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模式
提到“七進七出”,想必很多人想到的肯定是常山趙子龍,《三國演義》有詩為贊: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說的是趙云在曹軍虎豹騎中進出七次,最終救下幼主劉阿斗的故事。趙云的粉絲很多,在很多與三國有關(guān)的小說中,趙云的武力僅次于呂布,更在關(guān)羽之上,總之很多云吹,把趙云說成智勇雙全,百戰(zhàn)百勝的武將,一個可能讓很多云粉難以接受的事實是,趙云在劉備政權(quán)的地位根本不具備與關(guān)張等人平起平坐的資格。
歷史上劉備在漢中稱王時,并未冊封五虎上將。趙云之所以能夠和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并列,還是得益于陳壽在《三國志》中將他們并入一傳。后來經(jīng)過羅貫中的藝術(shù)加工,就創(chuàng)造了“五虎上將”這個概念。
漢中王劉備冊封關(guān)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右將軍,前后左右四大將軍,這是劉備稱王時期給予武將的最高級別稱號,與其說是五虎上將,不如說是四虎上將。那么劉備稱漢中王時期,趙云又是什么稱號呢?
大圖模式
趙云只不過是“翊軍將軍”這種雜號將軍而已,當初趙云在當陽救下幼主,僅僅是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后據(jù)《云別傳》(這是一部野史,并非正史,僅做參考)記載,趙云于漢水之戰(zhàn)以少勝多擊敗曹操以后,被稱為“虎威將軍”。但是無論是“翊軍”還是“虎威”,都是稱呼聽著威武,實際上卻是地位不高的雜號將軍。
終劉備一生,他都沒有重用過趙云,自然無法與關(guān)張馬黃相提并論,當時魏延比趙云更受劉備重用,劉備奪取漢中以后,魏延直接被任命為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劉備稱帝以后,魏延官拜鎮(zhèn)北將軍(四鎮(zhèn)將軍之一,僅次于四征將軍);諸葛亮北伐之時,魏延被加封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而趙云此時的職位僅僅為鎮(zhèn)東將軍,位在魏延之下。顯然,魏延比起趙云要受劉備重用得多,魏延的官位和戰(zhàn)績從始至終都在趙云之上??梢赃@樣說,如果蜀漢非要湊出五虎上將,魏延比趙云要有資格得多。
大圖模式
七進七出的真正主角并非趙云,而是文欽之子文鴦,文鴦只是出身的時代太晚了,沒有趕上群雄逐鹿的時代,否則他完全有能力與曹魏八虎騎,蜀漢五虎上將,東吳十二虎臣爭鋒,即使是關(guān)羽呂布,都未必是文鴦的對手。
大圖模式
面對魏軍的追擊,他一個人沖入八千精銳追兵之中,每次殺傷害超過百人,連續(xù)殺了七回合,逼得魏軍再也不敢上前,一個人面對八千人圍攻,在很短時間里殺了近千人,稱正史三國武力第一人都不為過。
《三國演義》之所以把文鴦的七進七出移花接木到趙云身上,是因為文鴦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是后三國時代,天下即將一統(tǒng),沒有群雄逐鹿時期那么波瀾壯闊了,一般讀者看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面的內(nèi)容就沒多大興趣看下去了,在電視劇《新三國》中,直接以司馬懿病逝結(jié)束,沒有拍攝以姜維北伐為主體的后三國時代,文鴦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