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我一樣,讀過很多書聽過很多課,但,當別人問起你到底學到了啥的時候,大腦竟然一片空白;又,學了看了這么多年,竟然沒有像樣的輸出,總感覺自己腹中無墨,寫不出東西……
那,推薦給你我的筆記系統(tǒng)。
首先,我們要明白筆記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全面快速地提取知識本身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
若無關聯(lián),單一的某個知識并無太大價值。
然后,問問自己,你又是怎么做筆記的?
紙質(zhì)派:聽課和閱讀的筆記全部寫在筆記本上,笨重且不可能做到快速查詢,甚至找不到關聯(lián),倒是可以做到靈活,快速記錄;
軟件派:筆記全部敲在了某個app
上,若打字速度慢,記了前一句就跟不上后一句了,更大的缺陷在于不靈活,當你想畫個圖、想做個特別的標記,突然不知道該怎們辦;
不記派:總以為學懂了、看明白了就會了,這是幻覺;
后來我想到了,紙和筆的靈活性無與倫比,筆記軟件是更好的存儲工具,于是結合這些工具各自的優(yōu)點,我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己的筆記系統(tǒng)。
一份筆記需要以下三個流程:一手寫,二整理,三復習。
下面開始詳細介紹:
從優(yōu)化使用紙筆做筆記的方式開始。
先把筆記從豎向變成橫向,然后在筆記本上畫上兩條豎線,把一張紙分成了三欄,如下圖右側所示。
每一欄記錄的內(nèi)容分別為:
01.課堂筆記
課堂筆記到底應該記錄什么?
不是逐字記錄老師說的重要的話,也不是大段大段摘抄,這些要么是沒有預習習慣的人做的事,要么是不知道知識結構的人才做的事情,而我們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記關鍵詞和記錄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
再一次不要逐字記錄,先理解課上或者閱讀的內(nèi)容,然后提煉出關鍵詞,快速記錄。
如何記關聯(lián)呢?從三個關聯(lián)做起,分類、比較和因果。
用圓圈表示分類
數(shù)學符號大于、小于、等于表示比較
單箭頭表示因果,雙向箭頭表示互為因果
虛線表示相關關系
……
02.課后補充
中間一欄補充你看書聽課中留下的疑問解答,以及與當前知識點相關的必要補充。
03.有趣聯(lián)想
這一欄最有意思了,可以記錄與課堂無關的各種有趣聯(lián)想,可以記錄老師講述的有意思的事情,還有突然讓你走神的想法都可以記錄在這里,然后把注意力拉回繼續(xù)聽課或者看書。
你的筆記應該是你的專屬,這里有各類你自定義的符號,不需要讓別人看懂。
這是我的一張手寫筆記:
我們的課堂筆記不是給別人看的,也不是為了存下來給以后的自己看的,而是讓當下的自己看懂。因為使用紙筆記好之后,緊接著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你的筆記整理到flomo
這個筆記軟件中,你應該盡快整理,最好不用超過24小時,不然你會忘記你的筆記寫了啥。
在我的筆記系統(tǒng)中,你需要在flomo中記錄兩類卡,分別是:
知識卡:
這張卡片用來存放你整理之后的學習內(nèi)容;
索引卡:
把你的所有知識整理卡的鏈接放在這張卡片上,這張卡片的目的是為了記錄你每天都學了哪些內(nèi)容,一天只有一張;
01.如何寫知識卡?
一張知識卡包含以下幾類內(nèi)容,詳見下圖:
附上一張我自己的知識卡:
注意:flomo只能記錄文字,如果你的筆記中有代碼、數(shù)學公式、各類圖形的話,那就得以圖片的形式上傳至你的卡片中。
若是你嚴格按照知識卡的這幾個方面去整理你學到的知識,那你一定能理解更深刻。
寫知識卡只需遵循一個原則——簡單原則。
一條筆記只記錄一個點或者一個層面,例如一張卡片只用來記錄一本書中某個小節(jié)的脈絡(即到底講了啥),其他若干種卡片可以用來記錄任何一點觸動你的內(nèi)容;
千萬不要把某一類主題的所有內(nèi)容都記到一張卡片上,只有簡單才能構建復雜系統(tǒng)。
英文只要26個字母卻可以排列組合成小說、倫理、情書和法律條文;二進制比英文字母的限制還要大,只有0和1,卻能創(chuàng)造出我們用的手機、電腦、網(wǎng)絡,以及現(xiàn)在的人工智能。
02.如何寫索引卡?
索引卡是用來鏈接你當天的所有學習內(nèi)容。
我給索引卡打的標簽是今日三習,包括三欄:復習、學習、和練習。
復習,即今天你應該復習的內(nèi)容,這一欄放的是其他時間今日三習卡的鏈接;
學習,即你今天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每一個內(nèi)容就會對應一張卡片;
練習,讀過很多書之后,我們不能再無動于衷了,一定要行動起來,例如每七天寫一篇文章,每天發(fā)2條朋友圈;
這一欄還可以記錄你每天都干了啥,大致花了多長時間……
下圖是我2023/10/27的今日三習卡:
要寫這張卡需要用到flomo
兩個特色:
每張卡片都對應了一個時間戳,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幾秒;
鏈接功能,點擊鏈接可以快速從A卡調(diào)到B卡;
某年某月某日我復習了啥,學了啥,做了啥,一目了然。
這張索引卡片一定要有!
使用索引卡片除了可以把我們寫過的卡全部鏈接起來,幫我們節(jié)省翻卡片的時間外,在我們的復習計劃中至關重要。
做事不做全套,永遠只能是半吊子。
學了,記了,以為我們就真的擁有了;不,我們會忘記,并且一定會忘記。
那,就需要科學地安排我們的復習計劃了。
何謂科學?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安排復習計劃。
把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分別安排在1天后,2天后,6天后,31天后復習。
每天都在學,基本意味著我們每天都有復習的內(nèi)容。大家完全可以按照上圖中的時間間隔指定自己的復習計劃,當然如果你會寫代碼,完全可以寫了python小腳本,并設置開機自啟。每天只要開啟電腦,就會彈窗提醒你今天要復習哪些內(nèi)容。
彈窗中顯示的復習內(nèi)容就對應著上一流程中某一天的索引卡片。
那你又該如何復習呢?
我的建議是,不直接看復習卡片的內(nèi)容,而是先盡全力主動回憶;實在想不起來再對照卡片糾正錯誤和修復想不起的內(nèi)容。
史蒂夫·喬布斯說:“創(chuàng)造力只是將事物聯(lián)系起來?!?/p>
這是屬于我的創(chuàng)造,我只不過是打了一套組合拳——讀了些關于學習的書,會用flomo
軟件,最后還會寫點程序。
2023年9月16日,我在銀川機場附近的某個酒店,花了一上午寫出了“高效筆記系統(tǒng)”的初版。
發(fā)出之后,那篇文章反響熱烈,不僅閱讀量突破我的歷史最高,也有不少小伙伴咨詢我這個系統(tǒng)到底是如何搭建出來的。但,那時我仍在試驗這套系統(tǒng),并沒有往外推。
現(xiàn)在這套系統(tǒng)我已經(jīng)試用兩個月,這兩個月嚴格按照最初設計寫筆記,效果極佳,有如下表現(xiàn):
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越來越透徹,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越來越多,并且輸出越來越容易,越來越有思考,可以翻翻我的朋友圈;
時間飛逝,但在我這里它留下了痕跡;
我能夠輕松且清晰看到我一個月前學了啥、想了啥、做了啥,讓成長真正做到有跡可循;
更讓我驚喜的是,學過的知識就會在大腦中留下痕跡,再也不是學完就忘,我還能清楚想起一兩個月前學習的內(nèi)容;
寫筆記本身就是一種產(chǎn)出,我非常享受整理筆記的過程,專注力不知不覺提升,沉浸其中,通常一兩個小時出不來;
沒有人不學習,學了這么多年,報了這么課程,買了這么多星球,變化卻不大,積累仍不多……我深信這套系統(tǒng)能幫助你做一個真正有積累的人!
來吧,手把手帶你搭建一套高效筆記系統(tǒng),目前收費只需29.9元,最多服務20人。
并且我承諾,踐行兩個月之后,若你仍感覺沒有進步,全款退還。
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