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學友問本人有關“葛根黃連黃芩湯證”與“梔子干姜湯證'鑒別。閑時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參考學習。
原文: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5)
原文: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84)
葛根連芩證為:
誤治導致津傷,而致虛熱證(為標);
根本為表證(桂枝湯證,為本)。
故治療時用:桂枝湯+葛根連芩湯。
該病本為桂枝湯證,誤下致津傷。
喘而汗出為“虛熱”的表現(xiàn),不必太拘泥于癥狀,臨床時要抓住“津傷”的征;
即:表證誤治而有“津傷”的表現(xiàn),即為葛根連芩湯證。
梔子干姜湯證為:誤治導致陰陽俱虛(里證)
傷寒:泛指一切病患;
大下之:誤治傷人體也;
身熱不去:微煩:陰陽俱虛,而未致陽脫證。
微煩:代表身有微熱,可治。若是身大熱、大煩或是煩躁者,為陽脫證,此時該是“四逆湯證”,為難治,臨床應鑒別。
即:陰陽俱虛之人,以虛熱為標證的,即為梔子干姜湯證。
總結為:
(53)葛根連芩湯證為:表證,津傷證;
(84)梔姜湯證為:里證,陰陽俱虛證(非脫證)。
若有細心學友問:“陰陽俱虛為什么就是表現(xiàn)為虛熱”。大家可以多看看“傷寒論的少陽篇”。亦可參考本公眾號里的文章:《少陽?。杭?/span>“低水平的陰陽平衡”------從小柴胡湯癥論少陽病》
以上僅是本人見解,僅供參考。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聯(lián)系本人微信:q61732132。
添加時請注明:“傷寒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