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人是阿塞拜疆的主體民族,約占該國總人口1000萬的90%。很多人可能認為阿塞拜疆人主要分布在阿塞拜疆國內(nèi),其實分布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有大約2000萬人,是阿塞拜疆國內(nèi)人口的兩倍還多。
伊朗地圖
伊朗境內(nèi)的阿塞拜疆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東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和阿爾達比勒省,總人口大約2000萬人,約占伊朗人口的25%。但是,伊朗境內(nèi)的2000萬阿塞拜疆人卻比較安穩(wěn),他們沒有加入阿塞拜疆共和國,也沒有鬧獨立,這是為何?銘蘇先生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伊朗國內(nèi)平等的民族政策
伊朗是一個以波斯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波斯人約占66%,阿塞拜疆人約占25%,其他少數(shù)民族還有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俾路支人、亞美尼亞人、阿富汗人等,一共有26個民族。
阿塞拜疆人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伊朗實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各個民族在國民地位和發(fā)展權益方面具有平等的權利,而且很多少數(shù)民族還享有特殊優(yōu)惠待遇,這讓其他民族對伊朗具有比較強的認同感,這就是民族融合的結果。這2000萬的阿塞拜疆人作為伊朗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認同自己是伊朗人的身份,所以他們沒有必要去鬧獨立。
二、特殊的歷史原因造成阿塞拜疆人的分離
阿塞拜疆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形成于11-13世紀,由于自身實力比較弱小,屢遭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波斯人入侵和瓜分。阿塞拜疆人在16-18世紀時處于波斯的統(tǒng)治之下,不過隨著沙皇俄國向高加索地區(qū)擴張,沙皇俄國吞并格魯吉亞以后,又開始入侵波斯領地阿塞拜疆。
波斯兩次向沙俄割地
由于兩次俄波戰(zhàn)爭波斯都戰(zhàn)敗,俄波于1813年和1828年先后簽訂《古利斯坦條約》和《土庫曼查伊條約》。其中,《古利斯坦條約》使波斯割讓今達吉斯坦、格魯吉亞東部、阿塞拜疆共和國大部和亞美尼亞北部予俄羅斯;《土庫曼查伊條約》使波斯割讓了今亞美尼亞共和國和阿塞拜疆飛地納希切萬。從此俄國和伊朗之間基本以阿拉斯河為界。
如果不是沙皇俄國入侵波斯,將北阿塞拜疆割出去,那么現(xiàn)在阿塞拜疆人應該主要生活在伊朗。而現(xiàn)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國就是當時波斯割讓給沙皇俄國的北阿塞拜疆,他們是被迫分離的。所以,不管是伊朗的波斯人,還是伊朗境內(nèi)阿塞拜疆人,他們對俄羅斯有著很深的嫉恨。那么,現(xiàn)在伊朗境內(nèi)的阿塞拜疆人自然也不會鬧獨立,難道你讓他們加入北阿塞拜疆嗎?
三、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
阿塞拜疆被稱為“火之國”,這是因為阿塞拜疆境內(nèi)分布著豐富的天然氣,而這些天然氣會溢出地表而被點燃,所以阿塞拜疆境內(nèi)有些地方的火燃燒了上千年,經(jīng)久不息。
拜火教神廟
拜火教源自波斯,然后從波斯傳入阿塞拜疆地區(qū),所以在歷史上的很長時期,阿塞拜疆人也信奉拜火教。只是隨著阿拉伯人的入侵,波斯地區(qū)被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征服,絕大多數(shù)的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改信了伊斯蘭教。不過,現(xiàn)在伊朗和阿塞拜疆境內(nèi)依然還有人信奉拜火教,也有拜火教的神廟。
伊朗境內(nèi)的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絕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少部分信仰拜火教,他們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這為他們的長期共存和融合提供了基礎條件。
綜上,伊朗境內(nèi)的阿塞拜疆人在伊朗生活的很好,他們與波斯人及其他民族相處的很融洽,沒有必要冒著分裂國家和引發(fā)戰(zhàn)爭的風險去鬧獨立,這得不償失。而且在伊朗的這2000萬阿塞拜疆人他們也把自己當作這個國家的主人,所以沒有鬧獨立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