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最好的醫(yī)生”。這是對免疫力最高的比喻。有沒有感覺到,很多人早已經開始關注自身的免疫力和正氣了。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正氣足不足,絕大多數是靠自我感知和身體的反應。那么,怎么樣才能增強正氣,提高免疫力呢?
當然了,方法有很多。我建議大家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調理。
1. 補元氣。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去對付邪氣。
2. 養(yǎng)護脾胃。氣血充盈,臟腑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根據以上兩種思路,給大家推薦3味食材,在補氣和養(yǎng)護脾胃上都是非常出眾的。在超市,中藥店基本上都可以買到,居家常備一點,需要的時候隨時取用。
補充元氣,是扶正氣最直接的方法。
扶助正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補充元氣。你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那些活力四射,又很少生病的人都是“元氣滿滿”的?
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同時也滋養(yǎng)著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的功能正常,才能有能量去抵御邪氣。
中醫(yī)說:“元氣是先天的腎精,在后天水谷之精不斷的滋養(yǎng)下化生的”。也就說,要想“后天的元氣”充足,離不開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如果一個人的脾胃運化能力不好,不能產生更多的營養(yǎng)??上攵?,這個人肯定是元氣不足,病怏怏的。
人參,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極品。
說到這里,很多人會馬上想到大補元氣的“人參”。沒錯!在《本草綱目》里面就有提到:“人參治一切虛證”。人參補元氣是眾所周知的。非常適合體虛,元氣不足的朋友。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腎經。自古就被稱為“扶正固本”之極品。
人參入脾肺心三經,不但可以溫養(yǎng)脾胃,還能充盈心肺之氣。平時氣短懶言,說話沒有力氣的朋友,都可以用人參補氣。
人參入腎經,發(fā)揮的是它益腎助陽,補腎精的作用。就像剛才提到的“元氣是腎精化生的”。
吃人參的方法有很多,我比較喜歡泡水喝。每天切兩片,泡水喝之后,整個人都會精神了很多。
黃芪,補衛(wèi)氣,抵御外邪的入侵。
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肝,肺,脾,腎經。人參偏重于大補元,而黃芪主要以補虛為主,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yī)稱為''表虛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黃芪在補氣方面補的主要是衛(wèi)氣。其實,衛(wèi)氣并不是直接補進去的,而是從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來的。由此可見,黃芪是溫養(yǎng)脾胃后,加速了衛(wèi)氣的生成。衛(wèi)氣就像身體的衛(wèi)士,擔任抵御外邪入侵的職責,衛(wèi)氣虛就會感受外邪而發(fā)病。
據說,蘇東坡在他三十九歲,謫居密州時,生了一場大病,就是每天用黃芪粥來補養(yǎng)病后虛弱的身體。
黃芪適合用來煮粥,味道絲絲甜甜的,還能用來調養(yǎng)身體。
小提示:
黃芪能夠幫助陽氣生發(fā),又有止汗的作用。所以如果你有感冒、發(fā)燒,或者積食、濕氣重的情況,就不建議食用。
山藥,補虛弱,健脾益胃。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 我體虛愛生病是屬于正氣不足,免疫力低下的表現(xiàn),沒有充足的能量來低于外邪。
而山藥有“扶正”的作用,入肺,脾,腎三經,通調三焦,讓身體的氣血流通的更加順暢。
小提示:
山藥偏向于養(yǎng)陰,所以濕氣重的朋友不建議直接吃,而是搭配薏米,借助薏米“泄”的作用,防止增加體內的濕氣。
圖文來源網絡!如果你喜歡小編的分享,請點擊關注、轉發(fā)、收藏,讓身邊更多的人了解。優(yōu)質的評論還可以賺更多的金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