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我大概不太適合談戀愛吧……”
一個叫小菊的女生在微信上給我留言。
“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談戀愛都會變得不像自己。明明一個人的時候,我可以很瀟灑、獨立、自信,可一旦愛上一個人,連我自己都會討厭自己?!?/span>
小菊告訴我,一個禮拜前,她和男友大吵一架。吵過之后,兩個人陷入了冷戰(zhàn)。
其實事情的爭端源于一件很小的事。
男生忙于做實驗,漏接了她的電話,剛好她生理期造訪,煩躁易怒。
多次呼叫失敗后,她終于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給他發(fā)了一條這樣的消息:
“每次在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不在,真不知道要你這樣的男友有什么用!”
原本以為這次男友會和之前一樣,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哄她,可她等了十分鐘、二十分鐘,甚至一小時、兩小時,男友遲遲沒有回應(yīng)。
姑娘萬萬沒想到,平日里慣用的招數(shù)竟然不管用了。她有些慌張,又有些生氣,就又給他發(fā)了條消息:
“我看你還是整天去做你的實驗好了!”
然后,連續(xù)給他打電話。
嘟……嘟……嘟…
嘟……嘟……嘟…
打了十幾個電話,最后終于接通了。
-“喂,我剛做完實驗,現(xiàn)在準備回宿舍?!?/span>
-“你為什么不接我電話?”
-“我剛不是說了嗎,我剛做完實驗啊?!?/span>
-“看見我發(fā)給你的消息了嗎?”
-“看見了?!?/span>
-“那為什么不回我?”
-“……”
-“你說話啊!”
-“……”
Chapter 2
姑娘在電話那頭劈頭蓋臉地控訴了一堆她對他的不滿。
他從頭到尾聽著,沒有說一句話。
驀地,他問她,“你說完了嗎?說完我掛了?!?/span>
-“我還沒說完,你怎么可以掛!”
-“那你有完沒完!”
兩個人開始爭吵。
小菊翻出了好多舊賬,惹得男友把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
她呵呵呵的冷笑,然后從他嘴里聽到了許多刺耳的字眼。
他說她刁蠻、任性、又自私,還略帶神經(jīng)質(zhì),把他搞得很累,他有點兒不想再繼續(xù)了。
-“那就別繼續(xù)??!我又不稀罕你!”
-“好,這是你說的……”
他精疲力竭地吐出最后七個字:我們冷靜冷靜吧。然后掛了電話。
小菊整個人有些懵。
她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
-“宿雨,你說,是不是我太過分了?”
-“我們已經(jīng)五天沒聯(lián)系了,他是不是真的不要我了?”
-“我該不該找他主動道歉,我還能挽回他嗎?”
微信上,她一連問了我三個問題。
Chapter 3
怎么說呢,聽完她的描述,我覺得年輕女孩兒似乎都會在感情里犯一個錯,叫做“不理智”。
也許你會說,感情里怎么理智呢,理智了就不叫感情了。
可事實上,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
成年人的感情,應(yīng)該夾雜些許理智。
這份理智,并不是冷血或無情,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內(nèi)心變得強大。
當你內(nèi)心不夠強大的時候,即便身邊多了個戀人,也形同虛設(shè)。
因為你的情緒容易大起大落,一缺乏安全感,就會變得黏人、敏感、自卑,從而勾引出你的狹隘、自私和控制欲,你整個人就會變得相當不可愛。
誰都不會喜歡一個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人。
控制住情緒,不過是因為,我們學會了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一想。
想想他勞累了一整天,是否也會煩躁困頓到不想說話,是否想要飽餐一頓然后呼呼地睡去,是否心情欠佳、壓力過大需要調(diào)整,等等。
愛一個人,應(yīng)該從心出發(f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過分強調(diào)自己的感受,將自己對感情的完美憧憬,一股腦兒地投射到對方身上。
對方?jīng)]有做到100分,就發(fā)難對方。
這只會給對方造成負擔感。
他一定不會覺得輕松,也不會覺得快樂。
Chapter 4
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里這樣寫道:
只要我們真正相愛,哪怕只有一天,一個小時,我們就不應(yīng)該再有一刀兩斷的日子。
這是一句相當動人的情話。
而你也明白了吧,相愛的人之間,真的犯不著兵戎相見。
你的易燃易爆炸,也許是因為在乎,可不理智的在乎,只會傷害對方,傷害彼此。
細數(shù)過往,他也曾那般寵你、疼你,而你也曾是那般溫柔、體貼、善良。
時間磨平了我們的棱角,卻也在不經(jīng)意間,帶走了我們一部分的耐心和耐力。
相愛容易相處難。
感情脆弱如薄紗,需要用心經(jīng)營,小心呵護。
倘若沒有理智,感情就會把我們弄得精疲力盡、面目全非。
正是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才需要理智的克制。
所以啊,不妨換一種方式溝通和相處。
用包容代替指責,用理解代替抱怨,用鼓勵代替批評。
我想,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就是我們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彼此舍不得放開對方手的樣子。
緣分讓我們相遇、相知、相愛,
一定要好好珍惜。
宿雨私人號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