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湖南衛(wèi)視聲臨其境公眾號
▲▲▲▲▲
通過這篇作品,我們想說,臺詞的吐字、發(fā)聲、氣息等技巧(這個播音主持也有基本功,內(nèi)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再到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形象性、音樂性。再到表演中的三種語言狀態(tài):生活狀態(tài)—交流對象是對手;思維狀態(tài)—交流對象是自己的靈魂;旁白—交流對象是觀眾?!奥暸R其境”劉敏濤這段《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傳遞出這不再是單純的配音的訊號,因為她不但有聲音,還有肢體動作,你完全可以理解成這是朗誦,這是表演,這也可以是誦讀,但這絕不是什么演誦……
什么是朗誦?朗誦就是表演藝術(shù)。
什么是誦讀?誦讀是演播,是演【有表演成分屬性】+播【有播音的素養(yǎng)】
什么是與時俱進的朗誦?播音,表演,合二為一不分家。
透過湖南衛(wèi)視《聲臨其境》節(jié)目 很好的傳遞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演戲就是要用心,光有用心還不夠,還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實打?qū)嵔械庙?,讓人由衷嘆服的硬實力!
對于誦讀也是一樣,沒有用心的作品就少了靈魂。少了靈魂的誦讀就是無病呻吟。沒有過硬的能力水平,吹噓起來的名氣只是假把式。
如果我們把在聲臨其境節(jié)目我們看到的這些有實力有水平的演員比作是戲骨,那么在網(wǎng)絡(luò)世界里牛鬼蛇神亂舞不知天高地厚自戀的某些誦讀者就是戲精。
時代在前進 誦讀也是一樣 任何一門不與時俱進脫離時代的藝術(shù)表達 只能死在自己的故步自封里。誦讀者也是一樣 沒有了對他人的欣賞和忘記了取長補短 也會死在自己孔雀開屏一樣的自我陶醉里。
播表不分家 聲臨其境透過節(jié)目 正在很好的傳遞這一思想……
從表演學(xué)理論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中我們得到啟發(fā)?!罢媛?、真看、真感受?!?/p>
我們熟悉的演員張國立先生,這樣解讀:真聽真看真感受。
“真聽就是用心去聆聽每一種聲音,每種聲音都有不同的心情!
真看就是用心去觀察,了解每一個表情,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思想!
真感受就是把你所聆聽和觀察的所有事物,用你的理解去表達,把自己轉(zhuǎn)換成主人公,真切的表達出來!”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藝術(shù)就是感情?!崩收b也不例外。對朗誦者來說,表達情感同樣是重要的藝術(shù)活動。如果朗誦者忽視了感情,就等于失去了藝術(shù)的感染力。
托爾斯泰也說過:“在自己心里喚起曾經(jīng)一度體驗過的感情,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后,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shù)活動。”
這里所說的“曾經(jīng)一度體驗過的感情”是指日常生活中體驗過的感情。由于年齡、經(jīng)歷以及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也不盡相同。而對生活的感受多少和深淺,又決定了朗誦者對作品感受的程度。朗誦者如果與作品的人物“同過命運,共過患難”那么,他一定能從作品中獲得真摯的感受。
如果一個朗讀者朗誦者,總是為了字音準確,吐字清晰,而導(dǎo)致語流、語感太緊不夠自然松弛,情感沒有起伏節(jié)奏沒有變化,甚至是刻意設(shè)計語言情境,這樣的作品表達毫無疑問是失敗的。因為朗誦朗讀,語音美絕不是他的全部,他還有基調(diào),情感,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的快慢結(jié)合,還有文化底蘊等更深層次的理解。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詩中境界評為3種,第一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最高境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但山水已了然于胸。文藝相通,表演一如作詩,審美一如作詩,皮里千秋,大有文章可作、可讀、可品。
追根溯源,藝術(shù)的真諦就是“真聽、真看、真感受?!?/strong>
關(guān)于劉敏濤:
此段素材來源:遇見寧靜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