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劉大媽相親,開口就要求對方不但要有退休金,還要給自己15萬的彩禮,這還不算,劉大媽還要求對方婚后要把工資卡交給她,由她自由支配。
和她相親的69歲大叔被氣笑了,說“你除了年輕一點,其他的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你還好意思漫天開價,還真以為自己是香餑餑,是個男人都搶著要你?!?/span>
“說句你不愛聽的話,有這個錢我還不如請保姆,再說,我只是找老伴,而不是來扶貧的,更不是把自己賣給你,你還真什么都敢想,也不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拿得動?!?/span>
本以為劉大媽會尷尬,畢竟,被人當面不留情地數(shù)落,這事放在其他人身上的話,肯定會惱羞成怒,以同樣的方式懟回去。
可劉大媽卻一反常態(tài),仿佛覺得自己的要求都是理所當然的,她甚至說這就是她再婚的目的,如果達不到要求的話,她寧可一個人過。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劉大媽“獅子”大開口,或者說她的底氣是從哪來的?是什么讓她覺得自己這么“值錢”?
原來,劉大媽在兩三年前為兒子買房付了首付后,日子就過得非常艱難,畢竟,那首付的錢是她這幾十年來打工積攢下來的積蓄。
這些積蓄,本來打算給自己養(yǎng)老的,可是,已經36歲的兒子突然談了對象,女方唯一的要求就是男方必須要有房子。
為了兒子能夠娶上媳婦,也為了自己能早日抱上大孫子,劉大媽只能咬咬牙把全部積蓄取出來,為兒子交了首付。
當時,很多人都勸她說:你都這把歲數(shù)了,得為自己多考慮一點,萬一以后娶了個厲害的兒媳,你樣樣都要向兒媳伸手,這日子可怎么過?
她的哥哥甚至罵她說:兒子養(yǎng)這么大還要母親給她出錢買房,養(yǎng)兒子有什么用?而這都是被你寵出來的,你看看,都幾十歲的人了,還一事無成,每天吊兒郎當?shù)?,像個過日子的人嗎?
劉大媽的妹妹也不贊同,說:買房只是第一步,房款和彩禮呢?這些誰來承擔?我們不是不贊成你買房,但最起碼要量力而行,不能為了買房連自己的日子都不過了吧?
面對眾兄弟姐妹的開導或者說指責,劉大媽無話可說,畢竟,她知道自己的兒子讓所有人都失望了,沒有人看好他。
她更知道造成這一切的人是她自己,是自己沒把兒子教好,從小就慣著他,怕他吃苦,更怕他受委屈,就想給他最好的一切,誰知,養(yǎng)著養(yǎng)著就把兒子養(yǎng)成一副好吃懶做的模樣。
原來,劉大媽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在她兒子兩歲左右,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在和自己結婚之前,就和別的女人有了孩子,而且,他們一直瞞著她私下往來。
劉大媽知道后,大聲質問丈夫為什么明明連孩子都有了還要和自己結婚?既然選擇了和自己結婚,為什么還要和前女友來往?
丈夫卻沉默了,后來,劉大媽才知道,丈夫和前女友之所以沒有走在一起,原因還是出在前女友的父母身上。
前女友的父母覺得劉大媽的丈夫條件太差,配不上他們的女兒,就一直阻攔女兒,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女兒不聽話,居然未婚先孕。
而當前女友找到男人時,男人已經結婚了。
本來,男人希望前女友能夠把自己忘了,找個會對她好的男人好好過日子,可是,前女友非常固執(zhí),還說自己既然有了孩子就應該在一起。
這個男人呢,本來意志就不夠堅定,再加上對前女友還有感情,同時也有虧欠,也許是出于彌補,也許還有別的因素,也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總之在最后,他給前女友在鎮(zhèn)上租了房子,兩人像夫妻一樣生活。
男人也知道紙包不住火,他本來想要和妻子提離婚的,可是,他一直在猶豫,這么猶豫著的同時,他的第二個兒子也出生了。
本來他一直擔心著,這件事被妻子知道后的后果,可真的東窗事發(fā)后,他反而覺得石頭落地了,他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劉大媽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她更加看不起這樣的男人,她決定離婚,也許是為了爭一口氣,劉大媽向丈夫表示,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唯一要的就是兒子的撫養(yǎng)權。
對于劉大媽提出的要求,丈夫倒是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卻不同意,說自己家的種,怎么能便宜別人。
可劉大媽直接放話說:你們不同意也行,我就直接告你兒子出軌,到時看誰吃虧?
最后,劉大媽雖然爭取到兒子的撫養(yǎng)權,但是,從某方面來說,她這算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這場短暫的婚姻中,她才是那個受傷害的人,只是,哪怕受再多的委屈,她都沒在他人面前流過一滴淚。
也許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忽略了她,忘了她才是受害者。
而離婚后的劉大媽帶著兒子回了娘家,剛開始時,父母和親戚們都勸她再找一個對象,說一個女人要養(yǎng)大一個孩子,實在太不容易了。
還說哪怕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有爸爸,也應該再考慮一下個人的問題。
可劉大媽都拒絕了,她說“一嫁不中,百嫁沒用”,而從她的語氣中可以看出,她對婚姻已經不抱希望了。
對此,父母常常唉聲嘆氣,有時候還會把對女兒的擔憂發(fā)泄到前女婿身上,背地里經常偷偷罵前女婿是個混賬。
也許是出于對兒子補償缺失父愛的心態(tài),劉大媽對兒子非常寵溺,別的孩子都會被大人要求幫忙分擔家務,而她的兒子卻相反,哪怕孩子有這樣的意愿,也會被劉大媽攔,還說讓孩子到外面玩去。
很多人都說她不應該這么寵孩子,還說孩子從小就應該多吃苦頭,才會獨立,才會懂得生活的不易。
可是,劉大媽并沒有把別人的話聽進去,甚至還覺得別人多管閑事,為此還和別人大吵了一架,從此之后,大家都不想去惹閑事了。
久而久之,她的兒子就養(yǎng)成了一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甚至非常冷漠,誰的話都不放在心上,哪怕他的母親讓他幫忙倒杯水,他都裝作沒聽見。
兒子長大后更是游手好閑,同齡人都進廠打工,他卻總是有各種理由出廠,不是嫌工資低就是嫌伙食差,一年到頭,連回家的車費都沒有。
而那些和他一起出來打工的人,早就談了對象,而且要么在老家建了房子,要么在外面買了房子,只有他還是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
劉大媽看見兒子這副模樣,她也很著急,可是,這時候再來管教兒子,實在是太晚了,兒子根本就不聽她的,把她的話當耳邊風。
后來,還是前夫把兒子接走,并為兒子帶在身邊,那兩年,兒子確實有了很大的改變,起碼不用再向父母伸手了,學會了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
而劉大媽最擔心的就是兒子找對象的事,可以說,這也是她唯一的心愿。
看著和兒子一般大的人早就成家立業(yè),而自己的兒子卻一事無成,這些年,不知相親了多少次,可都沒成,沒有一個女人看上她的兒子,哪怕對方是二婚帶孩子的,都嫌棄她兒子。
這些年,劉大媽愁得頭發(fā)都快掉光了,而在她快要絕望時,突然聽到兒子有對象了,她怎能不高興。
可以說,只要能讓兒子娶到老婆,讓她做什么她都愿意,別說只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哪怕讓她做其他的事,她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只是,劉大媽為兒子付了首付后,身上可真的找不出一個銅板了。
可買房子僅僅是第一步,以后的房款還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除此之外,兒子才剛談對象,彩禮錢還不知道在哪?
從沒有主動聯(lián)系過前夫的她,第一次撥通了前夫的電話,她希望前夫能夠幫一下自己渡過這個難關。
前夫雖然答應會盡力支持她,但也表明自己能力有限,能幫的不多,還說自己這些年在家照顧孫子,生活費都是靠兒子支持。
聽了前夫的話,劉大媽心里說出是什么滋味,大家都是普通人,她又怎能要求前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事?
也許真的是被逼得無路可走了,劉大媽突然靈機一動,想起以前的姐妹曾對她說過:女人嫁得好就等于為自己找到一張長期飯票。
有了這樣的一個引子后,劉大媽就想是不是自己出嫁也能得到一份彩禮?如果是這樣的話,兒子結婚的彩禮不就有著落了嗎?
劉大媽找來自己的好姐妹,兩人一合計覺得這方法可行,好姐妹還補充說讓劉大媽找一個有退休金的,這樣生活才會有保障。
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而和她相親的陳大叔則被劉大媽提出的條件氣笑了,他怎么也沒想到,還有人能如此大言不慚地提出這樣的“霸王”條款。
其實,陳大叔完全符合劉大媽的要求,他不但有高達8200元的退休金,還有一定的積蓄,關鍵是陳大叔還給自己買了一份商業(yè)險。
另外,陳大叔的家庭成員非常簡單,他的兩個女兒都嫁得不錯,而且對他再婚也表示支持。
自從老伴去世后,他一直單身,而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釣魚,除此之外,他非常自律,沒有任何不良習慣。
這樣一個優(yōu)質男,對于劉大媽來說,簡直就是一座閃閃發(fā)光的大金庫,可惜,陳大叔雖然錢多但人不傻。
說實話,正如他所說的:劉大媽除了比他年輕一點之外,其他毫無優(yōu)勢,而年齡這東西,沒有任何可比性。
陳大叔和所有人一樣,他想不明白劉大媽的底氣是哪來的?
不出意外,劉大媽被拒絕了,可劉大媽并不氣餒,再次提出另一個條件:說可以不要彩禮,但每月要給她5000元的生活費。
聽了劉大媽的條件后,陳大叔直接起來,邊走邊說“那我還不如請保姆,還什么對象?!?/span>
相親到此結束。
結語:
其實,想要為自己找一個條件好的對象并沒有錯,錯就錯在很多人沒有認清事實,或者說高估了自己的價值,從而對對方漫天要價。
最后,不但鬧了笑話,而且還讓自己很掉價,就像文中的劉大媽一樣,她想要為兒子減輕負擔沒有錯,錯在她不該把自己當代價而沽的貨物,問題她還高估了自己的價值。
說穿了,她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有價值,甚至可以說她很廉價。
當然,如果放在與她相同條件的相親對象身上的話,這又另當別論,畢竟,找對象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哪怕是一件物品,彼此雙方也要講究半斤八兩,不然的話這買賣也做不成。
而劉大媽失敗的原因卻值得我們深思,以筆者看來,她失敗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兩點:
一、缺乏等價交換的概念。
生活中,無論任何地方,都有一些非常自我的人,他們眼里只想到“我要什么”,而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能拿出什么去交換,甚至他們沒有交換的意識。
就像劉大媽一樣,她就是這類人,她想到的通通是對自己有利的,比如:要彩禮、要工資卡、要生活費,總之就是索取。
她忘了自己也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婦女,像她這樣的婦女,哪怕去做保姆都不一定合格。
可以很多人會以為這是刻薄,其實,這真不是刻薄,而是事實。
在一些大城市,做保姆也是要持證上崗的,就簡單點來說,一個整理衣柜的動作,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很多專業(yè)的整理師,那都是經過專業(yè)培訓的,沒有一定的功底是吃不了這行飯的。
再比如做飯,沒有幾個人能符合這樣的要求,這就是為什么保姆的待遇會那么高,當然,做保姆也是分層次的。
話說回來,不管在任何的場合,都不應該過高地高估了自己,不然只會讓自己難堪。
而相親,說穿了也就是一種等價交換,就是雙方彼此用自己有的去交換自己想要得到的,而不是空手套白狼。
如果只想得到而沒想過要去交換,那注定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二、缺乏自省的能力。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看不見自己的缺點(筆者同樣如此),在某個方面來說,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而且,很多人都缺乏承認錯識的勇氣,正因為不覺得自己有錯,所以,從來沒有反省過自己錯在哪?
這就造成了很多人重復犯同一個錯誤,而自己卻不知問題的根源在哪?
文中的劉大媽同樣如此,她看不見自己的缺點,或者說不愿意承認自己沒有優(yōu)勢,才會盲目自信,最后讓自己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
當然,歸根到底是她一開始就用錯了心思,她不應該想要通過把自己嫁出去來幫助兒子,或者說改變命運。
她這種做法,說穿了就是想要走捷徑,甚至是不勞而獲,可這世上哪有這事的好事,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筆者認為:我們無論想要獲得什么,都是需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這個世上沒有捷徑,更沒有不勞而獲。
最后,筆者再補充一點:不要溺愛孩子。
生活中,無數(shù)個例子告訴我們:溺愛孩子,最終的苦酒都是父母在咽。
就像文中的劉大媽一樣,她有今天的結局,都是因為溺愛孩子,她正在為自己溺愛孩子而一直買單,她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后半輩子。
而如今她所看到的,僅僅只是開始。
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