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皶 (zhā音渣)鼻,俗稱紅鼻頭。初期鼻尖或鼻翼皮膚潮紅,或呈鮮紅、暗紅色斑點(diǎn),表面油膩; 繼而局部紅絲纏繞,或有粟粒樣丘疹、粉刺,壓之有白色乳狀物排出; 日久患處皮膚增厚、粗糙不平,如酒渣附著,故名。其病情緩慢、纏綿難愈,嚴(yán)重影響美容。本病好發(fā)于中青年,多因肺脾積熱,上熏面鼻,氣血壅滯,留伏不散而成;或因血熱遇寒,血瘀凝結(jié),滯留不行,以致鼻生皶皰。治療以消瘀清熱、滅斑除皶為主,外治多輔以殺蟲之品。該病應(yīng)注意心情開朗,保持大便通暢,忌飲酒及少食辛辣炙煿。夏日避免陽光直射鼻部,寒冬注意鼻部保暖。面鼻部擦洗應(yīng)選擇酸性或堿性小的香皂,鼻部周圍要減少摩擦,防止破損感染。
方1
硫黃散 (《濟(jì)眾新編》)
功效 祛濕殺蟲,滅斑除皶。
組成 生硫黃15克杏仁7.5克輕粉3克
制備及用法 上為末,酒調(diào)。臨臥涂之,次晨洗去。
說明 本方對(duì)于各種原因所致的酒皶鼻均可使用。治療酒皶鼻,滅斑斂瘡除皶,療效可靠。注意硫黃、輕粉均有毒,慎勿入口、眼。每次用藥后,須洗凈手后方可食物。外用方皆遵此。
方2
治鼻赤方 (《壽世保元》)
功效 清熱解毒,破瘀除皶。
組成 大黃、芒硝、檳榔各等份
制備及用法 研末。水調(diào),敷患處,日3~4次,洗凈,以新銀杏去殼嚼爛,敷于鼻上。
說明 酒皶鼻均可外用本方。
方3
白礬散(《羅氏會(huì)約醫(yī)鏡》)
功效 清熱消瘀,祛濕除皶。
組成 白礬、硫黃、乳香等份。
制備及用法 茄汁調(diào)和。敷患部。
說明 本方“治肺經(jīng)風(fēng)熱,鼻生酒皶”。
方4
木蘭皮膏 (《太平圣惠方》)
功效 瀉毒除皶,通經(jīng)消瘀。
組成 木蘭皮、防風(fēng)(去蘆頭)、白芷、木香、牛膝(去苗)、赤芍藥、獨(dú)活、杜衡、 當(dāng)歸、 白附子、細(xì)辛、芎各30克麝香(細(xì)研) 15克
制備及用法 上細(xì)毰,以臘月豬脂1000克,微火熬,以白芷黃為度,濾去滓。入麝香攪令勻,瓷盒中盛。每夜薄涂之。
說明 本方適用于風(fēng)熱毒邪壅滯,瘀血凝結(jié)的酒皶鼻。
方5
石殿撰鼻皶方 (《外科證治全書》)
功效 治酒皶鼻。
組成 天臺(tái)烏藥9克銅綠9克樟腦9克大楓子90克
制備及用法 上3藥為細(xì)末,將大楓子去殼,搗如泥,入瓷罐內(nèi)隔水重湯煮3炷香久,取出榨油和藥。搽鼻患處。搽后患處腫痛勿畏,未搽時(shí)與搽后皆戒酒色1月。
說明 本方是石殿撰的家傳秘方。
方6
腦酥散 (《海上仙方》)
功效 散郁熱火毒,搜風(fēng)通經(jīng)。
組成 腦子適量。
制備及用法 腦子研粉,真酥調(diào)。敷之,有以度數(shù)用之。
說明 本方“治酒皶鼻,赤皁注上面臉者”。腦子,即冰片,又名龍腦、梅花腦、片腦等,系龍腦科之常綠喬本龍,腦樹之樹脂加工制成。
據(jù)解放軍303醫(yī)院報(bào)道,用冰片為主組成的“冰糊膏”治療酒皶鼻26例,治愈16例,顯效9例,無效1例。效果比較滿意。(《廣西中醫(yī)藥》1986年第3期)。
方7
白斂散 (《瘡瘍外用本草》)
功效 清熱解毒,生肌斂瘡。
組成 白斂、白石脂、杏仁各等份。
制備及用法 為末,雞蛋清調(diào)。夜涂旦洗。
說明 本方適用于熱毒偏盛的酒皶鼻患者。
方8
水銀膏 (《醫(yī)碥》)
功效 殺蟲祛毒,生肌除皶。
組成 杏仁(去皮尖)20個(gè),胡桃(連皮、瓦上焙、不可焦) 2個(gè),大楓肉3個(gè),水銀0.9克。
制備及用法 胡桃研成細(xì)粉,杏仁、大楓肉重?fù)v成膏,水銀用口津研末,諸藥混合裝瓶備用。涂患處。
說明 本方適用于一切酒皶鼻。
據(jù)報(bào)道,用水銀、苦杏仁、楓子仁、胡桃肉等組方外敷治療酒皶鼻3590例,基本痊愈718人,占20%; 顯效1185人,占33%; 好轉(zhuǎn)1382人,占37%,無效359人,占10%。(《湖北中醫(yī)雜志》1987年第2期) 因方中水銀有毒,注意藥后洗手,勿令入口。
方9
凌霄花散(《百一選方》)
功效 清熱瀉火,涼血祛瘀。
組成 凌霄花、山梔子等份
制備及用法 為細(xì)末。每服6克,食后茶調(diào)下,日進(jìn)2服。
說明 注意氣血虛弱之人、孕婦忌服。
方10
涼血四物湯 (《醫(yī)宗金鑒》)
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組成 當(dāng)歸、生地黃、川芎、赤芍藥、黃苓 (酒炒)、赤茯苓、陳皮、紅花 (酒洗)、甘草 (生) 各3克
制備及用法 水2盅,姜2片,煎8分,加酒1杯。調(diào)五靈脂末2錢,熱服。氣弱者,加酒炒黃芪2錢。
說明 本方適用于血熱瘀阻引起的酒皶鼻。
方11
冬瓜子散(《神巧萬全書》)
功效 祛濕清熱,收濕斂瘡。
組成 冬瓜子仁(微炒)、柏子仁、白茯苓、葵子(炒)、枳實(shí) (麩炒黃色) 以上各30克,梔子仁60克。
制備及用法 上藥搗羅為散。每于食后,以粥飲調(diào)下6克。
說明 本方“治鼻面酒皶,如麻豆及疼痛,搔之黃水出”。
方12
華佗治酒酒皶鼻神方(《華佗神醫(yī)秘傳》)
功效 宣散毒腫,通調(diào)血脈,透泄膿邪。
組成 麻黃、麻黃根各60克。
制備及用法 以頭生酒5壺,重湯煮3炷香,露1宿。早晚各飲3~5杯。
說明 本方適用于酒皶鼻膿毒已成者。
方13
赤龍散(《楊氏家藏方》)
功效 收濕生肌,涼血消風(fēng)。
組成 赤土75克防風(fēng)、赤芍藥、地骨皮、何首烏、當(dāng)歸、山梔子仁各30克,甘草(炙) 30克。
制備及用法 上為細(xì)末。每服6克,溫酒調(diào)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說明 本方適用于肺經(jīng)風(fēng)熱而成赤鼻者。赤土即赤石脂,又名赤石土、紅土,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土的一種紅色塊狀體。功能收濕生肌,合與涼血消風(fēng)之品,使血熱得清,風(fēng)濕得除,瘀祛新生。
方14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凌霄花、山梔子各適量。
用法 共為細(xì)末,食后茶調(diào)下,日服2次。
方15
主治 赤鼻頭。
處方 楷杷葉15克,梔子7.5克。
用法 去皮上毛,共為細(xì)末,每服6~10克,溫酒調(diào)下。
方16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黃連、白礬、乳香各3克,生硫黃9克,輕粉1.5克。
用法 共為細(xì)末,用唾液蘸藥搽之,每日2次。
方17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臺(tái)烏藥、銅綠、樟腦各9克,大風(fēng)子90克。
用法 共為末,大風(fēng)子去殼,搗如泥,隔水煮30分鐘,取出炸油和藥,搽鼻。
按語 搽后如果患處腫痛不要害怕。戒酒色1月。
方18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鮮冬瓜1個(gè)。
用法 切開去子取瓤,絞汁,外涂患處。
方19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生茭白適量。
用法 洗凈搗爛如糊,外涂患處。
按語 亦可以鮮茭白5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方20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密陀僧60克。
用法 研末,蜜調(diào)如糊,每晚臨睡前外涂患處,晨即洗去。
按語 本品含鉛,不能過量使用,以防鉛中毒。
方21
主治 酒渣鼻。
處方 生石膏15克,干荷花瓣、枇杷葉 (去毛) 各9克。
用法 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去渣,加入綠豆30克,煮熟,白糖調(diào)味服食,每日1劑。
按語 一方以知母、銀花易后二味,法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