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 |
單位名稱 |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 |
作者 | 李越然 |
聲明:以下投稿已通過初審,審稿人僅對稿件中的錯別字和欠通順的語句進行了修改。
患者,男,56歲,體重66kg ,BMI 23.38 kg/m2,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頭暈,嚴重時伴有視物旋轉,惡心等癥狀,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測量血壓示220/110 mmHg,診斷為“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因“血壓控制不佳,反復出現(xiàn)頭暈、乏力癥狀,常感視物旋轉、惡心”入院治療。
缺鐵性貧血病2月余,服用琥珀酸亞鐵片治療后好轉。有吸煙史20年,20支/天,飲酒史20年,2兩/天;既往用藥史:硝苯地平緩釋片 10 mg,po,bid;氯沙坦鉀膠囊50 mg, po,qd;琥珀酸亞鐵片0.1 g,po,qd。
體溫37℃,脈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73/108 mmHg。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尖搏動位于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 cm,心率105次/分,律齊。雙下肢未見明顯水腫。神經系統(tǒng)檢查未見明顯陽性體征。
血常規(guī)、血生化檢查未見異常;頸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示:頸動脈輕度硬化,右側頸動脈竇部軟斑形成;雙側頸部頸靜脈椎動靜脈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
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右側頸動脈竇部軟斑形成。
用藥原因 | 藥物名稱 | 用法用量 |
---|---|---|
控制血壓 | 硝苯地平控釋片 | 30mg,qd |
氯沙坦鉀片 | 50mg,qd | |
氫氯噻嗪片 | 25mg,qd | |
調脂治療 | 阿托伐他汀鈣片 | 20mg,qd |
問題選擇:
【√ 】無效/效果不佳
【√ 】不良反應
問題描述:患者入院后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釋片30 mg,每日1次,聯(lián)合氯沙坦鉀片50 mg,每日1次,降壓治療,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每日1次,調脂治療。治療3天后,測量血壓165/103 mmHg,血壓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遂將氯沙坦鉀片劑量調整為100 mg,每日1次。2天后,患者雙下肢出現(xiàn)輕度水腫,血壓154/105 mmHg,臨床藥師考慮患者出現(xiàn)下肢水腫可能是氯沙坦鉀的不良反應,建議給予氫氯噻嗪片25 mg,每日1次,進行利尿消腫。繼續(xù)治療2天,患者水腫好轉,但出現(xiàn)頭暈不適,偶有胸悶,血壓151/100 mmHg。
問題分析:臨床藥師考慮患者已采用標準三聯(lián)降壓治療方案,血壓控制仍不理想,可能對一些降壓藥敏感性較低。
解決方案:建議臨床醫(yī)生進行抗高血壓藥物相關基因檢測。
藥物基因檢測結果:
藥物 | 基因位點 | 檢測結果 | 結果提示/臨床意義 |
---|---|---|---|
利尿劑 | ADD1 | GG | 對利尿劑治療應答性較弱 |
NPPA | AA | ||
β受體阻滯劑 | CYP2D6 | *10/*10 | 對β受體阻滯劑代謝減弱,治療應答性增加 |
ADRB1 | CC | ||
ACEI或ARB類 | AGTR | AA | ACEI或ARB類治療效果較弱 |
ARB類 | CYP2C9 | *1/*3 | 對氯沙坦藥效減弱,對厄貝沙坦療效增加 |
CCB類 | CYP3A5 | AA | CCB類治療效果降低 |
備注:NPPA為AA型,提示對CCB類療效可能優(yōu)于利尿劑及ACEI類
原用藥方案 | 現(xiàn)用藥方案 | 調整原因或依據(jù) |
---|---|---|
硝苯地平控釋片 | 硝苯地平控釋片 | |
氯沙坦鉀片 | 厄貝沙坦鉀片 | 根據(jù)藥物基因檢測結果,考慮患者對厄貝沙坦應答性強于氯沙坦,遂建議停用氯沙坦鉀片,采用口服厄貝沙坦片150 mg,每日1次 |
阿托伐他汀鈣片 | 阿托伐他汀鈣片 | |
氫氯噻嗪片 | 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 | 基因檢測提示該患者對氫氯噻嗪降壓效果可能欠佳,對β受體阻滯劑應答性較好,且考慮患者心率(105次/分)偏快。 |
2天后,患者頭暈癥狀明顯好轉,血壓135/86 mmHg。后多次監(jiān)測患者血壓和心率,血壓波動于(130~140)/(70~90) mmHg,心率為70~84次/分,患者血壓控制穩(wěn)定且達標,醫(yī)囑給予患者出院,出院后繼續(xù)采用厄貝沙坦片、硝苯地平控釋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降壓治療。
高血壓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為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臨床常用降壓藥物包括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鈣通道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等。臨床實踐表明,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血壓達標率明顯偏低,抗高血壓藥物在臨床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個體差異,約20%~50%的高血壓患者無法較好的控制血壓。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藥物相關代謝酶、轉運體或受體的遺傳變異有關。在遺傳藥理學領域,已將基因多態(tài)性作為臨床藥物療效的考量因素。
本案例中,患者初始服用硝苯地平、氯沙坦鉀及氫氯噻嗪進行降壓治療,經調整降壓藥物劑量及種類后血壓控制仍不達標,臨床藥師考慮可能與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遂建議進行藥物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患者攜帶部分功能缺陷基因。根據(jù)檢測結果調整抗高血壓治療方案后,血壓控制達標且平穩(wěn)。
文章通過對1例血壓反復波動入院的高血壓患者,依據(jù)藥物基因檢測結果分析患者基因型調整抗高血壓藥物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使血壓控制達標的成功案例,揭示藥物基因檢測在難治性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方案的臨床指導價值,為高血壓個體化治療,提高血壓達標率開辟新路徑。另外,臨床藥師可以在臨床為醫(yī)師提供有價值的藥物信息,可以將基因檢測與患者用藥情況、生活方式等給予患者用藥教育,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為優(yōu)化住院患者抗高血壓藥物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jù)。
提示:以上內容均屬作者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