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功法原理
中醫(yī)認為,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調養(yǎng)脾胃的方法原則應是益脾氣、養(yǎng)胃陰,用藥首當注意升降,次則當防過偏,寒勿過涼,熱勿過燥,以免傷胃。為此,調理脾胃的動作應以導引脾氣上升,胃氣下降為原則。綜觀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可發(fā)現,單舉手的動作具有調節(jié)手三陰三陽經作用,特別是對手太陽小腸經作用更大,而脾胃功能與小腸關系極為密切。《素問·靈蘭秘典論》云:“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庇纱丝梢?,小腸具有協(xié)助脾胃運化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反之,小腸有病則可直接影響到脾胃。另一方面,如果肝木之氣偏旺,脾土虛弱,極易出現肝氣犯脾的病理現象。脾胃功能失調,經脈氣滯,濕濁內蓄,血絡閉阻,便可出現脾胃結瘕瘀血等癥。而通過單舉手動作作用于手太陽小腸經,使經脈疏通、調和,升清降濁,可起到健運脾胃,使得脾氣得升,胃氣和降,小腸能泌別清濁,則濕濁之氣自去,壅滯于中焦脾胃的瘀結也自行消散。再有脾胃屬土,肺及大腸屬金、心及小腸屬火,根據五行屬性,火生土、土生金,因此,脾胃與心、肺、小腸、大腸的關系較為密切。脾胃有疾,可能會累及心、肺、小腸、大腸,反之,心、肺、小腸、大腸有疾,也可累及脾胃。另外心包絡代心受邪、三焦是脾胃氣機升降的主要通道。由此可見,調節(jié)手三陰三陽經(心、肺、心包為手三陰經,小腸、大腸、三焦為手三陽經),是調理脾胃的有效方法。為此單舉手這個動作是較為理想的健脾和胃手段。
再來分析左右上肢一松一緊的上下對拉(靜力牽張),以及兩下肢的屈伸導引運動對脾胃具有哪些作用?我們可以發(fā)現,兩腿伸直,一手上托,能起到牽拉足太陰脾經作用。而一手下按的動作路線又與足陽明胃經從頭到腳向下循行的路線相吻合,因此本式動作具有疏通脾胃兩經氣血,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通過上托之手意想導引丹田之清氣上升與天相接,通過下按之手導引丹田之濁氣下降與地氣相連。當左右上肢相對靜力對拉牽伸時,略閉氣,運氣上下,加強體內之氣從丹田達于四梢,使周身氣機調暢,氣血平和。然后屈膝,兩手放松合抱于腹前,復采天地之精華引回丹田。如此左右重復數次,則可有效提高清氣上升,濁陰下降的能力。有些習練者可感覺到腸鳴的現象,就是脾升胃降,氣機加強的具體表現。因此通過清氣升,濁陰降的鍛煉,中焦脾胃運化功能就能獲得加強。此外,中醫(yī)還認為,除了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外,腰脅又為人體氣血運行之樞紐。通過左右上肢一松一緊的上下對拉運動,可以牽拉腰脅,腹腔,對脾胃中焦肝膽起到按摩作用,同時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脅部相關經絡以及背部俞穴等,起到調理脾胃、肝膽和加強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效果。
三、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要領和體悟方法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方法是兩腿徐緩挺膝伸直;同時,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經面前,隨之臂內旋上舉至頭左上方,肘關節(jié)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時,右掌微上托,隨之臂內旋下按至右髖旁,肘關節(jié)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動作略停;目視前方。接著,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關節(jié)微屈;同時,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經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兩掌指尖相對,相距約10厘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如此左右手交換做動作,左右手各做3遍。
綜觀其動作方法,如何去體悟其動作要領呢?根據臟腑知識及氣機規(guī)律,結合筆者練功體會和教學心得,認為應從以下四方面來體悟:
1 立身正直,對拉撥長
立身正直,是指脊柱自始至終要保持正直;對拉撥長具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指頭頂與尾閭上下對拉撥長(對脊柱的立身正直、椎骨節(jié)節(jié)松開、氣機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指左右上肢的上下對拉撥長。立身正直,對拉撥長是本式動作的基礎,只有做到立身正直,脊椎對拉撥長,才能確保左右氣機的升降通道暢通。因本式關鍵是要使脾升胃降,升清降濁,所以只有立身正直,對拉撥長,才能使氣機的升降出入自然而流暢。另一方面,立身正直,對拉撥長還可使脊柱內各椎骨間的小關節(jié)及小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對增強脊柱的靈活性與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 以肩帶臂,舒胸屈肘
本式定勢動作要求兩臂隨兩腿伸直,一手上托,肘關節(jié)微屈,掌心向上;另一手則下按至髖關節(jié)旁,肘部微屈,掌心向下,并且當雙手上下交替導引時,無論是上托還是下按,均要力達掌根。其目的主要是通過閉氣行氣,導引丹田之氣達于四梢,使氣機的升降出入、升清降濁得當,進而達到脾升胃降,健脾和胃的效果。要達到此目的,關鍵是導引時要用肩部帶動兩臂,而不是單靠兩肘的運動。肩部伸展,可以舒張同側胸脅,使相應的臟腑器官得到抻拉;肩部沉按,可以增加同側胸脅的壓力,如此反復抻拉與按壓,對人體內臟起到相應的保健按摩作用,達到加強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效果。如果導引時兩肘伸直,則會使臂部力量相對集中于肘部,導致兩肩與胸廓在抻拉與按壓中不能舒展,使導引的健身作用僅僅局限于上肢關節(jié)功能的改善,抑制和削弱了對胸廓及相關臟腑器官的保健作用。因此,要注意充分舒展胸廓,以肩為力根帶動兩掌上托與下按,并且上托與下按要充分,肘關節(jié)不能用力,保持自然彎曲。
3 閉氣通脈,勁達掌根
本式動作要運用意識導引上托之手尤如托天一樣,使清氣上升,下按之手尤如按地一樣,使?jié)釟庀陆?,并在定式時坐腕(沉腕)閉氣(注意閉氣只是短暫的1至2秒時間,以舒適自然為要),意使吸入之清氣內存而通調血脈,導氣于上肢,勁達掌根。
4 意想丹田,伸拉兩脅
本式功法動作意念的重點在于意想丹田,并通過左右上肢的上托下按,伸拉兩脅,導引丹田之清氣上升經頭頂及掌心與天氣相合,濁氣下降經腳底涌泉及手掌排出體外與地氣相合,并在定式時意想丹田之氣貫達四肢之梢,勁達掌根。然后隨著松腰沉髖、松肩垂肘,上托之上肢的內旋下落,意相采天地之精華從兩掌、頭頂百會及腳底涌泉經四肢復歸于丹田。如此往復運動,則能使清氣得升,濁氣得降,從而增強脾升胃降的屬性功能,達到調理脾胃,健身延年之目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