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長安,就是如今的西安市,它是我國陜西省的省會,也是中國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guān)中盆地,東經(jīng)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在唐朝時期,是全世界范圍內(nèi)規(guī)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而且是唯一的。
中國歷史上由漢族人建立的幾個強大的王朝,幾乎都是將都城建立在長安。
比如說我們常歌頌的強唐漢武,它們的都城都是在長安,另外還有秦朝和隋朝,也是將都城建在這個地方。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接受謀士婁敬的建議,將都城定在長安,因為這里在秦朝時期是秦始皇兄弟長安君的封地,所以這里又叫長安鄉(xiāng),劉邦將都城定在這里之后,于是將都城命名為長安,長安也寓意為長治久安。
到了隋朝的時候,隋文帝楊堅在漢朝長安城的東南面重新修建了一座新城,并定都于此,隋朝時新建的新都被命名為大興城。
等到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淵將隋朝的大興城定為都城,后來經(jīng)過不停的修建和完善,到唐朝最強盛的時期,長安城的面積達到了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比如今的西安城內(nèi)面積要大9.7倍。
唐朝時期的長安城非常繁華,它成為了當(dāng)時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在這里聚集了眾多來自東西方的商人、學(xué)者、留學(xué)生、留學(xué)僧等。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地區(qū)的西方文化,也是通過長安消化之后,再傳播過去的。
除了有秦、漢、隋、唐這幾個強盛的朝代曾在長安建都以外,宋朝和明朝時期也曾考慮過在長安建都。
宋太祖趙匡胤在統(tǒng)一中國后,本來是考慮過將都城遷到長安的,只是因為他的部下都反對遷都,趙匡胤才放棄將都城遷到長安的想法。
明朝在建立之后,朱元璋就想將都城遷到長安去,當(dāng)時太子朱標(biāo)也贊成朱元璋遷都長安的想法。
為了將都城遷到長安去,太子朱標(biāo)還特地去長安考察了地形,只是朱標(biāo)在考察完長安的第二年,就在南京病逝了。朱標(biāo)病逝后,已經(jīng)年近七十的朱元璋也不再考慮遷都的事情了。
今天西安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朝將元朝推翻后,將原來元朝設(shè)立的奉元路改為西安府,后來的清朝延續(xù)了明朝在西安的設(shè)置。
如今的西安城也是建立在隋、唐朝時期的長安城舊址上,如果你想一睹長安城的風(fēng)采,可以到西安去看一看,西安著名的旅游景點就有秦始皇陵和兵馬俑、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西安在歷史上,不僅是中國的十三朝古都,它還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