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低微的馮嫽,其實是我國最早的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外交家,曾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jié),出使西域從事各種外交活動,為漢朝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她談峰銳利,聰慧絕頂,很有政治和外交天賦,在民族團結(ji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這禁不住會讓人尋思,一個沒有顯赫家庭背景的古代女子,為何能以一名外交官的身份,代表國家出使別國的呢,這于她不懈的努力和勤奮好學(xué)分不開的,看來知識能改變命運,這一點是古往今來都受用的至理名言,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制度下,就是出生豪門貴族家的女子,又有多少人能夠飽讀經(jīng)史通曉禮儀,并能學(xué)有所用,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從而為國出力獻策,確保一方平安呢?而馮嫽一個弱女子,卻能化解一些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爭,使百姓免受戰(zhàn)爭所帶來的井離背鄉(xiāng)的危害。這更讓我對這位封建社會中一尋常女子刮目相看,不禁讓我想對這位古代的外交家進一步的詳細了解。
馮嫽原來是楚王劉茂的女兒劉解憂的侍女,她天生麗質(zhì),聰明伶俐,劉解憂非常喜歡她,把她當(dāng)作最貼心的丫環(huán),讓她陪伴自己一起學(xué)習(xí)經(jīng)史禮儀,這讓一個出生卑微的馮嫽有機會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時候的教育好像是男子的獨享的,與女子無關(guān),封建制度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很盛行,很多的女被剝奪了參加政治活動的權(quán)力,她們生下的主要任務(wù)就是相夫教子。天塌下來有男子頂著,只是在個別情況下,極少數(shù)地位顯赫的人家的女子才能接受教育,才有機會得以施展才干。這樣就使很多聰穎的女子被埋沒了,永無出頭之日,馮嫽的才華得以施展,是一個奇跡,不能不說馮嫽是幸運兒。
在漢朝的時候,長期遭受到南下匈奴的侵擾。朝廷為了和西域各國和平相處,進行聯(lián)姻,便將劉解憂遠嫁到西域伊犁河畔的烏孫國,當(dāng)時馮嫽是作為陪嫁的侍女,就和劉解憂一起到了遙遠的烏孫國,馮嫽聰明過人,沒有幾年工夫就學(xué)會了烏孫國的語言和文字,對烏孫國的生活習(xí)俗也了如指掌。劉解憂的內(nèi)政外交上的一切事務(wù),也放心的全權(quán)交給了馮嫽去處理,馮嫽就成了劉解憂的得力助手。由于她辦事得體,膽識過人,贏得了烏孫國右將軍的愛慕,最后嫁給了這位權(quán)位很高的右大將。她才華出眾,而且有謀略,很快在西域諸國有了很高的聲望,被當(dāng)?shù)厝俗鸱Q為“馮夫人”。
后來烏孫國的國王去世了,原國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殺了新即位的國王,自立為王,眼看漢朝靠聯(lián)姻擊破匈奴的戰(zhàn)略似乎要失敗了,為了維護漢與烏孫的團結(jié),不讓兩國的百姓受到戰(zhàn)爭的危害,傷民又傷財,馮嫽慨然上路,不顧生命危險,去見烏就屠,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察顏觀色,審時度勢,向烏就屠曉之以理,陳訴利害關(guān)系。烏就屠知道馮嫽很有才干。自己又沒有把握戰(zhàn)勝漢軍,于是就想讓漢朝加給他一個封號,馮嫽了解漢朝對外政策,當(dāng)時答應(yīng)了烏就屠的請求,一場戰(zhàn)爭在她的周旋下,無聲無息的煙消云散了。馮嫽又派人把這個消息報給了漢帝,漢帝得知后十分高興,就召馮嫽回漢朝,親自向她我解情況。馮嫽口齒伶俐,條理分明,透徹地陳述了自己的見解。宣帝對她十分器重,就正式任命她為出使烏孫的使節(jié)。
此后,她作為漢朝的使節(jié),曾幾次出使異幫,促進漢族與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團結(jié),就是在花甲之年,為了協(xié)助元貴靡之子、劉解憂的孫子,年幼的新立大昆彌星靡鞏固地位,自愿請求返回烏孫。不辭辛苦,踏上萬里西行的征程。她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搞好民族團結(jié)上。是有歷史記載以來絕無僅有的女外交家。一介出生低微的女子,在封建男尊女卑的情況下,能在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是古代史中的一個奇跡,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顆璀璨我明星,她不動一兵一卒,就能化干戈為玉帛,這在歷史上也是千古絕唱。是個能力挽狂瀾的政治家,她堅強果敢思慮粗密,作為今天也不得不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