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給我的感覺是,他們總是在不斷地掙扎。如果基本生活已經(jīng)沒有后顧之憂,溫飽早就解決了,為什么還要掙更多錢?掙錢到底是為了什么?其實,我們之所以總在掙扎,總要掙更多的錢,是因為要還債。這不是金錢的債務(wù),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在為我們默默地服務(wù),照應(yīng)我們,所以我們一生都在欠他人的債。不只是父母、親人、朋友,有千千萬萬的人在為我們付出,從還是粘在母親子宮里的一小塊肉漿開始,我們就不停地在索取。當(dāng)然,經(jīng)濟(jì)學(xué)的課程不講這個,MBA學(xué)院也學(xué)不到。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身上穿的衣服是別人的勞動成果。不要認(rèn)為,這衣服是你付錢買來的。別人在毒辣的太陽下種植棉花、收成,然后又經(jīng)過清洗處理,抽紗、編織、裁剪、縫紉,這些勞動價值不可能用區(qū)區(qū)幾十元就還清。那幾十元是它的商業(yè)價錢,不是它的價值。你取走的價值,就是你對別人負(fù)的債,是無法用金錢還清的,只有靠付出相對的價值來還。你沒辦法計算喝了母親的奶水該付給她多少錢,只有用別的方式報答她,比方說,為另一個生命付出奶水。
所以,不要天真地以為勞動的目的是為了掙錢,為了生活,那只是表面的意義,深層的目的是為了還債,回報他人為你付出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的人即使不愁吃穿也要繼續(xù)工作的原因,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此點,還在把手段當(dāng)目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許會少一些掙扎,多一些平和。這是掙錢的第一個目的。
掙錢的第二個目的,是滿足人性的欲望。也許有人會驚喜地說:“什么?其他人天天提醒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你卻告訴我可以去滿足欲望?我太喜歡阿瑞亞博士了!”
不要誤會,知道人性基本的欲望是什么嗎?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真正的欲望是為他人奉獻(xiàn),這是愛的欲望,是分享的欲望,是付出的欲望。只不過人們不把它當(dāng)成是欲望。我去到世界各地,很多地區(qū)的人民告訴我,他們常常覺得有種揮之不去的孤寂感,這跟擁有多少財富無關(guān)。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體會到人性中要去分享和付出的基本欲望。很多民族的節(jié)日里,人們會彼此送禮物,為什么要花費金錢去送禮?因為送東西出去,我們會感到開心。既然如此,何不天天過節(jié),滿足那付出的欲望呢?
誠心誠意地捐獻(xiàn)十分之一出去,你可能會得到雙倍的回報,但是不要為了想得到回報而捐獻(xiàn)!捐獻(xiàn)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心靈上的喜悅,如果真正做到,你的財富一定會增加。
印度最古老的哲學(xué)典籍是《奧義書》,其中最早的一部是《自在奧義書》(Ishopanishad),書中有一段告誡的警句是:tena tyaktena bhunjitha,“享受你的犧牲”。不要僅僅捐獻(xiàn)你收入的十分之一,還要把你的精力、心念的十分之一,無私地奉獻(xiàn)給別人。這是成功的秘訣,不論是感情上還是事業(yè)上都一樣。今天,你把十分之一的時間無私地用于服務(wù)他人了嗎?能夠無私地奉獻(xiàn),并享受奉獻(xiàn)的人,才算真正富有。
無私不只是不期望得到金錢上的回報,真正的無私是不期望得到別人的贊許,不希望因付出而得到肯定,只是默默地付出。如此,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得到幸??鞓返氖斋@是如此的豐盛。心靈的修行不只是每天禱告幾句,或者靜坐15分鐘而已,還要把每天十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為別人著想,把十分之一的精力貢獻(xiàn)出去,把飯菜的十分之一請別人分享,買了十件衣服,第十一件為送人而買,這就是十分之一的道理,就是tithing。然后,幸福感會不請自來。
所以,盡管去滿足人性的欲望吧,嘗試默默地付出,去奉獻(xiàn),不要期待回報。如果一無所求,你終將無所不有。沒有任何事是偶然或孤立的,事件之間有著必然聯(lián)系。例如,你又不認(rèn)識我,可能對我一無所知。你為什么會讀到這本書呢?你的每一個念頭都記錄在因果循環(huán)之中,不需要寫在筆記本上,也不必用電腦儲存,終究會回到你身上,善的念頭回來是善的,惡的念頭回來是惡的,回來的念頭可能比原來的強十倍百倍,這要視念頭的強度,念頭的專注力以及念頭是否清明而定。
此處所講的付出和奉獻(xiàn),最好能把它與工作相結(jié)合。我通常用的例子是一位在大公司擔(dān)任總機接線員的小姐,上班時來電非常多,有時十條線同時響起,她忙到下班的時候仍耐心地接聽每一個電話。為什么?有人可能會覺得,因為這是工作要求,是一種基本的工作態(tài)度。這位總機小姐的回答卻是:用悅耳的語氣講話,散播溫柔的氣氛,是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義務(wù)。
同樣的行為,心態(tài)卻完全不同,總機小姐就是在工作中奉獻(xiàn)了十分之一。公司付給員工工資,并不是因為她接電話時語調(diào)溫柔,總機小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是她覺得每個人都有義務(wù)用悅耳的聲音把甜蜜散播人間。說起來容易,若十條電話線同時響起,還能記得這道理就不容易了,但是并非不可能,這是修養(yǎng)的功夫。如果靜坐的功夫很好就能做到這點,在靜中、動中都能保持心境的平靜,這就是動禪,在動中禪修,聲音自然會平和,也不用提醒自己靜下來,因為你一直在靜中。
那么,心中起了惡念怎么辦?答案是:訓(xùn)練自己生出善念以取代惡念。這就是觀照力,時時留心自己的起心動念。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刷消費卡,每次起了負(fù)面的念頭就刷一次卡?!班牛瑒偛拍莻€念頭是負(fù)面的,唉,我的賬戶被扣了一筆?!币獙γ恳粋€念頭都清清楚楚,時時觀照。慢慢地,就自然形成觀照的習(xí)慣,以至于每刷一次卡,就心生警惕,立刻把善念存入賬戶,把負(fù)債清掉。舉個例子,你去店里買東西,老板的態(tài)度很不耐煩,你會煩躁:這人真沒禮貌,為什么我偏要來這家店?這是一種反應(yīng)。另一種反應(yīng)是:也許他今天頭痛,也許他剛剛接了一個讓他不安的電話,如果我對他微笑,也許可以平撫他?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改變自己對事對人的負(fù)面看法,至于選用什么手段,則由自己決定。那個微笑會留下記錄,在某時某地以某種方式回報給你,只不過你未必能把它跟某件善行善念對上號。
本章主要指出掙錢的三個目的。第一是為了還債,回報別人為你做的一切。第二是讓你可以付出奉獻(xiàn),滿足人性的欲望。第三,是為了心靈解放。
當(dāng)有朝一日想要深入心靈修行的時候,你需要準(zhǔn)備一筆錢,以保證自己的基本生活。從現(xiàn)在開始規(guī)劃你的人生吧,存一筆錢作退休之用。退休了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讓你從世俗的工作中隱退,專心深入心靈的修行。若能這樣,后半生就不會寂寞空虛,而將充滿生機和創(chuàng)意。
摘自韋達(dá)·帕若堤《改變生命能量的20個法則:心靈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