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經典
《素問·金匱真言論》云:“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p>
肺居胸中,《素問·脈要精微論》謂:“背者,所胸中之府”。
所以肺有病常在肩背上反映出癥狀,而肩背部的病癥,亦應考慮到其病本在于肺臟及其經脈的可能。
臨證應用
孫某,男,36歲,山東省某地裁縫工人,
1987年3月9日來診。
患者因左肩臂三角肌處生有黑色堅硬腫物數年,經北京某醫(yī)院檢查,疑為惡性腫瘤,于1986年4月手術切除,術后病理切片顯示為“纖維瘤”,遂回故里休養(yǎng)。
但近1年來,左上臂及肩胛處疼痛,半年來日趨加重,活動后尤劇,遂不能從事其裁剪縫紉工作。
且于每天下午3時許周身乏力,肩背部痛楚難忍。
于本月初來京復查,原經治醫(yī)院謂因手術損傷神經,無特效治法。
乃求治于中醫(yī)。
診其脈弦滑,右寸獨弱,舌質偏紅,舌苔薄黃。
眠差、納少、心煩、二便調。
證屬少陽郁熱,肺氣不利。
治以調理金木為法,予柴芩溫膽湯加味。
醋柴胡8克,黃芩10克
廣陳皮10克,云茯苓12克
青皮10克,炒枳實10克
清半夏10克,川貝母10克
桑枝10克,杏仁泥10克
淡竹茹8克,桂枝10克
路路通10克,生甘草6克
6劑,每日1劑,水煎溫服。
3月16日再診:
服上方至3劑后,左上臂及肩背疼痛明顯減輕,午后乏力好轉。
2天來已縫制衣服數件,未現(xiàn)不適,睡眠納食均可。
舌邊尖紅,脈弦滑右寸弱,苔薄微黃。
上方加絲瓜絡6克、生黃芪15克、羌活3克,14劑,服法同前。
痛止病愈。
【發(fā)揮】
“背者胸中之府”、“肺之俞在肩背”在臨床中多有應用,例如望診患者兩肩上縱,多為肺氣不能宣降的喘咳久病;
兩肩下垂,肩背微拱,多是心肺胸中之氣大虛等。
此例以肩背上臂疼痛為主癥求治,但因其有脈弦、眠差、心煩等表現(xiàn),所以辨證其既有少陽膽經痰熱,又有肺氣不利。
故先用柴芩溫膽湯為主方治療,以去其邪。方中加用貝母、杏仁,正是取“肺之俞在肩背”之意,以利肺氣。
又《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以申西時與秋氣、肺臟相應,故該患者每于下午3時許)(申時)全身癥狀加重。
其脈象右寸獨弱,亦是病在肺臟之征。
時間、癥狀、脈象都與肺有關。
復診時,痰熱之象減輕,已能安臥,心煩大減,故加用固護肺氣之生黃芪;
加羌活以助桂枝、桑枝及路路通等宣通經脈之力,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