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喜光、喜濕、耐寒,是北方常見的一種樹。因其細長的葉,低垂柔軟的枝條,嫵媚的身姿,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柳也成為春天一道不可不說的風景。而且,柳在詩歌中也無處不在。
在所有的柳詩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無疑是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關于此詩,歷來評價很高,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唐代名詩。
首句將柳樹用“碧玉”一語甚妙。我們都知道,小家碧玉這個成語。這一詞就將柳樹寫成了一經過梳洗打扮,亭亭玉立的年輕女子了。同時“碧玉”也點出了柳樹翠綠的新葉。
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絲織裙帶。甚至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少女垂下的一頭輕柔的長發(fā)。這細細的嫩葉是經誰的巧手裁剪出來?是它啊,是二月里和煦的春風。它就像靈巧的剪刀,裁出了整個春天!
折柳送別、離別贈柳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有言曰“春柳乃送別之時,秋月乃望歸之日。”
這一傳統(tǒng)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幾句寫的是戰(zhàn)士出征之時,楊柳依依的春天景色,已經飽含了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愫。這為后來的寫柳傷別離、戀戀不舍打下了基礎。
在古代,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柳”與“留”諧音,以表挽留之意。柳樹常在郊外,隨處可見。所以,古人經常賦柳送別。所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柳樹就這樣在春天里站立在長亭外、古道邊,見證別離,點染著古往今來的依依不舍的離別情。
最有名送別“柳詩”恐怕要屬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此詩又稱《渭城曲》,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所作。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毕剃柟诺肋?,清晨的一場細雨,潤濕了道路上的塵埃。館驛旁的綠柳,經雨水沖洗變得更加翠色可人。親愛的朋友,干了這杯送別的酒吧。你往西邊去后,就再也難以見到昔日故友了。
另外,詩詞中還有柳如眉、柳如煙、柳如絲的常見寫法。
柳如眉。以柳喻人的眉眼是詩詞中的一種常見寫法。西蜀詞人魏承班寫有《漁歌子·柳如眉》。這是一首描寫少婦閨情的詩。其中上闕前三句是“柳如眉,云似發(fā),鮫綃霧縠籠香雪?!边B用三個比喻以極言少婦美貌。這少婦眉似柳葉,發(fā)如云,肌膚細膩白凈,散發(fā)著陣陣香味。
南宋向子諲《浣溪沙》中則有“冰雪肌膚不受塵,臉桃眉柳暖生春。手搓梅子笑迎人?!边@里寫的則是一位冰清玉潔、面若桃花、眉如柳葉、手搓梅子、未經世事的笑靦俏佳人。
歐陽修有《阮郎歸》云:“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寫的是春分時節(jié),踏青之時,春風和煦,偶爾能聽到馬兒的嘶鳴聲。青青的梅子,豆粒大小,細嫩的柳葉,像眉毛一般靈秀。春日漸長,蝴蝶在花叢之中輕盈的飛舞。好一派春光!
柳如煙。垂柳多傍水而生,生長茂盛濃密,遠遠看上去云霧氤氳、婆娑裊娜,好一幅如煙春柳圖!于是,文人雅士多“沾墨才題梅似雪,揮毫又賦柳如煙?!表n愈有“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崩顛读分杏小?strong>楊柳郁氤氳?!庇涸V灿小?strong>青青一樹煙”之句。
羅隱《柳》中有“一簇青煙鎖玉樓,半垂闌畔半垂溝?!崩钋逭铡队烙鰳贰ぴ吩~中亦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笨梢哉f,柳如煙之句多矣。
柳如絲。以絲寫柳枝的詩也為數不少。如賀知章《詠柳》中的“萬條垂下綠絲絳”句。羅隱《柳》中也有“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卑子耋浮犊棛C》則有“天地山河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p>
又是一年春柳綠。看,“才黃半未勻”的鵝黃柳芽;看,柳如眉、如煙、如絲、似夢、如幻,看,婀娜多姿、裊裊婷婷、氤氳萬千的柳,是它裝點出整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