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字由結繩記事開始演變,經(jīng)由刻制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刻在石頭上的石鼓文,以上皆不隸屬書類。
直到一片木頭,稱之為木牘,一片竹子,稱之為竹簡,簡牘以線串編成冊,也就是簡牘成冊才是中國書籍的正式開始。再到錦帛,出現(xiàn)紙張后,始有手卷、經(jīng)折裝、梵夾版、蝴蝶裝、包背裝、直到最后一種古籍成書形式——古籍線裝書。
線裝書出現(xiàn)在公元15世紀的明朝中葉,是我國裝訂技術史上第一次將零散頁張集中起來,用訂線方式穿聯(lián)成冊的裝訂方法。它的出現(xiàn)表明了我國的裝訂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著名學者鄧云鄉(xiāng)在談到線裝書時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載體線裝書,沒有線裝書,無處看線裝書,不會看線裝書,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
線裝書之美,在其古樸素雅。線裝的形式是與其古典的內(nèi)容相生共成的,中國典籍之美,非線裝無以盡其神韻。
綢緞封面,豎式題簽,一份沉靜之美便隱然浸潤出來,如芝蘭之香,如清茶之味,如古琴之韻,久而彌醇彌厚。
讀線裝書,正是閑暇之人的閑暇之趣,取其怡悅性靈、溫雅其懷。
一、選題
二、寫樣
三、校對
四、印刷
五、折頁
六、撞書
七、切書
八、數(shù)書
九、壓書
十、齊欄
十一、砂書
十二、包角
十三、扣面
十四、打眼
15、訂書
16、貼書簽
17、上涵套
18、檢驗
至此,一本完善的線裝書就制作完成了,最中國的手藝,最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