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母即祖模直接翻鑄的錢幣,是用來翻鑄工作母的母錢,從鑄造級次講是第一鑄造級的母錢。目前我們收集到的實物有“寬字小頭通”母錢,其直徑36.6mm,同時發(fā)現(xiàn)有其下一級母錢,直徑36.1mm,而子錢最大直徑為35.5mm。我們曾做過幾枚用老銅翻鑄崇寧錢幣的試驗,試驗證明母錢與子錢的收縮差距其實比較小,僅有0.4mm-0.5mm。由于宋錢的磨邊工藝為手工制作,收縮差距可能還會再大些,但不會超過1mm?!皩捵中☆^通”這組數(shù)據(jù)不僅驗證了上述收縮差距,同時也印證了周鯤先生關于《兩宋的母錢與樣錢》一文中列舉的兩宋基本鑄錢工藝流程,即祖模——母錢(第一鑄造級原母)——母錢(第二鑄造級工作母)——子錢。因此我們認為這枚直徑36.6mm的“寬字小頭通”就是罕見的原母性質(zhì)的母錢,其基本形態(tài)特征是:錢文纖細、字口深峻無粘連、地張平整、穿口干凈、銅質(zhì)精良、銹跡甚少、直徑碩大。目前我們找到的有原母特征的母錢還有“遒勁小通闊示”、“正字”和“廣穿勾寧”,但都缺乏第二級工作母的印證。其它版式第二級的母錢我們也有發(fā)現(xiàn),但沒有找到原母。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崇寧通寶也不排除原母直接作為工作母量產(chǎn)子錢的可能,崇寧通寶的鑄造級次我們可以概括為:
一、大部分量產(chǎn)版的鑄造級次應為:
祖模-原母模-工作母模-子錢;
二、少量鑄造精美的版式:
祖模-母模-子錢;
三、也有部分產(chǎn)量很大的版,在子錢階段出現(xiàn)鑄造級差異:
祖模-原母模-母模-子錢
-子錢作母模---子錢(次級)
上述三種鑄造流程均需具體版式具體分析。因此我們的結(jié)論是崇寧通寶不但存在母錢,同時也存在若干鑄造級的母錢。
關于崇寧通寶“正字美制”和“美制廣穿”的鑄造,我們有理由認為“正字美制”版式應為崇寧監(jiān)嚴格按照“錢綱驗樣法”的早期產(chǎn)物,一是在較大的存世量下其形制、重量、大小等幾乎少有變化,說明該版式鑄造的穩(wěn)定性;二是就其精美程度論,該版式的基本特征為字口深峻,地張平整,銅質(zhì)細膩,外緣邊道圓潤,鑄造精整美觀,幾乎隨便拿一個“正字美制”版就可以直接當母錢使用,同時其精整程度也是崇寧通寶其它版式無法超越的。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在存世較大的美制版別中找到相比子錢鑄造更精、直徑更大的母錢,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推測,“正字美制”版式很有可能是原母直接量產(chǎn)子錢的緣故。崇寧通寶“正字美制”的鑄造,最突出的是其穿口的沖穿工藝,這種穿口直上直下沒有所謂的拔模斜度,且內(nèi)側(cè)光潔干凈無渣,沒有人工打磨痕跡。這究竟是一種什么工藝,我們不得而知,目前只能表述這一現(xiàn)象僅此而已。
我們推測“美制廣穿”應為崇寧通寶鑄行后期崇寧監(jiān)的產(chǎn)品,此版鑄造沿用了“正字美制”版式的鑄造方法,其版式特征除完全承襲了美制的基本特征外,而特意將穿口做大,穿口是所見崇寧通寶中之最大者,其鑄造之精美絕不在“正字美制”版式之下,且存世罕見。此版與《中國錢幣大辭典》中收錄的大觀折三寬通版的直徑(35.5mm)和穿寬(9.5mm)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此版開啟了大觀通寶當十大錢的形制特征,具有承上啟下的傳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