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例子,頭一段婚姻幸福的大多都再婚了,頭一段婚姻一地雞毛的,大多都選擇單身了……
要說我們村誰z寵媳婦?除了堂哥全慶,恐怕再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聽婆婆說,當年堂嫂嫁給堂哥時,是一百二十個不樂意。
為啥?因為堂哥長得有點寒磣,1米65的小個在1米7的堂嫂面前,實在撐不起她的眼。
可奈何父母之命不敢違,堂哥除了個子矮點也找不出別的毛病,她也只能認了命,憋憋屈屈地把自己嫁了。
卻沒想到,一結(jié)婚,堂哥就把她捧到了手心里,惹得全村大姑娘小媳婦的都眼紅。
大姑娘把堂哥當成找對象的標桿,小媳婦把堂哥當成教育老公的尺子。
就這么說吧,堂哥疼媳婦疼到什么程度?結(jié)婚近四十年,堂嫂連自家的地在哪都不知道。生了兩個孩子,尿褯子一塊都沒洗過……
兩孩子結(jié)婚后,老兩口的感情更好了,趕集上店的,從來都是成雙入對的,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感情好的呀,別說同齡人了,連小年輕都羨慕。
所以堂哥去年意外去世后,聽到堂嫂改嫁的消息村里人都特別震驚。
有和堂哥關(guān)系好的,便質(zhì)問堂嫂:“慶全剛走你就另嫁,這么做你對得起他么?”
堂嫂當時就哭了:“我不改嫁,得怎么活下去呀?
這么多年來,他把我寵得,家里活不精地里活不會,他走后,我種了一塊玉米,挖坑不知道深淺,點種不懂得遠近。
沒辦法,閨女來幫忙種上??煞N上了,鋤草不會打藥不懂干啥啥不行。
閨女有自己的日子要過,兒子在外地也管不了家里,我不改嫁,眼看就成了他們的拖累,我又能怎么辦呢?”
堂嫂這一生,就像棵菟絲子,攀扶在了堂哥身上。堂哥倒了,為了生活,她只能尋找另一棵樹作為依托……
表姐和姐夫,那一定是上輩子的冤家下輩子的仇人,也就是他們結(jié)婚的時代不時興LH,要擱現(xiàn)在,得早離八百回了。
他們的脾性一個剛一個強,一個針尖一個是麥芒,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誰。
剛結(jié)婚時,沒有打工這個詞,倆口子三天兩頭的鬧矛盾。
剛開始還有人勸,到后來他倆再干架,鄰居都繞著走。
磕磕絆絆中也有了兩個孩子。孩子上小學,姐夫背起鋪蓋成了頭一批打工人。
姐夫離開了家,掙得錢也多了,日子漸漸好過了起來。
可就是苦了表姐。
家里地里,老人孩子全指著她一人張羅。用她自己的話說:“除了沒那點東西,我和男人沒什么區(qū)別?!?/p>
她還笑稱自己是“有丈夫的寡婦”,有男人和沒男人沒什么兩樣,除了往家拿錢,別的啥啥也指望不上。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熬著過著,伺候大了孩子,伺候走了公婆,表姐也成了年過半百的老人。
姐夫在外,糙漢子一個也不懂得疼惜自己,造了一身毛病回來。
依然打,依然誰也不服誰,只是沒有了那么多的火氣了。
姐夫心臟不好,怕氣怕急怕上火,表姐潛意識就矮了一截。
而姐夫又侍“寵”而驕,處處支使表姐,表姐被他壓制的敢想不敢言,一肚子的怨言。
所以姐夫去世時,她并沒有多么悲痛,相反還長舒了一口氣:“終于不用伺候人了……”
姐夫去世后,也有給表姐找下家的,被她一口回絕了:
“我伺候人伺候了一輩子,好不容易能為自己活一回了,再去找那累贅干嘛,吃飽了撐得么?”
所以姐夫走后,表姐一直單身……
結(jié)語:
有些老年喪偶的婦女,會怎樣選擇以后的生活?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所謂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你象我堂嫂,她已經(jīng)習慣了別人的呵護,在老伴去世后,她的天也算是塌了。
如果不另找一個和她相依相偎的人,她的余生一定會是凄慘的。
而反觀我表姐,在她的生活中,男人有沒有都一樣。
她早已把自己過成了全世界,這樣獨立的女人,更適合一個人過日子。
所以我的答案是:半生已過,余生不長,怎么舒心怎么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