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皇帝不希望天下太平?資治通鑒中提到一位,聽說天下無賊,不是喜悅而是惆悵,到底咋回事?
528年北魏發(fā)生了河陰之變,爾朱榮(493年-530年)殺死胡太后和兩歲的小皇帝,擁立21歲的元子攸(北魏孝莊帝,507-531年)為皇帝,殺朝廷官員兩千人,把陪伴新皇帝的哥哥元邵、弟弟元子正也給殺了。
當是時也,爾朱榮威風八面,惹得人神共憤,被迫離開京城洛陽回到山西老家。此后爾朱榮“擒葛榮,誅元顥,戮邢杲,翦韓婁,丑奴、寶夤咸梟馬市”,為北魏立下軍功無數,元子攸封爾朱榮為太原王、大都督、大丞相、天柱大將軍。
爾朱榮在外帶兵打仗時,元子攸還稍稍自在,但眼看亂兵被平定,530年八月爾朱榮聲稱要進京朝拜,元子攸不免愁腸百結。身邊人都是爾朱榮安排的,便縱有千種謀略,更與何人說?朝廷和內宮全是爾朱榮的人,元子攸兩眼四顧心茫茫,只盼賊兵永不停,無奈不能如愿,所以這才有了“天下便是無賊”的嘆息:
“帝既外逼于榮,內逼皇后,恒怏怏不以萬乘為樂,唯幸寇盜未息,欲使與榮相持。及關、隴既定,告捷之日,乃不甚喜,謂尚書令臨淮王彧曰:「即今天下便是無賊。」或見帝色不悅,曰:「臣恐賊平之后,方勞圣慮。」帝畏余人怪之,還以他語亂之曰:「然。撫寧荒余,彌成不易?!埂盵530年,資治通鑒154卷,梁紀10]
但是皇帝總有點機會。城陽王元徽、侍中李彧極力勸元子攸對爾朱榮下手,但皇帝不掌握親兵,怎么辦?元子攸找到武衛(wèi)將軍奚毅,這人原來是自己人,但為爾朱榮重用,所以還得先試探一下,探探口風。
奚毅說:“若必有變,臣寧死陛下,不能事契胡?!痹迂f:“朕保天柱無異心,亦不忘卿忠款。”(契胡,天柱,均指爾朱榮)
君臣對話,不能挑明,后人對此情景有詩總結:
“惟有人心相對間,咫尺之情不能料。”
幾經周折,等到爾朱榮的同黨元天穆也到了洛陽,皇帝元子攸終于下定決心,動手,他對溫子升說:
“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xiāng)公死,不為常道鄉(xiāng)公生!”(高貴鄉(xiāng)公曹髦,要殺司馬昭而死。常道鄉(xiāng)公曹奐,禪位于司馬炎而生)。
爾朱榮的女兒是皇后,此時懷胎九月,還沒生。元徽建議以生太子為辭,召爾朱榮與元天穆入宮慶賀。元子攸同意,一面埋伏人,一面派元徽去通報‘喜訊’,就說生了個太子。元徽跑到爾朱榮家‘報喜’,演技一流,上來就脫了爾朱榮的帽子,歡舞盤旋,迷惑了正在賭博的爾朱榮和元天穆。雖然是假戲,元徽卻演得跟真的一樣。爾朱榮、元天穆剛進宮里東廂房坐一會,就被元子攸和后來進屋的元徽和埋伏數人格殺,因為人少,元子攸親自操刀上陣,其余隨從也都被伏兵所殺。
爾朱榮被殺后,北魏大亂。元子攸手中無兵,他極力拉攏爾朱天光(爾朱榮從子,496—532年)和高敖曹、高乾兄弟,用人之際,言語切切,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但遠水不解近渴,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集合家族兵馬,僅用兩個月時間,從晉陽一路南下,跨過黃河,殺進洛陽,沒費多大勁就把元子攸活捉,帶回晉陽,縊殺于三級佛寺。元子攸當時年僅23歲,臨死前一天向佛祖許下心愿:“來世再不做帝王”,并留下一首臨終詩: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xiāng)。
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
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以前都是談論別人的生死,現在輪到了自己。道不盡的人生悲涼。
但與那些坐等受死的皇帝相比,元子攸是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