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草”
莆田人的“五日節(jié)”,劉克莊的端午詞
劉文慶
古歷五月的福建莆田,草長鶯飛,艾粽飄香。寄風情所寄,謠莆陽所謠:“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初六嘴觖觖”。每年的端午節(jié),莆田人過“五日節(jié)”就是如此隆重,這五天每天都弄出讓人無法抗拒的花樣來次第綻放。
在莆田,初五這天是“五日節(jié)”的正日,端午,端何之午(五)?這一天是節(jié)日儀式感最高潮的一天,比如,莆田人將“打面”(面條,莆田方言)這象征著“揪長”的佳品端上了初五日的桌面,而“揪長”本就是長壽之意思的莆田俚語,完全符合“端午安康”的主題。除了吃得有寓意外,莆田端午節(jié)的其它習俗也體現(xiàn)出相當?shù)目茖W性風情。
莆田的端午節(jié)過得比哪都早比哪都長!從“端一”起,用五天的形式在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來展現(xiàn)莆田“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另番風情,極大豐富了源遠流長的端午文化。
莆田是南宋著名文學家劉克莊的家鄉(xiāng),他英才貴位,有著宋代典型的士大夫精神風骨,濃厚的家國情懷使得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nèi)容與豪放的藝術(shù)風格著稱于世,確立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有“一代文宗”“詩壇盟主”等之譽,宋理宗也稱揚他“文名久著,史學尤精”。他對家鄉(xiāng)莆田的歷史文化貢獻不可謂不重大,單就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詞就有多首,給后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風情畫卷。
從劉克莊端午節(jié)詩詞可看莆田“五日節(jié)”風情。莆田龍舟競渡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劉克莊的《賀新郎·甲子端午》中“頭標奪得群兒喜,向溪邊,旁觀助噪”之句。此是描寫1204年城郊龍埔社“爬龍船”的盛況。莆田南北洋平原水系發(fā)達,木蘭溪貫穿全境,故龍舟自有用武之地而盡顯競渡盛景。劉克莊在其《賀新郎·端午》中也有:“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之句,描述了南宋莆田端午節(jié)青年們的裝飾習俗、游人觀渡和年輕人爭渡的熱火場面。
此兩首已被廣泛傳播而被人們所熟知,其兩句還被譽為我國端午風情的經(jīng)典名句而每每運用,有媒體還將劉克莊的端午節(jié)詩詞列為三首端午節(jié)著名詩詞之一加以賞析,令人回味無窮??芍^,其與莆田“五日節(jié)”一起,成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劉克莊 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詩人、詞人、詩論家,詞風豪邁慷慨。作品收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劉克莊被譽為南宋文壇領(lǐng)袖、成就最好的辛派著名愛國詩人,他給后人留下傳世之作《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其中詩四千五百余首,詞二百余闋,詩話四卷,賦一卷,尚有不少散文著作。詩作數(shù)僅次于陸游,居中國歷史文人第二位。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nèi)容與豪放的藝術(shù)風格見稱于時,與劉過、劉辰翁并稱辛派詞人“三劉”,甚至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時人尊稱他為“一代文宗”。其作品收入《四庫全書》。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diào)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玨任為沿江制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閑廢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quán)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少監(jiān),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元年(1260)任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兼中書舍人等職,景定三年(1262)授權(quán)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致仕。第二年去世,謚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