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關(guān)于創(chuàng)業(yè)失敗、負債累累階段如何進行心理恢復。有讀者私信我,自己正經(jīng)歷類似的階段,感覺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是,一個人的成就有多高,就經(jīng)歷過多深的低谷。許多人都曾經(jīng)落魄過,那么,當我們落魄的時候,應該如何度過這段陰暗期呢?
很多人會選擇尋求朋友的幫助,獲取有效的社會支持,心理學家則認為,落魄的時候選擇和朋友在一起,你反而會得到惡性反饋,如何理解呢?
情緒感染
落魄之后,我們的心情是十分糟糕的,情緒也會相當?shù)吐?。心理學上認為,情緒(emotion)是一種會傳染和互動的能量,當我們身上帶有負能量,我們的行為和言語中都會不受控制的帶有情緒低潮趨向,有的人則會帶有侵略性,這會導致周圍的人本能的遠離我們。
當我們進行情緒宣泄的時候,我們的自顧自說和喋喋不休會讓自己的朋友接受過多的負能量,這會引起他們潛意識中的厭惡和反感。更有甚者,當朋友指出他的問題的時候,他們會在情緒影響下錯誤的認為是朋友對自己的厭煩,導致人際關(guān)系的惡化。
在當今高壓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處理,他們往往已經(jīng)因為自己的生活工作瑣事而應接不暇,自然也就無法承擔更多其他人的負面情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迫切的需要情緒發(fā)泄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周圍朋友的情感體驗。所以,當我們?nèi)松蝗缫獾臅r候,進行適當?shù)淖晕艺{(diào)節(jié)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敏感
當我們失意落魄的時候,往往會處于對自我失敗的執(zhí)著中,我們無法接納自我的失敗,陷入過去的回憶中,無法體會當下,更無法進行對未來的合理規(guī)劃。
并且,落魄的狀態(tài)下,人們往往會變的更加敏感和脆弱,往往執(zhí)著對于外界的細微變化,但敏感不等于細膩,在落魄心態(tài)下的敏感狀態(tài)會過多的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正因為失敗,才更會維護自己的虛榮心,與朋友交往時,可能對方一句無心之言,可能會讓我們十分苦悶,也就是鉆牛角尖。
很多人認為朋友對自己的失敗盡是嘲笑,但實際上,是我們過于敏感的虛榮心導致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用客觀的心態(tài)進行信息的篩取,正所謂心態(tài)不同,看見的東西也就不同。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經(jīng)典:沒錢莫入眾。
很多人以此作為落魄后看清人心的感嘆蹉跎之語。但此句中“眾”并不是指朋友,而是集體。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并不是貧富進行劃分,更不是因為你落魄而疏遠你。以物質(zhì)擇友,那這種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深交。
真正的朋友,不僅可以幫助你,更能夠體會對方的感受。所謂永遠不要在落魄的時候,找你的朋友,強調(diào)的是落魄之人的心態(tài)不適合進行過多的人際交往,更適合獨處罷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不抱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