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葆庭,號足齋。故《足齋泉拓》即戴葆庭的泉幣集拓。
日前,宋捷拿來《足齋泉拓》四集(冊),以及他近期收集到的一本足齋泉拓補貼本和戴葆庭致郭若愚的一封信函。又汪洋寄來《足齋泉拓》五冊,其中有兩冊是復本,即第一集、第二集各為兩冊,但缺第三集。加上我處現存的第一集、第三集和第四集。讓我可以重讀《足齋泉拓》,並有可能做一些對比研究。僅記于此。
《足齋泉拓》原拓線裝本,封面為冰峰萱(或說是虎皮萱)制作,外加糯米紙包封,還配有牛皮紙的封套。既簡樸又不失雅致。
一、《足齋泉拓》共有四集。至今所見到的著錄,凡提到《足齋泉拓》的,均謂“三集”,但現在所見的實物遺存是四集。所以《足齋泉拓》全套應是四集。每集為50枚珍泉拓本,四集合計為200枚珍泉拓本,其中沒有重復者,也沒有用其它拓本替補的現象。200枚珍拓都分別加蓋一枚葆庭的印章。
《足齋泉拓》出齊后,尚余有一些空白本。后來有人向葆庭先生索求泉拓,葆庭在贈送拓本的同時,也會送他一本《足齋泉拓》的空白本,囑其自己粘貼,以便保存。這次宋捷拿來的足齋泉拓補貼本和戴葆庭致郭若愚的一封信函,便是明證。他在致郭若愚的函中講得很清楚,甚至連所贈泉拓的數量,以及錢幣的概況和主要特點都做了交待。郭若愚粘貼拓本后,去除了原有“足齋泉拓”書名的封面和封底,改由牛皮紙做書封,重新裝幀的拓集,沒有另設書名。
另外,葆庭還贈送王貴忱泉拓和《足齋泉拓》的空白本,也是屬于同樣的情況,貴忱粘貼成書后銘之為《足齋泉拓拾余集》。
保利拍賣公司在2016年秋拍中,曾拍出一本足齋泉拓,書的封面、內頁紙張和《足齋泉拓》原本一致,但首頁沒有戴葆庭肖像,書中拓本的墨拓和用紙情況也不統一,全書只有第一張拓本蓋有“足齋審定”的印章,有的拓本蓋有吳湖帆、朱醉竹、王蔭嘉、馬定祥等人的印章,多數拓本則沒有加蓋印章。第一頁“太平天國”背“聖寶”大錢的拓本上,除有“足齋審定”的印章外,還蓋有三枚印章,特別有一枚“梅景書屋秘芨”(吳湖帆的收藏章)騎縫加蓋在拓本和書頁上,由此推測,此拓和此冊或許也是葆庭贈送給吳湖帆的。書的后半部拓本有些亂,全書收錄的幾乎都是太平天國的相關古泉,但后面卻夾雜了一張“天策府寶”的拓本,可見其拓本是后來逐步增補的。
上述三例都不是正式向社會發(fā)行的《足齋泉拓》,而是朋友之間的饋贈禮物。所以拓本的數量不一,涵蓋的內容不一,多數拓本沒有加蓋葆庭的印章。后來泉界傳說,后出的《足齋泉拓》拓本有增補的情況,或許便是因此而生。
除贈送友人外,《足齋泉拓》的空白本也往往被留作自用,或用作拓本的存放冊。如后來的《珍泉集拓》原拓本便是借用《足齋泉拓》的空白本改造使用的。因文革動亂,《足齋泉拓》的空白本,有的散失到社會上,汪洋現存的空白本便是這樣征集到的。
二、《足齋泉拓》的成書時間。封面題簽的落款是:“丙子仲秋之月 淮陰陳錫鈞”,也就是1936年農歷8月題的書簽。首頁有戴葆庭肖像照,照下有“拓者戴葆庭四十二歲小影”的字樣,葆庭四十二歲亦即1936年。所以《足齋泉拓》第壹集的成書時間應該是1936年。1936年2月,丁福保、葉恭綽、張乃驥聯手,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古泉學會,6月創(chuàng)辦會刊《古泉學》。此時古泉集藏之風正熱,也就在這亇時候,發(fā)行《足齋泉拓》,正好順應時勢。
但四集並非同時成書,有印章可鑒。《足齋泉拓》每集為50枚拓本,每拓均蓋有葆庭的印章一枚。第一集的50枚拓本中,共出現九枚不同的印章,分別是,“戴”、“戴葆庭”、“戴足齋”、“葆庭”、“足齋”(含方印和長方印各一枚)、“葆庭撲墨”、“葆庭審定”、“足齋手拓”。用得最多的是“足齋手拓”、“戴足齋”和“足齋”。第二集新出現了五枚印章,分別為“葆廷”(異形)、“足齋”(新制)、“足齋拓本”、“葆庭審定”(此亦為新制的審定章,第一集中用過的一枚審定章,第二集以后再未使用)、“足齋審定”。這說明第一集成書時,這五枚印章尚未啓用,故第一集成書在先,相隔一段時間才有第二集問世。第三集用印的情況和第二集相似,未見新啟用的印章,書的裝楨情況也和第二集一樣。故這兩集成書時間較近,也可能是一氣呵成的。從當時銷售的定價看,第一集為“實洋伍圓”(封面貼有標價),第三集則改為“實洋陸圓”(書封上印有標價),說明市場暢銷,故售價上揚;同時也說明它們並不是一起成書,而是依次先后分別成書的。
第四集泉拓用印的情況仍未變化,但出現兩個新現象,一是,在封面的右上角加蓋了“四集”兩字的戳?。欢?,在首頁戴葆庭肖像照下沒有加蓋印章。這兩個現象在前三集中均未有過,可見第四集成書時間會更晚一些,中間會有一段空隔的時間,從時間上推算,也可能會在1937年春節(jié)以后。根據上面分析,或許原計劃是出三集,三集成書后,因市場反饋良好,于是又有了再出第四集的想法,所以成書后在封面上專門加蓋了“四集”的戳記,以告讀者。由此可見泉界流傳的“三集”之說,亦非空穴來風。
三、《足齋泉拓》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集成的一部珍泉集拓。它不是從貨幣史的視角按歷史順序來排列古泉,而是從錢幣學的視角來鑒定古泉、來審視古泉。全套四集收錄了200枚古泉,沒有一枚是歷史上大量流通使用過的普通錢幣,這便是錢幣學和貨幣史的區(qū)別。它從文物價值的角度來尋覓珍貴的錢幣遺存,它注重的是錢幣版別的差異,要么是別品、異品、左讀、倒讀;要么是祖錢、母錢或樣錢、試鑄錢;要么是動亂時期短命王朝發(fā)行的錢幣,發(fā)行量小,遺存更少;要么是地方政權一時一地的權宜之作,或小規(guī)模的試鑄;……總之,都是尋常不容易見到的珍稀之品。它讓讀者大開眼界:原來古錢中還有這樣值錢的東西,“于是天下莫不知古錢之名貴也”,引得人們紛紛投入古泉的收藏。
《足齋泉拓》所關注的古泉,往往可以補史之缺、正史之誤。譬如第三集中收入的“續(xù)銖”錢,多不被人重視,有人認為是南朝錢,有人認為是后人私鑄。因在南宋洪遵《泉志》中列有此品,故乾嘉時期便有依此偽作者,魚目混珠,混淆視聽。1963年春,葆庭為此泉專門寫過一段題記,曰:這枚“續(xù)銖,一九三0年前出土于紹興柯山下,予之外祖家所在地,雜五銖錢中。黑水銀錆帶硬綠塊?!駥徱暣隋X,制作為東漢初期,罷鑄貨泉以后,復鑄五銖以前之試作無疑,可寶也?!?/span>
當時洛陽燒溝漢墓等墓葬遺址尚未進行科學的考古發(fā)掘,但葆庭根據大量出土的兩漢五銖錢實物,已經對西漢五銖錢和東漢五銖錢的主要制作特征有所掌握,尤其是東漢光武帝十七年錢范的見證,邦助他確認這枚“續(xù)銖”的制作和錢范上的“五銖”風格基本一致,從而提出其乃東漢初“復鑄五銖以前之試作”的觀點。經過半個世紀的驗證,和大量科學考古資料的分析,目前考古學界對兩漢五銖的斷代分期已經取得共識,從而也進一步證明,當年葆庭的鑒定是正確的。象這樣的故事,在《足齋泉拓》收錄的古泉中還有很多,所以,它們不僅僅是珍貴的文物,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從《足齋泉拓》到《珍泉集拓》;從《壽泉集拓》到《戴葆庭集拓中外錢幣珍品》;從《歷代古錢圖說》到《中國貨幣史》中第一次提出了“錢幣學”的觀點,它為掀起和推動古泉收藏的熱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為古泉學、錢幣學的學科建設做了前期準備。所以對上世紀三十年代成書的《足齋泉拓》應該予以重視,對其在中國錢幣學研究史上的歷史作用應該予以充分的肯定。
己亥正月字于續(xù)齋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錢幣學日益受到關注,老一輩錢幣學家們?yōu)樘剿骱烷_拓錢幣文化所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士的尊重。為緬懷先賢,在浙江紹興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我們與善泉社一起,將這套僅見的《足齋泉拓》足本與戴葆庭所贈郭若愚珍品拓片一起,作為對戴葆庭紀念館開館獻禮,依據原書高清掃描,根據原本裝幀方式精心復制,提供給錢幣學研究者與錢幣愛好者學習研究。《足齋泉拓》位列古泉文庫錢幣文獻叢書第三種。
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足齋泉拓》原裝全本存世僅有,極其少見,是民國時期錢幣學重要文獻。內容中200余枚珍品琳瑯滿目,無一重復,是以彰顯大師光彩;
2、王建訓題跋旁注記錄珍品源流,為民國大珍的來龍去脈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2、根據原版高清掃描,先以手工宣紙印制版框,再采用汪六吉扎花宣紙逐一印出拓片;人工裁剪人工粘貼。費工費料,成本高昂,但效果極佳;
3、為進一步達到最佳效果,我們歷時兩年高價征集到老冰峰宣紙作為封面,裝幀制作全面遵照原裝方式,以文物復制的形式精心制作;
4、戴葆庭先生哲嗣戴志強、沈鳴鏑先生擔當顧問,善泉社同仁主編,古泉文庫版權所有,正版保證;
5、根據認籌數量決定印量,訂購順序以千字文默認排序,不支持選號。工序繁縟,不為一時謀利,精心制作,旨在長久傳承;
6、己亥年起,全年購齊《古泉文庫》系列叢書者(以農歷年計,包含眾籌產品),年底獎勵10%購書券,有效期一年,可用于《古泉文庫》旗下任意商品消費。
眾籌價:1380元 。微店認籌有優(yōu)惠,掃描下方微店鏈接滿減活動持續(xù)中!
郵寄方式:順豐到付
郵寄時間:2019年10月8日前
訂購后加入古泉文庫書友會
任何問題通過微信隨時交流
古泉文庫
專業(yè) 專心 專注
歡迎進入微店瀏覽更多商品
歷史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