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廣州市回民小學勞動教育,同學們快樂勞動
“雜草要連根拔起,不能只拔葉子。小心別踩到瓜藤了!”“快看,這里有蜈蚣!”除草、施肥、剪枝、澆水……
廣州市回民小學(以下簡稱“回小”)的學生們因疫情停課四個星期,復課時已是期末,他們回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上天臺看看自己種的菜。6月28日早晨8點半,晨曦下三年五班孩子們的汗珠里閃著晶瑩的光芒。
▲6月28日早晨,在班主任黃飛燕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在天臺菜園里灌溉、施肥、剪枯枝、拔草。由于疫情停課的緣故,不少果蔬還沒來得及采摘就爛在了地里,菜園里長出了不少雜草。孩子們一邊心疼地連嘆可惜,一邊麻利地干活。
2020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文件提出要加強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而回小的種植勞動在此之前已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
“我們說的能力,不僅僅是學習的能力,還有生活的能力。”校長吳小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五谷不分,不認識基本的農(nóng)作物:“他們不知道番茄從哪來的,茄子長什么樣?!?/span>
她希望學生們通過學習種菜,找回城市生活中缺乏的原始與真實。
回小北校區(qū)和南校區(qū)的天臺上均開墾了一畦菜地,種下西瓜、毛瓜、藍莓、魚腥草等蔬果和中草藥。在種植導師和班主任的帶領下,孩子們親身參與,見證種子發(fā)芽、抽枝、結果的奇妙過程。
▲孩子們在這片天地感受“汗滴禾下土”,感受種植勞動的快樂。(以上圖片攝于2021年5月28日)
這片菜園子是孩子們勞動的天地,也是他們體驗“汗滴禾下土”的開端。有的班級種出了20斤以上的大冬瓜,同學們用枕頭小心地墊著它,呵護有加,生怕細細的瓜藤承擔不了它的重量。
“我之前從來沒去過農(nóng)村,也沒見過菜地?!比昙壩灏嗟暮纬兄握f自己從小在城市長大,第一次接觸泥土與植物是在學校的菜地。他非常喜歡種植勞動,尤其愛在澆菜時享受玩水的快樂,即便汗?jié)窳艘律?,他仍然覺得有意思:“不辛苦,一點都不累?!?/span>
▲5月26日,何承治和同學們一起給菜園澆水。
▲5月28日,三年5班的班主任黃飛燕老師在班上分發(fā)剛剛從地里采摘的青椒。
▲5月28日,三年五班的黃老師用衣服兜著一捧孩子們剛剛豐收的小番茄。
▲▲幾位三年級五班學生一起享用剛剛收獲的小番茄果實。
不少孩子坦言自己最喜歡的勞動是拔草,因為這是個容易上手的活計。10歲的馬敏勝說:“從前我覺得植物的葉子都長得一樣,拔草能讓我辨別出哪些是野草,哪些是蔬菜水果的藤葉。”
盡管有老師們細心指導,小學生們在種植時仍遇到不少小麻煩:譬如在施肥時不小心弄斷了西瓜藤;除草時差點把韭菜葉子當作雜草拔掉;菜地里時而出現(xiàn)蜈蚣、蜜蜂等小蟲子,驚得膽小的女孩子一路尖叫……不過孩子們不僅不為此煩惱,反而將其當成了趣味體驗。
種植園豐收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獲得摘菜的機會,晚上再帶回家親自烹飪后跟父母一起吃,讓他們體驗勞動收獲的喜悅。
回小的烹飪教室在廣州的小學里也稱得上首屈一指,作為每周一次的校本課程,烹飪課在一個150多平方米的烹飪間里進行,大大的操作臺上有十個無明火的電爐灶,抽油煙機,還有烤箱。
每逢上課,大一點的孩子穿戴好小圍裙,站在按照他們的身高比例專門打造的迷你灶臺前,有模有樣地練習洗菜、切菜,炒菜。低年級學生則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學習切水果,制作水果沙拉。
▲▲每逢上課,大一點的孩子穿戴好小圍裙,站在按照他們的身高比例專門打造的迷你灶臺前,有模有樣地練習洗菜、切菜,炒菜。圖為5月20日,五年級的孩子們在學習炒蛋炒飯。
▲▲低年級學生則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學習切水果,制作水果沙拉。
如今回小有800多名學生在校吃早餐,1400多名學生在校吃午餐和午休,日常生活管理工作量很大。但是學校每天的午餐都是由孩子們輪流負責拿到班里,一年級孩子入學第一天也不例外。
考慮到不同年齡的孩子力量大小不同,后勤工作人員也很貼心地進行了分年級管理。
低年級的午餐,用小飯箱給學生搬運,每個中隊多派幾個小朋友,共同將飯箱搬到教室里。到了高年級,可以逐漸遞減飯箱數(shù)量,六年級僅兩到三個學生就能將所有飯盒搬回課室。
▲▲低年級的午餐, 用小飯箱給學生搬運,每個中隊多派幾個小朋友,共同將飯箱搬到教室里。到了高年級,可以逐漸遞減飯箱數(shù)量,六年級學生,兩到三個孩子就能將所有飯盒搬回課室。
大掃除活動則每月開展一次,全校上上下下的孩子們齊齊出動,打掃自己的座位、教室乃至學校的各個角落。學校要求孩子們每天帶一塊小抹布,吃完飯要把桌子清理干凈,不給別人添麻煩。
▲▲5月28號,每月一次的大掃除活動。
校長吳小蘭崇尚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她希望學生們從耕種蔬果的經(jīng)歷中,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學會珍惜。
經(jīng)過幾個學期的探索,回小在種植勞動上積攢了一定的經(jīng)驗。今年9月開始,吳小蘭計劃改革種植勞動,低年級的孩子每人養(yǎng)一盆多肉植物,高年級學生則以班級為單位劃分“責任田”,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種菜,“希望孩子們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選種子,從播種到成果豐收,從頭到尾體驗種植。”
四季輪轉,朝暉夕陰,回小的菜園里冒出一茬又一茬的生鮮果蔬?!拔覀兠恳粋€人,其實都是勞動者?!眳切√m校長說。
用勞動教育筑牢立德樹人的基石,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好少年,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的未來走得更穩(wěn)、更遠。
攝影、視頻:陳憂子 實習生 李施穎
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