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來了,繼上海之后
北京垃圾分類將立法——
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表態(tài)——
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
上海已經明文規(guī)定
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處以200元罰款
而北京也不會低于這個數(shù)
該來的還是來了
上海人民已經在學習和普及“垃圾分類”中
上海已經明確規(guī)定
?
而且,各級城管執(zhí)法部門還將對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全過程
實施最嚴格的監(jiān)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
■ 對拒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拒不落實垃圾分類措施的單位和個人,除依法實施處罰外,違法當事人的信息將納入公共信用平臺,實施信用懲戒。
■ 對違法情節(jié)嚴重、拒不改正的收運及末端處置企業(yè),依法吊銷運營資質。
自從最嚴垃圾分類標準出臺后
還沒適應的上海人民紛紛表示——
堅決擁護!
但是一下子不適應,
還是要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我們看看上海人民遇到的
關于“垃圾分類”的相關問題
我們在北京實行之前
是否可以預見問題提前解決呢
讓我們所有在北京的人
一起為垃圾分類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吧
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把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垃圾分類最難的一步莫過于“干濕分離”
主要是分不清到底哪些是以有機物為主的濕垃圾
據(jù)網上說龍蝦頭和龍蝦殼竟然分屬濕垃圾和干垃圾
龍蝦頭是濕垃圾,龍蝦殼是干垃圾!
然而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回應稱
扔個小龍蝦并沒有那么復雜
因為小龍蝦、龍蝦殼、龍蝦頭、
龍蝦黃、龍蝦肉全部屬于濕垃圾
當然也有許多整天吃外賣的肥宅
可能終于迎來了轉機:
吃完外賣垃圾分類太復雜了
終于可以下定決心少吃點了
不知哪位大神
給出了一份簡單粗暴版垃圾分類教程:
上海居民又開始站在豬的角度思考問題
每天站在垃圾桶前面仔細揣摩:
豬吃這個嗎?豬真的不吃這個嗎?
那么?
一些居住于上海的網友吐槽
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
突然撤掉之后,有的小區(qū)只設置兩個投放點
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
和以前相比
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
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有網友曬出了自家小區(qū)的現(xiàn)狀
垃圾投放點已經承受不來
好多垃圾隨意堆放在桶外
via.@壬順辰美
尤其是正值夏天
無法及時收納的垃圾散發(fā)出難聞的氣味
給居民帶來的體驗反而適得其反
每個小區(qū)規(guī)定的投放時間不一樣
但基本上是早晚各1-2個小時
且令許多獨居的上班族十分尷尬:
在這個復雜的執(zhí)行過程中
有些環(huán)節(jié)更是節(jié)外生枝
不少上海網友發(fā)現(xiàn),強制落實垃圾分類后
街上的狗屎似乎比以前多了
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理解個中原因:
因為很多人在遛狗的時候
找不到可以“扔狗屎”的垃圾桶
所以干脆不管了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對此給出的回答是:
狗粑粑不屬于任何一種垃圾
應當帶回家、沖入廁所
包裹狗粑粑的報紙等則歸入干垃圾
是不是又漲姿勢了?
可以看出,上海這樣以國際化
城市建設和人們素質較高的城市
都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小問題
甚至還衍生出這樣一個行業(yè)——
還真的是,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居然還衍生出代收垃圾的行業(yè)?
看來,垃圾分類還是存在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那么我們北京在實行的時候
就可以吸取教訓,改善一些方面
比如——
“如何做到真正全面普及“分類方法”值得改進”
“垃圾桶的容量,一定要注意”
“垃圾投放的時間,一定要好好商榷”
“宣傳方法如何讓大家更有效的理解如何分類是個最主要的問題”
央視財經頻道《央視財經評論》節(jié)目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和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進行評論:
王冠:先要有力度 再追求精度
楊宏山:垃圾分類要制度先行 協(xié)同發(fā)力
王冠:垃圾分類是生活經 更是生意經
楊宏山:垃圾分類既需要行政手段助推 也需要經濟手段相配套
下面我們也來看看
“北京垃圾分類也要立法”的消息一出
下面小北帶大家看看“上海垃圾分類”后
得出的權威分類指南
(點開可以看大圖)
下面一項項分類說明
?
@各位?北京也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
垃圾分類!北京也要來了!
您對于此事怎么看?有什么相關意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