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對于中國學生而言,高考無疑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在這場充滿“硝煙”的高考戰(zhàn)役中,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與大學失之交臂;有些學生即使考上了大學,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學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學生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對每一個高中生來說,要想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勝利,僅有勇氣和勤奮是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的戰(zhàn)略和高明的戰(zhàn)術。學習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曾經(jīng)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由此可見,方法在取得好成績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后,“高考狀元”都會被熱烈炒作一番。很多考試失利的學生也會在驚嘆“高考狀元”的高分的同時,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他們是如何考取這樣好的成績的?每天大家一起上學、一起學習,在幾乎近似的學習時間下,他們是如何實現(xiàn)“鯉魚跳龍門”的?
當我們潛心對歷年的“高考狀元”進行梳理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高考狀元們并非我們所認為的那么簡單,他們對于高考、對于考試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之所以會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就在于掌握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堅持了下來。今天,為了給眾多學子解除疑惑,為了給高中生在學習上提供幫助,我們特意將歷屆“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進行了總結。
在這本書中,我們主要介紹了關于聽課、預習、記憶、做題、考試等方面的方法。為了說得更形象,我們特意讓“高考狀元”現(xiàn)身說法,語言中肯,方法得當。他們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你,但一定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這是一本集歷屆高考狀元實戰(zhàn)經(jīng)驗、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于一體的備考手冊,我們相信,“高考狀元”的集體智慧對于今天的高中生來說必定是一筆財富。
背負著家長的的希望,等待浴火之后的重生!
踩在巨人的肩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
善于借鑒,從“狀元”的經(jīng)驗中受到啟發(fā),高中之路必會順暢無比!
試讀
現(xiàn)身說“法”:學得好的同學,都是預習有方的“高手”
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不但不能淡化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而且要大力強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綜合能力,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瑤
李瑤是長治市理科狀元,她說:“許多人都問我,是怎樣取得如此好的學習成績的。其實,我主要是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深刻地理解課本,我非常注重課前的預習、課堂上的聽講、課后的總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高效率掌握知識的保障?!?/p>
胡曉
2001年獲成都市高考理科狀元的胡曉說:“要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如果在上課前已經(jīng)預習好了,甚至只是瀏覽過課本內(nèi)容,上課時思路就會更加活躍,也有助于理解課堂內(nèi)容,加深記憶。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著重注意?!?/p>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前預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
其實,課前預習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即將所學知識進行的自學。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碼的知識,大量的新知識需要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去探索,去自學。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預習新課文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不懂的內(nèi)容,這屬于正常現(xiàn)象。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qū)W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是深入學習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就會非常明確,態(tài)度也會異常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好一些。
學習經(jīng)驗重點提示
狀元經(jīng)驗談:課前的預習對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一定要重視起來。
重點提示:預習,對于每科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向歷屆高考狀元多學習,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讓預習成為一種習慣
預習就是預先學習或提前學習,其實質(zhì)是自學。預習是上課前最重要的準備。就其對學習結果的影響程度而言,約占到30%。預習習慣是學生要著重培養(yǎng)的重要學習習慣之一。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
19歲的朱凱是山大附中150班的學生,2006年憑借優(yōu)異的數(shù)學成績,被保送到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
課外的預習早已成了朱凱的習慣?!拔腋呷聦W期的時候就把大學要學的高等數(shù)學上下冊都預習了一遍,習題也做了不少。雖然跟高中不太一樣,但是感覺還不錯。”
如果沒有養(yǎng)成預習習慣,就會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nèi)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然懂得預習,但看起書來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很多學生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思維習慣不好外,預習習慣也不理想。有些同學習慣于“上課聽著老師講,課后圍著習題轉,考試之前拼命干”。小學時知識比較簡單,如果使用這種學習方法,是可以應對的;一旦升入高中,隨著知識量的加大,不良效果就會顯現(xiàn)出來了。
預習要持之以恒,只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靈活安排預習時間。
預習時間的安排,要在服從整體學習計劃的前提下靈活進行。根據(jù)每天的空余時間,決定預習的科目及每科的時間,保障所選擇的重點學科。
課前預習一般在20分鐘左右,時間多時預習可以充分一些、鉆研可以深入一些,閑時可以多搞一些階段預習和學期預習。
2.預習要持之以恒。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說:“學習這種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有的同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預習后,覺得學習成績并沒有明顯的提高,就想放棄預習。這是不可取的!學習成績與很多因素有關,只有將預習搞好了,才能搞好其他學習環(huán)節(jié),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
另外,預習的質(zhì)量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預習不能淺嘗輒止,必須持之以恒。預習的時候,要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步發(fā)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通過這些預習可以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可以使初中與高中的學習順利銜接。
3.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
預習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預習過粗,流于形式。二是預習過細,以至于上課沒什么可聽的,甚至打亂了整個計劃,影響了其他學科,雖然有收效,但時間利用得不經(jīng)濟、效果不好。
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預習應該是:重溫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大致了解新課的內(nèi)容和思路;找出疑難問題和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總的來說,預習是為了提高聽課效率,加強理解,培養(yǎng)獨立思考等自學能力,不是用預習代替聽課。
4.總結出正確的預習方法。
對于剛上高中不會預習的學生來說,千萬不要盲目地去預習或者干脆不預習,而要主動向老師或高年級的學生請教,總結一套屬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
5.培養(yǎng)預習的興趣。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預習,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對預習內(nèi)容不感興趣,如果能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6.及時進行自我監(jiān)督。
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能經(jīng)常提醒自己、監(jiān)督自己,并且長期堅持,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yǎng)積極、主動、自覺的預習習慣,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為了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每個學生都要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7.克服預習的隨意性。
有些同學也知道要預習,但在預習時只是把書本隨便翻翻,這樣不但不能收到好的預習效果,還容易養(yǎng)成馬虎的壞習慣。有些學生看到有時間就預習,沒時間就算了。
預習是一種習慣性的學習過程,任何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從最初開始抓起的,“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高一的時候,就要開始!
學習經(jīng)驗重點提示
狀元經(jīng)驗談:預習可以提前了解本課的知識點,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重點提示:預習的前提主要建立在對前面課程掌握的基礎上,如果前面的知識還沒有掌握,就要預習后面的新內(nèi)容,未免有失偏。因此,要想提高預習的效果,就要牢固掌握前面的知識。這一點,對于理科的學習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