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Pollock Anshutz,Man and Woman on the Beach
完成約定,和這位老朋友說說不安全感,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作家是不安感比較強的群體。你寫得出,但好作品未必能帶來好收入,況且,你的讀者可能流失,你怎么寫也沒用了。更多的作家可能迎來自己的自然死亡,因為觀念趨向昏庸,自我學習能力弱,開始怨恨世界與讀者,大家都不開心。
我是一名作家。我相信,我的讀者一定會承受我是作家。我喜歡這個職業(yè),我也會寫一輩子。但我的不安全感很弱,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不安全感。年輕時開始學習寫作,準備入行,一無所有,一身毛病,卻有迷之自信,我不笨,又愿意吃苦,肯定能成。轉眼過去半生,我該有的都有了,毛病也少了,我比年輕時聰明了一點,我的勤奮程度還提升了,更沒有什么可怕的。
但從沒有安全感的角度看,我的人生肯定是充滿風險的。換言之,如果我是一個不安全感強烈的人,應該每天都極其焦慮,最典型的就是,我完全不知道明天寫什么,明天的題目今天才會出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個狀態(tài)沒幾個人能承受,我卻很享受,它逼迫我精進,逼迫我年輕。時間一久,這種高強度的狀態(tài)讓我化成常態(tài),其他人很難做到的事,我做得到,不就更安全了嗎?
即使做足了一切準備,是不是就永保安全?并不是。我始終做好明天就寫不了的思想準備,世界會有意外,所以當意外發(fā)生時,不要那么意外。意外是世界,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有承認并接受這點,才能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沒人喜歡意外,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在防止意外發(fā)生。健康飲食,經常鍛煉,是降低意外的生病。儲蓄、投資、升值,是對沖意外的沒有收入或大筆開支。
這位讀者說得對,有錢才是最大的安全感。人應該用自己的勤奮與觀念,盡可能多地擁有財富,這是安全感的核心。但有錢還不夠,我見過巨富者極度缺乏安全感,吝嗇到像個乞丐,讓家人無比痛苦。葛朗臺不只是文學虛構人物,他還是真實存在,是一種心理疾病。
吝嗇源于失去的恐懼過大。而當一個人試圖排除一切意外時,失去的恐懼就會無比巨大,這是不安全感的主要來源,也是完美計劃者的悲劇人生,他以為可以掌握世上的一切變量,從而制定完美的計劃引領世界,而變量之所以是變量,就在于它一直在變,一切計劃都無法排除意外。
以養(yǎng)老為例,這個未來的最大恐懼源。沒有孩子的老富人,在養(yǎng)老院,或許會遇上壞醫(yī)生,壞護工。身家十億百億,住最頂級的養(yǎng)老院,能不能徹底排除這種可能性?不能,但發(fā)生的可能性極低。但你年輕時不做積累與投資,是一個貧窮老人,養(yǎng)老出狀況的可能就極大。有幾個孩子的老人,被自己的孩子遺棄和虐待,這種事也不新鮮,但你從小愛孩子,教育得當,他忤逆的可能性就低。若你從小虐待孩子,自己品行也糟糕,那么,孩子不理睬老年的你,反而是正當的。任何養(yǎng)老計劃都有意外發(fā)生。
要為未來的意外做準備,這是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不要嘗試去排除一切意外,天天用小概率事件嚇自己,接受意外,只要自己的努力和財富超過中位數,就應該堅信自己的安全度也超過中位數。自信才能更安全。
你若富足,請享受你安全的當下,這是你應得的,也是你奮斗的意義所在。意外還沒來臨就別想它,你越能把握當下,意外來臨的可能性就越小。
推薦:年輕人,快使用你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