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大觀園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尷尬事。
誰沒點隱私,不可告人的事情,出其不意搞突查,誰知道會查出什么東西出來,查的事情越多,管家的鳳姐就越丟臉,不僅自己沒臉,還得罪人:大觀園里賈府自己的姑娘,客居的親戚一大群,查抄大觀園,她們的顏面何存?
雖說聲稱東西丟了,只查丫頭,可是如果丫頭是賊,主子必然疏于管教,有失察之過。甚至有可能知道了,包庇不管。迎春的奶娘聚賭,邢夫人就覺得丟了面子,罵迎春,你這么大了,你那奶媽子行此事你也不說說,他做錯事了,就要拿出小姐款兒教訓。
所以懷疑誰的丫頭是賊查抄,就是打主子臉,也是在懷疑主子的清白,探春才會氣沖沖說,我的丫頭是賊,我就是頭兒,凡是她們的東西我全收著,只許查我,不許查丫頭。寶釵沒查抄,無法自證清白,為避嫌,搬出園子,李紈讓寶釵過幾日再進來,免得她擔不是,寶釵就很刻薄地說了句:落什么不是呢,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賣放了賊.
問題是越亂越麻煩,邢夫人越喜聞樂見,前腳剛把繡春囊交給王夫人,后腳就把心腹王善保家的差過來,詢問結(jié)果,再加上王善保家的唆使,逼得王夫人只得快刀斬亂麻,查抄大觀園,立馬要個結(jié)果出來。
周瑞家的送宮花,先送后送的順序飽受非議,鳳姐查抄大觀園的順序也很有意思,先去怡紅院。查完后,一徑出來,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話不知是不是.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斷乎檢抄不得的?!蓖跎票<业男Φ溃骸斑@個自然.豈有抄起親戚家來.'鳳姐點頭道:“我也這樣說呢?!币活^說一頭到了瀟湘館內(nèi).
怡紅院隔瀟湘館很近,抄完怡紅院抄黛玉處很正常,蘅蕪院離得是很遠的,劉姥姥逛大觀園要坐船過去,如果從岸上走,估計更遠。離著寶釵那么遠,可是鳳姐就這么一邊說著不查親戚不查寶釵,一邊查抄著同樣是客居的黛玉。
這個細節(jié)其實表現(xiàn)的是,查抄的重點就是針對寶黛的。襲人只是動動嘴,半真半假進個言,王夫人為什么又是我的兒,又是許她做姨娘?又是流淚向鳳姐說襲人的好處?因為襲人說寶玉與寶釵黛玉是兩姨、姑表親(當然是說黛玉,寶釵只是陪襯),青年男女住在一個園子不妥,又愛跟丫頭混,出點事情,寶玉的名聲就毀了。這種骯臟的懷疑王夫人不敢說不能說,被襲人道破,所以王夫人才會這么看中襲人。
出了繡春囊這種丑聞,正暗合了襲人的話,王夫人發(fā)作了晴雯,又抱怨,只怕還有這樣妖精一樣的人物,要好好查一查,寶黛感情好,人所共知,鳳姐是個少說也有一萬個心眼的人,她既要向王夫人交差,又得保全賈母黛玉的面子,所以必須查黛玉,也必須在王善保家的滿懷惡意,拿出寶玉舊物時,一口擔保,這不值什么。
黛玉進賈府只帶了雪雁與奶娘,瀟湘館里丫頭婆子一二十人,都是賈府奴才,連貼身的大丫頭都是紫鵑,奶娘年紀大似乎都退養(yǎng)了不見蹤跡,賈府丟了東西,查自己府里的奴才,情理上也說得過去。
黛玉是個孤女,被賈府收養(yǎng),除了賈府無處可去,清白對她來說非常重要,設想如果不抄,黛玉不能自證清白,還怎么理直氣壯在園子里住下去?同時也向王夫人證明了,寶黛的感情是純潔,查了瀟湘館,其實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鳳姐不查蘅蕪院,理由也很充分:不能抄親戚家的。薛家借居賈府,自支自用,寶釵也很自覺,蘅蕪院雪洞一般,王夫人等送東西裝飾她都不要,連折園里花插瓶都不要,她院里使喚的人應當也是自家的,賈府失了東西,查自家奴才可以,搜別人家奴才自然不合適。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薛家一住多年,客不客主不主的,寶釵接受王夫人安排管家,鶯兒自認寶釵從沒有享受大觀園里分例,所以可以折點柳枝花朵兒,她們心理上都把自己認做了賈府的一份子,跟黛玉一樣,如果寶釵還想呆在大觀園,她也應當接受查抄,自證清白。同樣是客,邢岫煙住在迎春處,一樣被查抄了。
鳳姐既然想大事化小,就不會橫生枝節(jié),讓寶釵不快。不查蘅蕪院其實是因為兩個人:一是史湘云,史湘云此時正住在蘅蕪院。史湘云才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賈府的親戚,史家連升大員外派出京,賈母舍不得硬留下來的。她雖然也是孤女,卻是史侯家的嫡女,從明明天氣熱,湘云出門做客,她的叔叔嬸嬸卻讓她穿一大堆,怕人誤會克薄孤女來看,史家非常愛面子。留人家坐客,沒住幾天就因為失竊查抄,沒有這個道理。何況湘云又是直脾氣,說黛玉象戲子,寶玉使眼色讓她不要說,她都會生氣要收拾東西回家,邢岫煙受婆子氣,她都要教訓婆子,查抄她的丫頭,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四大家族中,史家似乎與其他幾家不一樣,王家薛家賈府代代有姻親,關系密切,而史家只有史太君嫁入賈府,老太太還活著,也很少看他們有走動聯(lián)系,似乎關系比較冷淡,所以鳳姐自然不會查抄史家姑娘的丫頭,得罪史家。
另一個就是香菱。香菱是開了臉正正經(jīng)經(jīng)薛蟠的妾,已婚婦女。王夫人懷疑繡春囊是鳳姐的,鳳姐也說她并不敢說沒有,只是不會隨身攜帶。薛蟠比賈璉更沒品,香菱一個小妾,如果隨身有一些夫妻用品也不是不可能,查抄出來會很尷尬,大家都面上無光。
查黛玉不查寶釵,是這場尷尬的查抄中鳳姐最明智的選擇,讀者諸君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