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毒舌女
前段時間有人問我:
為什么有的女人到了中年,越發(fā)的有女人味有魅力,而有的女人明顯就年老色衰,很早的就步入了大媽的行列?
我說:答案很簡單,給你講個真事你就知道了。
我叫慧蓮,今年42歲,在一所小學當老師。我老公在一家國企做技術人員,他嘴笨,人又不上進,做到組長就沒再往上升過了,天天不是釣魚就是下棋,四十多歲的男人,還沒退休就活得跟老頭一樣,我瞅見他就上火。
好在兒子比較爭氣,去年考上了一所985大學??伤麑ξ揖拖癯鹑艘粯?,我知道,他是嫌我以前管他太嚴了,可我當初要是對他心軟,他怎么考得上好大學?
有一次,我看他拿著手機跟人聊天,一邊聊天一邊笑,我就走到他旁邊看看他聊什么,沒想到他直接跟我翻臉了,說我不尊重他隱私。
更讓我心寒的是我老公,把我好心當驢肝肺。他平時在單位上班也不知道跟領導打好關系,怪不得年年晉升都沒有他。有一年我特意從網(wǎng)上訂購了一批冬蟲夏草,打算來個趕鴨子上架,貨一到就塞他手里,讓他私下送給領導。
沒想到,他直接跟我發(fā)火了,大過年的,摔門就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那是我過得最難受的一個年,別人家都熱熱鬧鬧的,就我家冷冷清清。
我一個人在臥室流眼淚,兒子就在隔壁打游戲,看見我哭都不知道安慰一下,把自己臥室的門一關,好像我是個瘟神。
鏡子里,看著自己松弛的皮膚和眼角越來越多的皺紋,想想我這些年為他們的付出: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他們做早飯,尤其兒子高三的時候,為了讓他吃得更營養(yǎng),每天換著花樣不帶重復的給他做一日三餐;
我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為了給家里多攢點家底,我穿的衣服沒有一件是超過200塊錢的;
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我拼命和身邊的有錢人搞好關系,這才摸到一個賺錢的門道,早早投資了一套商鋪,月月拿租金,要不是我,那個窩囊男人哪有閑情釣魚下棋。
我又沒讓他們感恩戴德,最起碼他們該給我一點尊重。
反觀我的小學同學朱紅。同樣是四十多歲的年紀,手比我軟嫩多了,一看就是不經(jīng)常干活的手。
臉上皺紋也少,每次見面氣色都很好,走到一塊把我襯得灰頭土臉的,害得我不化妝都不好意思見她。
和我每天起早貪黑變著花樣給高中的兒子做一日三餐相比,她在女兒上六年級的時候就不早起給孩子做早飯了,而是頭一天晚上煮好湯,煎好蛋,第二天讓孩子自己熱著吃;
比起我省吃儉用給孩子報高昂補習班相比,她賺的錢幾乎全花在自己身上,買漂亮衣服,上瑜伽課;
比起我一天到晚辛苦為家里操勞;
她朋友圈里全是自己去旅游的照片,身上穿金戴銀的,都是老公女兒給買的。不得不說,她是真的命好,賺錢不給家里存,洗碗燒菜都有老公幫忙。
據(jù)說她這回拍上萬塊的藝術照,老公不僅支持,孩子還給出了不少錢。
看著人家活得這么自私任性,還有老公孩子疼,再看看我,任勞任怨,卻受盡白眼。我心里真是又怨又恨,真不想通為什么?
其實,像慧蓮這樣的女人并不是少數(shù)。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見這樣的中年女人:
她們身手極好,可以提著好幾個沉重的購物袋在馬路上健步如飛,她們腳不沾地,每天不是奔往孩子的學校,就是困于家里的廚房;
她們拼命賺錢,卻把自己累倒,她們拼命顧家,家卻要散掉。她們心中想著所有人,可卻從來沒有人說過她的好。
久而久之,就活成了面焦心苦,怨氣沖天的模樣。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
為什么有的女人到了中年,越發(fā)的有女人味、有魅力,而有的女人明顯就年老色衰,很早的就步入了大媽的行列?
我的答案是:因為后者不懂享受,一輩子為別人奔忙,沒有疼愛過自己。
其實到了一定的年紀,決定一個女人魅力的東西就很簡單了,無非是:睡眠時間和這個人的心態(tài)。
那些整天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操心事情少的女人,自然睡眠質量相當好,而且心態(tài)平和,所以整個人看起來容光煥發(fā);而天天“舍己為人”,操心各種家庭問題的女人,不僅缺乏睡眠,心態(tài)上也更加焦慮,怎么可能保持好的容貌。
當然,我也不是說女人想在中年后還保持魅力,就要在關系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扮漂亮”,而是想告訴你:掌握男女關系中的底層邏輯,不要做賠本買賣。
“怨婦”總愛強調自己“付出”,但她們不知道的是,在兩性關系中,付出分兩種:“有效付出”和“無效付出”,并不是每種付出都能獲得相匹配的收益?!盁o效付出”就是只“付出”不“索取”,而“有效付出”是“付出”的同時也懂得索取。
在用老婆是否賢惠來衡量女性價值的環(huán)境中,很多女人從小就被“閹割”了攻擊性,只會付出,不會索取,所以在男女關系中,就容易吃虧。
前文中的慧蓮看似強勢,一直要求老公上進,一直在安排孩子的學習,是整個家庭的主導者,但實際上,她也是被“賢妻觀念”的閹割了的女性,只會付出,不懂索取。
在她的觀念里——
一個好妻子是不能有欲望的,所以,這么多年她都沒有花錢給自己買過什么貴一點的衣服,也沒有要求過老公送自己禮物;
一個好妻子是不能“自私”的,所以她看不上朱紅把錢都花給自己,畢竟這么多年,她都把賺來的錢用在家里男人的衣食住行上;
一個好妻子是不能“躺平”的,所以她努力教育孩子,催促丈夫上進,頗有賢妻良母的風范。
像她這樣的女性,心中通常有這樣一個天真的劇本:認為自己越持家越能干,就越能體現(xiàn)自己在婚姻中的價值,家人就越會珍惜自己。
殊不知,在兩性關系中,男人是“經(jīng)濟動物”,把婚姻當博弈,把感情當交易。
犧牲和奉獻在男人眼中約等于自我貶值,男人往往會自動把你們的關系設定為“我高你低”的上下位模式,他們不會感恩戴德,相反會越來越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因為在他眼里,你對他好是因為他“價值高”,你是在倒貼他。
這就像是買家總覺得吃虧一樣,賣家再怎么“揮淚大甩賣”,人家也不會領情。
與此同時,無效付出的女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雅量。當自己掏心掏肺,盡心盡力做到了“賢妻”,丈夫和孩子卻都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賢妻標配”時,她們的劇本就演不下去了。
久而久之,怨氣難免會掛在臉上,不知不覺說話就“夾槍帶棒”,不給對方好臉色看,窩囊的老公,叛逆的孩子自然也會跟著感到不爽,想盡辦法逃避和反抗,自然就落個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某種程度上,非人性的賢妻標準不止在限制女人,也在殘害男人。健康的兩性關系里,一個女人只有能做到自然地索取,才會有自然地付出和給予,在被愛能量匱乏的狀態(tài)下付出,這種付出多少帶有點怨氣的。
前文朱紅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她將自己需求放在了家庭之前,并且懂得索取。
她在合理的范圍內,先讓自己過得幸福,早起會影響睡眠,那就不早起,讓孩子自己解決;想要漂亮,那就去鍛煉去打扮,不會為了給家庭儉省而去苛待自己;想要拍上萬的寫真照,就提出的自己需求,主動向對方索取,讓對方滿足自己。
這樣做,一方面她自己會感到開心,一方面她會帶著這種幸福滿足的心態(tài)去對待身邊的人,讓愉快的能量在家庭中流轉起來,自然就收獲了“越自私越幸?!钡男Ч?/span>
芳香大師金韻蓉曾說過:“不要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的接受別人的給予。”
深以為然。
聽過的女性故事越多,就越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實:每個人對關系的選擇,不過是完成了內心對自我的確認。
很多時候,并不是別人比你命好,老公孩子比你好,而是你在內心認可了自己的“苦命人設”,不相信自己應該享受,應該被愛,應該去索取,所以甘愿停留在這種怨氣重重的關系里。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所愛的,和你有親密互動的人對你的態(tài)度,甚至他對你這個人所有的言行,其實都是你雕刻出來的。換句話說,你怎么愛自己,就是在教別人怎么愛你。
聰明的女人,在30歲以后就懂得,人生要攀登新高度,不能父母的期盼和社會的教化中當一個符合他人標準的女人了,而是要做一個由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大女人”。
什么是大女人?就是不那么容易被馴化的女人,是可以和男人旗鼓相當,勢均力敵,不卑不亢地唱一出精彩對手戲的女人。
第一,她的自我價值感是長期的,穩(wěn)定的。
不必借助他人評價就能了然于心,不會隨著年齡和社會標準的變動而變動,她能夠客觀評價自己,不會輕易看高或看輕自己。在情感市場上,女人的核心競爭力是她的自我價值感,你把自己的價格定在怎樣的位置,你吸引的男人就是怎樣的檔次。
第二,她是活色生香的,她善于看見自己的價值,并且不羞于展示自己的高價值。
如果她“美”,她就能盡情綻放自己的美,如同一朵玫瑰,活得艷麗濃烈,美得讓人挪不開眼;如果她“柔”,她就能隨時隨地展示自己的柔,讓別人意識到她的珍貴,再用自己價值拿捏對方。
第三,她是彈性的,靈活的。
在和男人對壘的過程中,她能夠審時度勢地在平視、仰視、俯視三個視角中靈活切換。當男人實力比自己強大時,她可以安心做被照顧的小女人;當面臨著必須解決的問題時,她可以毫不畏縮地挺身而出,做一個強悍的大女人,為自己利益據(jù)理力爭;當男人受挫需要安慰時,她又能放下大女人的身段,放下小女人的任性,從被照顧的角色轉換成一個保護者的角色,去安撫對方,憐惜對方。
第四,她是能夠應對負面沖突的。
她有自己底線,有自己的原則,她能夠承受情緒的沖擊,就算老公大發(fā)脾氣,也不會被他的大嗓門和暴脾氣嚇到,更不會傻乎乎地卷進情緒漩渦里跟他硬碰硬。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等到氣氛冷靜下來,再做商議。
說到底,她不會委屈自己,犧牲自己,不會用他人的觀念約束自己。一個在情感世界屹立不倒的女人,一定不是趴在青春相冊中遲遲不肯夢醒的女人,一個能死死拿捏住男人的女人一定是一個敢于放開去享受,放開去任性,放開去滋養(yǎng)自身的女人。
一個在中年后依然擁有魅力的女人,一定是善于在情感世界中理財?shù)?,她會明了婚姻這筆交易自己付出了什么,而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錢,愛,男人,付出與得到,都精準把握在自己手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