房也是我見過溫度最高的了。
一般桑拿房都是原木臺階,直接坐上就是了。這里的木臺階還加了隔熱層,然后門口有一摞泡沫墊子,進去之間用冷水沖沖墊子,帶著里面墊在屁股底下-----因為溫度實在太高,直接下不了嘴啊,應該是下不了腚啊。
這時候最適合去露天池了。
上面照片,樹后就是露天池。池子不大,能泡4、5個人。每個人下去都會順勢很爽的“啊~~~~”一聲。
我也探身慢慢下去,溫泉水從尾椎順著脊背到肩膀,“啊~~~~~”,真不是學別人,是爽不自禁的一聲!全身瞬間放松開。水漫到下巴時,肌肉里的緊張疲憊、精神上的壓力不悅,全部像墨水滴入水中一樣,瞬間消失了。
這時候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倍兒爽!!
我覺著日本人的長壽很大原因在這倍兒爽的“啊”里吧。
日本平均壽命,世界第一。但工作壓力大,睡眠時間少到4-6小時的事實也是眾所周知的。這樣的矛盾,主流的解釋是飲食健康、醫(yī)療系統(tǒng)發(fā)達。
我看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愛泡澡。這不是我研究、推斷、思考出來的,而是我泡澡時爽出來的。泡著泡著你就會覺得,像溶化在水里一樣,啥也不用想什么都別操心。天天能這么泡,肯定能活一百歲。
“啊~~~~”
日式園林看什么
突然說到園子,有沒有很思維跳躍?!恩,主打的就是跳躍風格!
京都的四大園子:京都御所、仙洞御所、修學院離宮、桂離宮,都是皇家園林,要么是登基典禮的場所,要么是皇家貴族的住所,每個都幾百年歷史。
名字真拗口,風格卻相似,我們一次全看完。
參觀四個園林都要到宮內廳京都事務所填寫申請出示護照,進行預約。
一般當天或者第二天的時間都能約到,大部分是日語解說,周一、五有英文解說。
然后你按著時間,提前15分鐘到達就行了。
行程一秒不等人的就開始了,一個預約團大約20人,走走停停跟著講解員參觀,隊伍還配一個皇家警察殿后。
我們隊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可能是覺得參觀皇家園林比較正式,她們都穿和服出現。
講解員是“機器人”,但大家非常給面子。不管他說什么,周圍的女生們不停的發(fā)出拉的長長的“咦~~~”“噢~~~~”“”啊~~~~~““索迪斯捏~~”,就是那種日本綜藝節(jié)目中的背景“捧哏”聲音。
雖然聲音很小,但左左右右嘰嘰喳喳,像小麻雀一樣此起彼伏,不看臉真以為是小女生了。
跟著導游一路往前,園林十分安靜,走在石子道路上沙沙作響。
不僅是小道,庭院也都用石子鋪設。一方面是當時防止夜晚刺客闖入,另外這也是日式園林---“枯山水”的一種體現。
“枯山水”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枯的山與水,是一種日式園林風格。
一般用細沙碎石鋪地,在表面畫上紋路,表現”水“;用疊放有致的石表示”山“;點綴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形成微縮的園林景觀。
反正,不得不贊一個他們的腦洞!
上面兩張是典型的枯山水庭院。
但皇家園林不會這樣“小氣”的寫意,直接該有山的地方有山。
該有水的地方有水,這才叫霸氣。
要說園林,這四大園林都具備日式園林的特點:簡單、不對稱、強調自然元素。
基本配備配備包括:橋梁
巖石
踏腳石
砂礫地
以及石燈籠。
看到這里有沒有一種玩“鬼武者”,想存檔的感覺?!
上面說的基本元素:橋梁、巖石、踏腳石、砂礫地以及石燈籠,全都是由石塊、木頭等自然的元素建造,營造的是一種冥想和沉思的環(huán)境。人家就是要自然,自然,OK?!
這種自然也體現在園林建筑和裝潢上。
早期點的大多是“茅草屋”,用不修飾的原木支撐。
屋頂也一樣自然原始。
稍晚的建筑就豪華很多,但依舊延續(xù)簡單,幽雅,禁欲的風格。
你看,榻榻米,禁欲系。
灶臺都能做成禁欲系。
就連房間里面,最繁復的圖案,也是禁欲系的。
而且這畫風,禁欲的連尿都懶得拉。
就這樣。
但總體來說,日式園林給人的感覺就是微縮、精致。
這種精致感,和選種的植物有很大關系。
他們那幫人,喜歡用小葉植物、針葉植物,真的是很雞賊。
你想想,葉子小,遠處看自然規(guī)整,精致。即使樹葉變黃、落地、腐爛,也不會像大葉植物那樣顯得臟亂。你說是不是。
再就是,他們那幫人,喜歡用日本紅楓和苔蘚。
日本紅楓和楓樹差別挺大的,它樹葉小,秋季有不同的顏色變換。
是畫龍點睛之筆。
但這樣一來,從天到地的顏色連貫起來、活躍起來。特別是在斑駁的光影照射下,有一種穿過時光隧道的感覺。
另一個重點,他們那些人,喜歡修剪建筑周圍的植物,而且修剪的非常用心,讓你以為是假樹。
他們那些人,真是讓人不服不行。
那么,退一步看,其實日式園林和蘇州園林也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
比如都強調不對稱,不規(guī)則,不完美的美。
日本園林模仿蘇州園林最明顯之處,就是布局上“一池三山”。傳說中的仙境有一個池子三座山(太液池,瓊萊、瀛洲、方丈)。
從桂離宮的地圖上看的很明顯。
再退一步,和西方園林比,我們天生傲嬌,不喜歡康莊大道,就喜蜿蜒曲折。
我們的“隱趣”很好的說明了一切,不像西方園林一眼望到底,看左邊知道右邊。而是追求一步一景,曲折前行,人在走,景在變,咱們雖然”曲折“,但是動態(tài)的。
你看,日本園林都是彎曲小道吧。
蘇州園林更是把“隱趣”發(fā)揮到極致。
對比凡爾賽宮,他們比較注重靜止的體驗,軸線對稱、幾何對稱。數學不錯哦!
跟著柯南走一趟
說好的主打跳躍思維,我就硬跳到拉面好了哈。
京都站旁邊的伊斯丹百貨10樓,有一條拉面小路。愛吃拉面的小伙伴,那里就是你的天堂。
不過先等會兒,這里要特別提醒,如果你是柯南迷,在京都站一定要多停留一會。
出車站,回頭就可以看到柯南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口》的開場場景。
其實柯南的足跡在京都遍地都是,完全可以按照柯南的路線來一次巡禮。
比如:五條天神社
五條大橋
清水寺。
一條戻橋
南禪寺
四條通
佛光寺
麩屋町弁慶石
六角堂
最后這張,京都塔。是我覺得和原片最接近的一張了。
京都塔就在京都站對面。哦,說到這里想起來,剛才是要說拉面的事來著。
先別急,這京都塔其實可以買票上去看風景。但另一個高處更值得推薦。那就是伊斯丹百貨的頂樓。
如果你肺活量夠大,可以一口氣爬上百貨中間的171層臺階,直接從一樓登上十五層的頂樓。
頂樓有一個空中花園,地勢高,看得遠,還免費。
看完風景,下到10層,就是拉面館云集的“拉面小路”了??伤闶抢@回來了。
先去博多拉面吧,雖然它只有十年歷史,但是人氣極旺。
早說了,不會日語沒關系??吹接疫叺臋C器了吧,每菜有圖片,直接投幣按鈕就行了。
桌上還有中文說明。
其實我主要看中博多的直細面。
為了保證面條的Q勁和韌性,一般入水煮的時間非常短。
白,是原味湯底的:豬棒骨、肩胛骨和脊骨,有的還會加雞架和雞爪熬。
加上一顆讓人飄飄欲仙的溏心蛋,絕了。干濕恰到好處,放到嘴里咬開的瞬間,腦中就即刻開啟跑馬燈,滾動播出六個大字-------“人生如此美好!”
黑,湯底和白一樣,只是加了特制的“黑油”:用蒜片放入芝麻油炸到焦。
也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老板再來十碗。
辛子高菜是福岡的特產,反正好吃,你加就是了,管他怎么做的。
別的大蒜、胡椒、芝麻是配角,請隨意。
如果你覺得吃了不過癮,還可以買上一百包方便裝帶回家。
沒有現場好吃是一定的,關鍵是我覺得方便裝好咸。
日本人吃面,面條和湯汁一起吸入口中,一定要發(fā)出大大的“嗦嗦”聲,表示給廚師點贊??粗車顺悦鎸W⒌谋砬?,配上“嗦嗦”的聲音,他們是真愛啊!
難怪看電影《南極料理人》里, 對日本人來說龍蝦鮑魚也抵不過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面!
我也覺得有那么點壓力,換家面館的時候也學著來了兩下。第一次差點沒噎著,還好練兩次熟練了。但總覺得做作,哪有他們渾然天成,好吧,我承認學不會。
一口爛牙的日本人
吃飽了咱去鴨川逛逛。
如果京都選一個必去景點,我選鴨川。
白天河水不急不緩,有落差的地方形成小小的瀑布。陽光、河流、微風這樣的組合,給人的就是溫暖和明亮。
太陽落山了,又是另一個樣。
河邊的小道沒有路燈,燈光從旁邊居酒屋、料理店大大的窗戶透出來,柔柔的灑在路上河上,人影被拖的很長很長。情侶們都慢慢走、輕輕走,連河水都好像緩慢了很多,然后你也跟著慢了,時間,也慢了。
看看這個Q版的京都地圖吧,中間“丫”字形的河流看到了吧,“丫”的一捺一豎是鴨川,一撇是和它匯流的高野川。
我們從倆河交匯點開始。
交匯點有一個小公園,曬太陽發(fā)呆圣地。
剛說了戀愛,就來了一對情侶在人生夢想吃便當呢。
冬天的鴨川水很淺,水流緩慢。鳥兒也時不時過來看看有沒有零食。
交叉口的兩側都有石腳踏連通岸邊。
常有小孩來回跳,就讓他們玩吧,反正掉下去撈上來就是了。
橫跨鴨川有N座橋,不同的橋拍有不一樣的風景。
往北就能走到京都歷史最悠久、并且還人少的下鴨神社。
但首先要經過另外一個供奉著“日本第一美神”的河合神社。
它是一種結界,用來區(qū)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神明家最外層的大門了。
為什么叫“鳥居”呢?
傳說日本的太陽神---天照大神有天生氣了,躲在山洞不出來。天不能老這么黑著吧,于是大家想辦法做個一個高高的木架,把公雞放在上面,讓它們一起打鳴,成功的吸引出了好奇的天照大神。世界重新獲得了光明,這就是第一座鳥居-----放雞的地方。
日本比較有名的鳥居有伏見稻荷大社連成甬道的鳥居。
以及嚴島神社立于海中的大鳥居。
回來河合神社,別忘了喝杯茶、寫個繪馬。
這里供奉了最美的神,提供的自然是美容茶。
河合神社的繪馬正面是空白的,鏡子形狀。需要祈愿的人自己畫上想變的模樣。
看完下面這一堆繪馬,奉勸各位手殘少年,你就別參合了。那以后可是你自己的臉吶!
繼續(xù)往前走。
穿過一片古代人約架、叫“扎之森”的樹林。
內部布局如下,會日語的拿去。
進門是舞殿,看名字就知道, 是典禮時奏樂和舞蹈的地方。
旁邊白衣紅褲的帥氣女子,是巫女---神職輔助人員??辞宄?,不是巫婆。她們從古至今都保持清新、神圣、無垢的形象。
慶典時的祭祀舞就是由她們完成的。
神社內,祭祀儀式幾乎都是由男性角色------宮司,來完成的,就是下面穿全白和服的大叔。巫女除了跳祭祀舞時是主角,其他時候只是配角和助手,主要干些雜貨和清潔工作。
神社開放的時候,巫女們還要承擔售賣御守(護符)和繪馬的工作。
我買印章本的時候,本來要給她拍張照的,被拒絕了,傷心。
另外一邊是拜十二地支的大殿。
神社里也有類似我們“加瓦添油”的地方,點燈初。
看價格還真不便宜。
這里有一顆結姻緣的神樹的緣故,慢慢下鴨神社也成為京都舉辦婚禮的主要場地,還專門設立了婚禮受辦處。
運氣好的話,能遇上一場婚禮哦。
下鴨神社都逛完了,“爛牙”的故事還沒講。
其實那是我在澡堂碰到的一個荷蘭人,和他胡亂聊天當面說日本人壞話的事,反正當他們面也聽不懂是吧!但愿。
荷蘭小伙伴問我,說他完全分不清中日韓亞洲人,問我能分清日本人嗎?
我說分不太清,但有規(guī)律可循。比如零下幾度大冬天短褲短裙穿的露到大腿根部不覺得冷、拍照還比“V”的,八成是日本姑娘了。
不是黑日本人,你在路上看看,牙齒不好的幾率很高。我覺得一方面是他們本來就喜歡有虎牙“卡哇伊”的感覺。
看看明星吧:板野友美
澤尻惠里香
相武紗季
他們不覺得牙丑是丑是一方面,根本原因還和飲食習慣有關。
日本人活的精,吃的食物超級軟、超級小、超級精細。這樣導致咀嚼不夠,牙床受到擠壓少。而這種擠壓對牙床是良性刺激,能迫使換牙后長出整齊的牙齒來。這都是科學家說的,不關我的事。
更恐怖的圖片,我就不放了,一口爛牙的故事我也講完了。今天就到這里吧!
不知不覺叨叨叨叨說了這么多。
最后想起路邊看到的一個環(huán)球旅行的廣告,十分心動啊。再看看99萬--129萬日元的價格立馬放下了。
我還是慢慢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