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這部杰作里面,老祖宗賈母這個人物形象,恐怕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刻畫得最為成功的一個老太太了。你能記得起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里哪個老太太的形象么?莎士比亞劇本中那么多人物,你能找出一個堪與賈母比美的老年婦女角色嗎?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倒有位相國夫人,但出爾反爾,寒酸刻薄,那一股小家子氣,更是無法比擬的了??梢院敛豢蜌獾卣f,曹雪芹的賈母,是世界文學之中一個成功的老太太典型。
從文學價值上衡量,賈母作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應(yīng)該說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精彩形象,從社會意義上估價,曹雪芹塑造的這位老太太,也為世人提供了一個“樣板”女家長的范例。要當好一家之長,一族之長,一地之長,一國之長,一個特別具有權(quán)勢的,也是最年長的統(tǒng)治者,賈母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精彩榜樣。
盡管進入父系社會以后,母權(quán)大大削弱,尤其在中國,在數(shù)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從孔夫子“惟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開始,到程朱理學“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女人便跌入被壓迫的深淵。所以,中國只出了一個女皇帝,那就是武則天,算是給中國的女權(quán)主義者出了一口惡氣。但最后,武則天終歸還是擺脫不了婦人之見,是以李治的老婆,并不是以周皇帝的名義進入乾陵,終于把江山社稷交給姓李的夫家,而未交給姓武的,這頗能說明特別張揚男權(quán)主義的中國國情。因此,其余的那些坐在寶塔頂端的女人,例如慈禧太后,無論怎樣赫赫揚揚,不可一世,老佛爺也只是垂簾聽政,而絕不敢坐在九五之尊的寶座上。這和西方歷史上有那么多的女皇、女王、女公爵、女郡主,是不太相同的。
《紅樓夢》里的賈母,她的權(quán)威,比不上武則天那樣顯赫,她的聲勢,比不上慈禧那樣不可一世,但她也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大家長,一個絕對稱得上為樣板的領(lǐng)袖。為她不像上述兩個女人,殺過很多人,作過許多惡,樹過許多敵,留下許多孽。史老太君的人生哲學,得享福且享福,得不管且不管,要比那兩位至高無上的老太太,快活舒服得多,備受尊崇得多。
在構(gòu)成社會細胞的家庭格局里,一是由于男性平均壽命要低于女性,這是全球性的現(xiàn)象;二是由于在中國尤為突出家庭觀念特別濃重。因此,作為未亡人的老太太,最終,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登上或名副其實、或徒有虛名、或只不過是一個牌位的傀儡,或竟是礙全家人的眼,咒之曰老不死的家長地位。受尊敬也好,不受尊敬也好,表面上受尊敬,背后卻極不受尊敬也好,但擺在那個位置上,她是家長,她是老祖宗,誰也不能僭越。我想,這種原始母系社會里的家長崇拜心理,人類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不可能不在中國的漫長歷史和如此眾多人口的社會生活中反映出來,哪怕是些微的,變換了形式和內(nèi)容的,也應(yīng)該有所表現(xiàn)的。
《紅樓夢》中這位老太太,便彌補了人類進化史上的這一頁空白,這就是偉大的曹雪芹的不朽貢獻。他刻畫出一位活得多么滋潤、多么自在的老太太?。±隙ㄟ_,老而隨和,老而圓熟,老而與后人有共同心聲,那才是老人快樂的根源。榜樣的力量,即在于此。
一開場,“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里,就交待說:“……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為妻……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曹雪芹通過這位古董商的嘴,對寧榮兩府的上上下下做了介紹。
冷子興這番演說在他筆下,每一位寥寥數(shù)語的評價,生動傳神。但對賈母,不置一字褒貶。到了賈寶玉名下,才對老太太略有微詞。
“雨村笑道:‘果然奇異!只怕這人的來歷不小。’子興冷笑道:‘萬人都這樣說,因而他祖母愛如珍寶。’”別看那位古董商“冷笑”,其實他笑得不對,老太太不完全是偏心眼,她愛寶玉的前提是“萬人都這樣說”。拿今天的話說,寶玉被看好,是有群眾基礎(chǔ)的。同是賈政的兒子,她為什么沒把環(huán)三這個不上臺盤的東西放在眼里?我想,并不因為他是庶出,探春也是趙姨娘所生,老太太不照樣一視同仁地疼愛?賈母所以這樣不待見環(huán)三爺,恐怕是和這小子太不得人心,太臭,太糞有關(guān)。這就是老太太會當家長的高明之處,擇善而從,絕不存心逆著大伙兒去選家庭的接班人,偏去抬舉不長進的種子,落個天怒人怨的結(jié)果。
同樣,賈母對待鳳姐,并不比寶玉差,為什么冷子興倒不說嘴呢?第一,不是老太太提拔的;起用孫媳婦當家,是榮國府兩股政治力量平衡的結(jié)果。這個王熙鳳既是長房邢夫人的兒媳,又是二房王夫人的內(nèi)侄女,除了她,能成為兩種勢力的結(jié)合點外,別人是扮演不了這個角色的。第二,別忘了她的家族背景,她娘家那位京營節(jié)度使王子騰可不是一般人,有誰敢不買這位首都衛(wèi)戍司令官的賬?賈雨村了了薛蟠的案子后,趕緊修書報告這位司令,可知其勢力之大和氣焰之盛了。第三,在賈府中,不能不承認鳳姐是拔尖的能干人,冷子興說:“上下無一人不稱頌”,或許言過其實。但她卻是“男人萬不及一的”女強人,是沒說錯的。
鳳姐的貪婪和心毒手辣,未必是賈母理想的理家人選,可環(huán)顧左右,賈府的男性公民,有幾個是能挑得起這份擔子的呢?不過,賈府無論如何還不至于像胡傳奎的隊伍那樣,只有十來個人,七八條槍,無可選擇。有一陣子,探春、李紈,加上一位身份實在曖昧的薛寶釵,不是組成三駕馬車,進行臨時執(zhí)政嗎?名義上因為鳳姐小月了,其實也有一點陰謀倒閣的味道。背景是王夫人對她內(nèi)侄女的越級行為,動不動捅到老太太那兒去不太滿意。在發(fā)放月例錢的問題上,還對鳳姐發(fā)過難呢!結(jié)果,趙姨娘搗亂,老媽子造反,小丫頭、小戲子鬧成一團,大觀園半點也不平靜。這充分說明王夫人比老太太的政治素養(yǎng)差得太遠,即使你如此著急地打算培養(yǎng)薛寶釵接班,至少也得講個名正言順??!
所以,賈母作為家長,高明之處就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絕對支持這位王熙鳳當家。不像歷史上的那些皇帝,對儲君廢廢立立,對接班人舉棋不定,弄得家無安時,國無寧日。她總是力排眾議,為鳳姐撐腰。有一回,賈璉和鮑二家的偷雞摸狗,居然敢跟鳳姐來勁,小兩口吵架,豈不是家常便飯?老太太卻大張旗鼓,一點不含糊地讓璉二爺賠禮道歉。給鳳姐掙足了面子,是表層目的,更深的意思,是要讓眾人明白她旗幟鮮明的態(tài)度。她也是從做兒媳婦到如今的,她當然知道治理這樣一個千頭萬緒的大家庭,沒有領(lǐng)導權(quán)威是不靈的。所以,她第一支持,第二放手,第三,而且不遺余力地保護。
否則,只有老家長親自出面,掌勺炒菜下廚房,那還得了?最高權(quán)威也要會當,一個聰明的領(lǐng)導人,不必事必躬親,綱舉目張,抓住大節(jié)就足可以了。諸葛亮一輩子悟不開,就吃了這個事無巨細都要過問的虧,最后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賈母的政策很清楚,“居移氣,養(yǎng)移體”,她是“樂得都不管,說說笑笑,養(yǎng)身子罷了”。所以,她除了吃酒、摸牌、看戲,和孫男弟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外,一般的應(yīng)酬也都免了。
宗旨雖是頤養(yǎng)天年,但不等于她什么都不過問,都不管了。
我們看到,她這一家之長,對于維系這個家族的道統(tǒng),特別是繼承接班問題上,是寸步不讓的。在《紅樓夢》整本書里,惟有賈母是一副圣誕老人式的溫和慈祥的面容,圍繞著她,永遠是一股節(jié)日般的歡聲笑語的氣氛。老太太只發(fā)過一次脾氣,一次大脾氣,是因為賈政下死手揍他兒子寶玉引起的。
賈母鐘愛她的寶貝孫子,除了隔代人的感情,除了“萬人都這樣說”,除了賈寶玉確實出眾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從清虛觀的張道士的那一席話聽出來的。先是賈母說:“他(即寶玉)外頭好,里頭弱;又搭著他老子逼著他念書,生生兒的把個孩子逼出病來了。”張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幾處看見哥兒寫的字,做的詩,都好得了不得,怎么老爺還抱怨哥兒不大喜歡念書呢?依小道看來,也就罷了。”接著,這道士嘆道:“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言談舉動,怎么就和當日國公爺一個稿子!”
關(guān)鍵就在這兒!什么叫“一個稿子”,拿今天的話說,就是寶二爺簡直就是當日國公爺?shù)?/span>“克隆”。道士“說著,兩眼酸酸的。賈母聽了,也由不得有些戚慘”,下面,賈母道出了她的內(nèi)心情結(jié),她說道:“正是呢!我養(yǎng)了這些兒子,孫子,也沒一個像他爺爺?shù)模椭贿@玉兒還像他爺爺。”
所以,老太太愛寶玉,是因為把他作為賈府非同小可的傳人來對待的。第一百零七回里說了,“賈母素來不大喜歡賈赦,那邊東府賈珍究竟隔了一層”。雖然如此,老太太也不采取打擊一大片、抬高一小撮的“文革”做法。最后她“散余資”“、明大義”的時候,每家三千兩銀子,相當公平的,這就是她會當家長之處。因此,對那位實在沒有能耐的賈政,拿不出別的教育兒子的方法,竟用毒打來宣泄他的心頭之恨,老太太可是真火了。
她說得很清楚,“兒子不好,原是要管的”她護寶玉是真,她不反對他嚴加管教也是真,這點老太太絕對明白事理。但“不該打到這個分兒”,這豈不是太不像話,太過分了嗎?寶玉可是賈門惟一“克隆”了他爺爺?shù)膫魅税?!她問?/span>“你不出去,還在這里干什么?難道于不足還要眼看著他死了才算嗎?”
打,不行;打死,則更不行。涉及接班人的生命安危,她才必須當真的。
因而,凡寶玉生病、燙傷、通靈玉丟失,無不馬上有老太太出場。甚至,賈寶玉最后與薛寶釵成親,被她認可,不能說她是萬分情愿的。
她后來也后悔過,她把林丫頭害了,回過頭去,再看從林黛玉到賈府后,老太太的一系列安排,分明是要實現(xiàn)她的打算,使她兒子的兒子,和她女兒的女兒,結(jié)為夫妻的。
為什么她終于同意王熙鳳的掉包計呢?絕不是她糊涂,或是她受制于三個姓王的女人(王夫人,薛姨媽,王熙鳳),她要否決的話,誰也無可奈何的。但是她作為家長,高屋建瓴,從大局出發(fā),為種族的繁衍計,她就不得不寧要身體健康的薛寶釵,而舍棄她的病病殃殃的外孫女了。
她當然知道他們相愛,她說過,他們是一對冤家,如果說她是在鼓勵慫恿他們發(fā)展愛情,大概不錯。可為了賈家的千秋大業(yè),她義無反顧地拋棄自己的親情,犧牲年輕人的愛情,這家長你可以不贊成,但卻不能不佩服。
曹雪芹未能寫到賈母的結(jié)局,這很遺憾。所有研究《紅樓夢》的人,對書中人物命運都推測遍了,獨無賈母的。由此可見高鶚對這個人物的最后一筆,大概是寫得很成功的。很多紅學家都不怎么叫好蘭墅先生,認為他的續(xù)作頗不合原書之意。其實要不是他的勞動,恐怕連曹雪芹的名字至今也不會為人所知。何況他能保持悲劇格局到底,在那樣一個只有大團圓的創(chuàng)作模式,才被社會接受的氣氛里,不也相當難得么?
他在“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后,努力刻畫出這位家長在天大的災(zāi)難降臨時,那種由慌亂到鎮(zhèn)靜,終于穩(wěn)定全局的當家主事的形象,使我們看到享了一輩子福的老太太的另一面。她說:“你們別打量我是享得富貴受不得貧窮的人哪!”“你還不知,只打量我知道窮了,就著急得要死。”這一番話,說不上處事不驚,臨危不亂,但比起賈政怨天尤人,鳳姐昏死過去,其他人都沒了方寸亂了營,要強得多多。而且能夠根據(jù)新的情況,迅速改變大政方針,“如今借此正好收斂,守住這個門頭兒,不然,叫人笑話。”這不說明老太太是很有謀略的嗎?
雖然錦衣軍剛沖進來的時候,作為老家長的她,“嚇得涕淚交流,連話也說不出來”,上了年歲,承受不住如此打擊,情有可原。但蘇醒過來,第一句話,便是“見你們倘或受罪,叫我心里過得去嗎?”體現(xiàn)了她對她護庇下的兒孫的愛。接著,禱告上蒼,承當罪責,并不像有些人把錯往別人頭上推。然后,便是“散余資賈母明大義”了。那份公平和周到,如此明斷分析,使眾人感到,“老太太實在真真是理家的人!”
尤其她勸慰鳳姐的那句話:“就是你的東西被人拿去,這也算不了什么呀!”言辭倒很平淡,但頗能表達出老太太豁達的、大度的、不拘小節(jié)的,甚至還可說是高瞻遠矚的性格。于是,一個活生生的老太太的形象,便千古留存下來,而且具有永遠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