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農(nóng)村吃飯用的都是八仙桌。
八仙桌大半都擺在堂屋中間,面向家堂、背對大門,不僅用于招待客人吃飯,也用于在特殊的日子里供奉祖先。
八仙桌的座次排序,可是大有講究的。
首先是以上為尊(靠家堂的那邊),今天吃飯的人里面,輩分最大的,年紀(jì)最長的,要分在上首位置,俗稱上環(huán)頭。
老人安排好了,就要安排貴客的位置了。農(nóng)村常見的是以左為尊(上座人面向方向的左邊),所以左邊第一個位置是首席,今天最尊貴的客人就要安排在這里。
首席對面的位置就是次席,坐在次席的人,不僅要考慮其尊貴程度,還要考慮其輩分,需要與坐首席的人相當(dāng)。
然后首席旁邊的位置就是3席,次席旁邊的位置就是4席,坐3席和4席的人一樣需要輩分相同。
最后是下首,坐下首的一般都是晚輩,并且這兩人還肩負(fù)著一定的責(zé)任,靠首席這邊的一個,是陪酒的,需要給全桌斟酒、勸酒,而另外一個,則要負(fù)責(zé)給爐子加火啊,上菜等一些雜事。
以前農(nóng)村吃飯,主人家先把酒、菜、碗筷擺好,然后招呼大家上桌吃飯。這個時候,你可不能立馬上桌坐著,大家要站起來,稍微聚集在桌子周圍,等著主人家排座次,這叫牽席。
牽席的時候,免不了彼此推辭一番。座次的安排,也可以看出客人在主人家心中的地位,其中也不乏因此鬧出間隙的。等大家都就席入座了,這個時候才能開始吃飯。
八仙桌只能坐8個人,實(shí)用性不強(qiáng),現(xiàn)在基本都換成大圓桌了,但有些地方在一些正式場合,還是用八仙桌。
這種座次排序,雖說繁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尊老愛幼、熱情好客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