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229),東漢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后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于當陽長阪,他力戰(zhàn)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在漢中以數(shù)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趙云默默無聞的青年時期我無意貶低趙云,我同樣地喜歡他。只是愛之越深,越愿意去洞穿籠罩在趙云身上的原本不屬于他的光芒,尋找其樸實平淡的光彩。趙云卒于公元229年,生年不詳,享年不可考?!度龂萘x》賦予了他70多歲的壽命。長坂坡發(fā)生于公元207年,按演義,則趙云此時年約半百。
相較《三國志》,《云別傳》所記更為詳細與豐富。只是《云別傳》成書時間與作者均不詳,其真實與嚴謹性爭議比較大。但為了多了解趙云,我們仍只能視別傳為珍寶了。
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南征,劉備令關羽把主力部隊與荊楚的名士轉到江陵,自己引少數(shù)兵士和約十萬百姓(志載:“比到當陽,眾十余萬”)緩緩退走。曹操領五千虎豹騎兵在當陽長坂坡趕上劉備。劉備棄老婆與子女南逃。所幸的是,這一次“云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
趙云是如何在亂軍之中保護阿斗和甘夫人的周全,在《三國志》與《云別傳》中都沒有記載。這也留給了小說家無限的想象空間。在成書比《三國演義》早的《三國志平話》里,寫長坂坡時是一句“云拍馬沖陣而過”。而在《三國演義》里,趙云左沖右突,砍倒曹軍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寶劍一把,殺將五十多員。
劉備集團鼎盛時期的趙云赤壁戰(zhàn)后,劉備南征四郡,四郡皆降。此后趙云的地位如何?《云別傳》載:“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范?!眲淙胛魇窈?,“云領留營司馬?!?div style="height:15px;">
留營司馬是什么,我沒搞懂。但《云別傳》關于偏將軍與桂陽太守的記載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
其一,當時關羽為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為征虜將軍、宜都太守(后轉在南郡)。若以《云別傳》而論,此時趙云的地位當是攀升很快,稍次于關羽張飛,卻高于軍師中郎將的諸葛亮。而從其他事件來看,當時的趙云仍受諸葛亮的節(jié)制。
歷史上趙云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經(jīng)歷趙云的統(tǒng)兵作戰(zhàn),《三國志》載有兩處:援軍入川與趙云北伐。留下典故“一身是膽”的趙子龍漢水拒敵則在《云別傳》中有記載。
援軍入川是史傳中趙云的第一次統(tǒng)軍,由于趙云此番統(tǒng)軍受諸葛亮節(jié)制,他有多大的決定權也是一疑點。諸葛亮所統(tǒng)的一路(包括趙云)并未留下太多亮點。此次援軍入川的光芒都讓張飛所統(tǒng)的一路奪去了。張飛入川留下了“義釋嚴顏”的典故。另外,從整體而言,張飛的“所過戰(zhàn)克”對整個戰(zhàn)局影響很大。
趙云死后多年,被追謚為順平侯,成為蜀漢僅有的被追謚的十二位大臣之一。后主詔曰:“云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div style="height:15px;">
陳壽評:“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與陳壽對關張的評價相較,趙云是“強掣壯猛”,關張是“萬人之敵”;趙云是“爪牙”,關張則是“虎臣”。那“灌、滕”是指什么呢?灌指灌嬰,滕指滕侯夏侯嬰。夏侯嬰曾為劉邦駕車,劉邦以前一打敗仗就把子女扔下車逃跑。夏侯嬰每次都會把劉邦扔的孩子撿回車來。灌、滕皆有善終。
既有“強掣壯猛”與“爪牙”之說,趙云的勇武勿庸置疑,但較之三國幾個最負勇名的人物,趙云威名仍有不及。個人認為,其勇武次于關張典許,也次于張遼孫堅孫策等。大致可臻黃忠曹仁周泰之列。作為“爪牙”,趙云很得劉備信賴與倚仗,但將略非其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