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jiànɡ]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敝^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薄拔覄t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散漫隱逸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鬃诱f:“不降低自己的志氣,不辱沒自己的身分,伯夷、叔齊算是吧?!闭f柳下惠、少連是“降低自己的志氣,放下身段,但說話合乎倫理,行為合乎人心,他們還是很不錯的?!闭f虞仲、夷逸“過著隱居的生活,不問世事,能潔身自愛,不插手任何事?!薄拔覅s同這些人不同,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
辟世,辟地,辟色,辟言,孔子把各種路子都分析了一遍后,發(fā)現(xiàn)每一條路都有利有弊,都不太符合中庸之道。于是,他最終回到了自己“辟人”的道路上:不作預(yù)設(shè),保持中道,歷世煉心,順勢而為。
保持中道順勢而為|論語小問問來自熙華國學(xué)堂00:0005:51
音頻作者為熙華國學(xué)院學(xué)員張亦弛小朋友和他媽媽,以《論語熙解》為底本演繹,歡迎訂閱喜馬拉雅電臺《 論語小問問 》專輯!
大師摯適[shì]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liáo]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魯公:指周武王姬發(fā)之侄,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魯國第一代國君,代父受封于魯。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干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海外去了。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yuǎn)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zé)備。”
當(dāng)孔子理清了思路,準(zhǔn)備回頭繼續(xù)“辟人”干革命工作時,忽然發(fā)現(xiàn)魯國這個臺子已經(jīng)支離破碎,連人都沒了。連象征魯國禮樂正脈的“國樂團(tuán)”都解散了。樂團(tuán)總指揮太師摯都投奔齊國去了,齊國剛被田齊代姜,田齊滿天下挖樂手,正準(zhǔn)備好好慶賀一番。其它樂手呢,也都各奔東西??鬃右粋€個地數(shù)下來,真是越數(shù)越悲傷,連少師陽和擊磬襄都“乘桴浮于?!绷?,他們竟實現(xiàn)了孔子未實現(xiàn)的愿望!孔子悲從中來,不禁掉下了眼淚!
遙想當(dāng)年,魯國剛剛成立,魯公代父受封時,周公對伯禽的諄諄教導(dǎo):“家里的親戚、老臣不要輕易踢開??!能用則用,最不濟(jì)也要成立個‘中顧委’,讓他們發(fā)揮余熱,支持國家?。 笨墒乾F(xiàn)在,別說“中顧委”,連“國樂團(tuán)”都沒了。說好的周朝禮制備份版呢?沒了。
這兩章論語連在一起,給人以強(qiáng)烈的沖擊。說真的,如果不是為了避免過于傷感,解讀加了點戲劇效果,我都要被這種沖擊難過得掉眼淚!我們現(xiàn)代看這件事可以淡然了,但可以想象孔子當(dāng)時該有多悲傷啊!論語編者編這段論語時一定是泣血的!(本文選自《論語熙解》,作者文武,號獅仙)
不妨安靜讀本書,品味原味經(jīng)典???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如何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