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世界上有絕對公平的事情,一定是時間,每個人的一天都有24小時,不多也不少。
很多人感慨:整天加班、瞎忙,生活變得除了工作一無所有。與此同時,有人正不知疲倦得為了工作和生活日本美國到處飛,像是擁有一天48小時的超人……
為什么同樣的24小時,同樣的8小時工作,別人就能做那么多的事情?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嗎?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嗎?聽了太多拖延、焦慮、和領導氣場不和的借口,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有很多了不起的理由?;卮疬@個問題之用兩個字:效!率!
瞎忙的人在做手頭工作時,面對臨時派來的任務往往會放下手頭的工作,立刻把注意力轉入新的任務,結果任務越忙越多,一天下來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如果仔細想想會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做好。
工作中沒人能單打獨斗,團隊協(xié)作時如何回應同事和領導提給你的需求呢?在職場中say no和承諾需謹慎(其實說話本身就是一件需要用腦思考的事),不然給自己挖的坑……
言之有物、言之有信是職場立足之本。
你身邊有沒有愛抱怨的同事?職場負能量也是降低工作效率的兇手之一,“唉,太忙了”、“活多的做不完”,“ 隊友不給力”… 一些人沉浸在抱怨的負能量里難以自拔的時候,注重效率產(chǎn)出的小伙伴已經(jīng)消除完list上的一個個難搞對象了。
大部分人安排工作時,不是以任務重要性為準則,而是以自己的偏好、外界的壓力,以及負責處理的順利為準。所以,多數(shù)人效率低下看起來是因為時間沒管理好,究其本質則是沒把工作任務按照重要性安排妥當。
管理顧問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 “問對問題,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也許是埋頭苦干的實干型,但在職場獨立思考問對問題是第一步。
告別盲目忙碌,從抓住任務核心開始,不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也不為了領導而工作。
別把時間浪費在參考這個參考那個的猶豫不決上,得知道自己想要達成什么結果,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被忽略的。執(zhí)行是不管有多難、多么不情愿,先“做”起來,別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想法,邊走邊看,目標才會越來越清晰,離終點也就越來越近了。
忙碌用來形容一座城市、一個人的狀態(tài),而效率用來描述你如何把一件事情做的多完美。你可以忙碌且高效,也可以忙碌但低效率,有一點要記住忙碌不等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