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湯
【藥物組成】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適應(yīng)證】
誤下以后,心胸陽氣受挫,表邪內(nèi)陷,出現(xiàn)脈促、胸滿等證。
【原文】
第21條。
【方義】
誤下以后,心胸之陽雖傷,而猶能鼓其力以抗邪,故胸雖滿而脈反促。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陽,以溫心胸之陽氣;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務(wù)使陷入之邪由胸出表,得以外解。去芍藥之義,因其酸收,而反掣桂枝之肘,此乃治陽而遠(yuǎn)陰之義。
【選注】
成無己:“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jié)胸者,此為欲解。此下后脈促而胸滿,則不得為欲解,由下后陽虛,表邪漸入而客于胸中也。與桂枝湯以散客邪,通行陽氣。芍藥益陰,陽虛者非所宜,故去之?!?/p>
【按語】
太陽病誤下傷正,表邪乘虛內(nèi)陷。表與胸通,故首先犯胸,胸陽受挫,然猶能力爭,故脈來急促。“滿”讀為“悶”,是邪客胸中,胸陽不振的反映。邪雖入胸,從脈促分析,仍有出表之勢,故用桂枝湯去芍藥,調(diào)和營衛(wèi),宣通胸陽,因勢利導(dǎo),則諸證可愈。
本證除有胸滿外,往往伴有心悸、咳逆、短氣等證。
【方歌】
桂枝去芍義何居,胸滿心悸膻中虛;
若見咳逆和短氣,桂甘姜棗治無遺。
文章來源
圖書名稱:現(xiàn)代著名老中醫(yī)名著重刊叢書(第十輯)·新編傷寒論類方
圖書作者:編著劉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