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腫瘤科 黃金昶
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和多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dens(New—port)的全體。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帶和多砂土的低山區(qū)或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巖石間,或朽木、草叢及潮濕陰暗處。
[別名]
螂蛆,吳公,天龍,百腳,嗷高姆,百足蟲,千足蟲。
[主要成分]
含類蜂毒樣及類組胺樣物質(zhì),溶血蛋白,脂肪,蟻酸,氨基酸,幾丁質(zhì),5—羥色胺,嘌呤,類乙酰膽堿樣物質(zhì)等。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蜈蚣酯提取物腹腔注射140~200mg/kg對小鼠肉瘤S180,子宮癌U14,網(wǎng)織細(xì)胞肉瘤Ars,大鼠癌肉瘤W256,黑色素瘤B16等腫瘤有抑制作用;灌胃350mg/kg對S180有抑制作用。醚提取物腹腔注射和口服對S180、U14、Ars、W256、B16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對白血病P388、W256有抑制作用。對小鼠肝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熱水提取物對JTC—26有抑制作用。
2.抗驚厥作用。
3.抗菌作用。
4.血小板聚集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加強心肌收縮力、降壓作用和擴張血管作用。
6.促進免疫功能的作用。
7.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水腫、大鼠燙傷引起的皮片水腫及大鼠瓊脂性關(guān)節(jié)炎、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加、羥甲基纖維素引起的白細(xì)胞游走的作用。
8.毒性:蜈蚣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小鼠灌胃的LD50為9.90g/kg;腹腔注射的LD50為6.66g/kg;蜈蚣粗毒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2.5mg/kg;蜈蚣毒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2.5mg/kg。大劑量時小鼠表現(xiàn)為極不穩(wěn)定,抽搐,然后在數(shù)分鐘之內(nèi)死亡,小劑量時表現(xiàn)為站立不穩(wěn),呼吸急促和衰竭,驚厥等。
[副作用]
本品有毒,長期服用對肝細(xì)胞有損傷。服用量過大時,可引起周身紅斑,壓之退色。
[炮制]
1.蜈蚣:取原藥材,除去竹片及頭、足,用時剪成小段。
2.制蜈蚣:取蜈蚣,先將頭、足除去,用文火焙,焙至黑褐色,不得焦。
3.酒蜈蚣:取凈蜈蚣,噴灑白酒適量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微炒干,取出放涼。每蜈蚣100kg,用白酒20kg。
[性味歸經(jīng)l
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痙,通絡(luò)止痛,攻毒散結(jié)。主治驚風(fēng),癲癇,痙攣抽搐,中風(fēng)口渦,破傷風(fēng),風(fēng)濕頑痹,偏正頭痛,毒蛇咬傷,瘡瘍,瘰疬及胃癌、皮膚癌、食道癌、子宮頸癌、鼻腔癌、肺癌、肝癌、腎癌、腦癌、骨肉瘤、消化道腫瘤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調(diào)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血虛生風(fēng)者及孕婦禁服。
[臨床應(yīng)用l
1.治療胃癌:蜈蚣5條,金銀花lOOg,水蛭25g,海藻15g,昆布15g,三棱13g,莪術(shù)13g。水煎濃縮制成糖漿,每次50ml,每日3次。服藥最初數(shù)天內(nèi)可出現(xiàn)現(xiàn)惡心、胃痛、飽脹不適等副作用。觀察4例,顯效1例,有效1例。
2.治療鼻咽癌:取蜈蚣3條,制穿山甲、廛蟲、地龍、三七各3g。共研細(xì)粉,以米酒調(diào)成混懸液,每日1劑。另將山苦瓜l0g,切碎后,浸于75%乙醇25ml中,加蒸餾水25ml,3天后再加50ml,混合過濾,濾液加甘油20g,充分混勻制成滴鼻液,每日3~6次,同時以辛夷散辨證加減。觀察2例有一定效果。其中1例服藥40余天癥狀基本消失。
3.治療骨瘤:方用①蜈蚣、全蝎各9g,東丹30g,斑蝥0.9g,白果皮0.9g,生石膏15g;②明礬、生石膏各15g,天南星、蟾酥各1.5g,東丹60g,紅砒2.4g,乳香4.5g,制穿山甲片、白芷各9g,肉桂45g;③細(xì)生地黃、石見穿、煅牡蠣各15g,玄參、知母、查曲(包煎)各9g,寒水石、地骨皮、半枝蓮各30g,牡丹皮4.5g。①與②方制成外用散劑,先用①方散放于小膏藥上貼敷,7天后改用②方外敷。③方煎湯內(nèi)服。臨床觀察有效。
4.治療宮頸癌:蜈蚣3條,全蝎、昆布、海藻、當(dāng)歸、續(xù)斷、半枝蓮、白花蛇草各24g,白芍、香附、茯苓各15g,柴胡9g,每日1劑。脾濕帶下甚者加山藥、萆薢24g;中氣下陷者加黃芪15g,升麻、白術(shù)各l0g;肝腎陰虛者加生地黃、玄參各15g。便秘者加火麻仁24g;腹脹痛甚者加沉香6g,枳殼、元胡各15g。每天配合服用云南白藥2g。共治13例,存活半年、2年、8年、13年與20年者分別為2例、3例、4例、3例和1例。
5.治療皮膚癌:取蜈蚣注射液,于癌腫基底部作浸潤注射,每天1次,每次2~4ml。如癌腫面積大,可用注射水稀釋,以盡可能全部浸潤癌腫基底。本方治療皮膚癌5例,結(jié)果痊愈3例,無效2例。
6.治療乳腺癌
(1)蜈蚣10條,露蜂房60g,全蝎30g,鱉甲30g。上藥研細(xì)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3g,黃酒送服。
(2)全蜈蚣粉30g,制穿山甲30g,全蝎15g,僵蠶15g,炒木鱉子15g,川大黃15g。為末,混勻,糊丸,每次服3~6g,1日3次。
7.治療甲狀腺腫瘤
(1)蜈蚣10g,斑蝥l0g,全蝎10g,上藥焙黃研細(xì)末,每日服2~3次,每次服3g,黃酒送服。
(2)全蜈蚣30g,制穿山甲20g,僵蠶30g,全蝎15g,木鱉子15g,川大黃15g。共為細(xì)末,糊丸。每次服3~6g,1日3次。海藻、玄參各30g,煎湯代茶送服。
8.治療多種腫瘤:蜈蚣研末,日服2~3條,分3次服,或取蜈蚣100條制成注射液200ml,于病灶基底部浸潤注射2~4ml,每日1次。臨床共治胃癌7例,痊愈1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2例;肺癌3例均無效;食道癌11例,顯效4例,有效5例,無效2例;乳腺癌3例,顯效2例,無效1例;唇癌1例無效;子宮頸癌5例皆有效,皮膚癌3例,治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65.12%。
9.治療急性白血病
(1)蜈蚣、全蝎、廑蟲各等份為末,每次0.3~1g,每日3次。共治17例,完全緩解6例,部分緩解5例。
(2)蜈蚣、全蝎、僵蠶、廑蟲各等量,制成散劑或糖塊口服,每次0.3~1.0g,大多用0.7g,日服3次。慢粒每次服0.3g,可將藥粉放入雞蛋內(nèi)蒸后服用。臨床觀察白血病29例,服藥后其癥狀和血象皆有改善,無不良反應(yīng)。緩解率為64.7%。
10.治療癌痛
(1)炙蜈蚣、炙全蝎、炙天龍尾各3g,兒茶、蟾酥各3g,升丹1.5g,凡士林20g,共研細(xì)末,以凡士林調(diào)制成藥膏,取適量放于紗布上,貼于腫塊處。貼后皮膚發(fā)紅,瘙癢時可暫停用,癥狀消除后再用,治甲狀腺癌痛有效。
(2)取蜈蚣10條,生罌粟殼、陳橘皮、蚤休、紫花地丁各45g,硼砂、全蝎、乳香、沒藥各30g,銀珠9g,麝香1.5g,研成細(xì)粉,用前取適量以蕎麥面粉稀糊調(diào)制,視疼痛部位大小,外敷于與病灶相對應(yīng)的皮膚處,每24小時或2日換藥1次,對肝癌痛療效較好。
11.治療肝癌:蜈蚣、阿魏、五靈脂各15g,紅娘(糯米炒)4.5g,炙狼毒9g,露蜂房21g,急性子24g,全蝎、僵蠶、木鱉子、威靈仙各30g,山慈姑50g。共研細(xì)末,水泛為軟堅丸,每服1.5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能使癥狀緩解,腫塊軟縮,延長生存期。
12.治療絨毛膜癌:蜈蚣2條,露蜂房6g,白花蛇60g。切碎,水煎服,每日1劑,2次煎服。能使腫塊消除,轉(zhuǎn)移癥狀緩減,迄陰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試驗連續(xù)多次均為陰性,可獲痊愈。
13.治療惡性淋巴瘤: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黃、血竭、枯礬各30g,輕粉2g,硼砂、白硇砂、蘇合油、白及各15g。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綠豆大,每服3g,每日3次。能使腫塊軟縮,壓迫癥狀緩解??蛇B服3~6個月。
14.治療肺癌:蜈蚣、穿山甲各24g,硫磺、露蜂房各9g,壁虎、制馬錢子,全蝎各12g,石見穿、急性子各30g,僵蠶60g。共為細(xì)末,煉蜜和為抗癌丸,丸重3g,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黃、天門冬各6g,麥門冬、玄參各4g,浙貝母(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g,生甘草、薄荷各1.5g。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漿,每日1劑。能使血痰、胸痛等癥狀緩解,癌腫縮小,X線復(fù)查陰影消失。
15.治療眼瞼基底細(xì)胞癌:制蜈蚣50g,制馬錢子50g,菊花100g,海藻100g,三棱100g,莪術(shù)100g,山慈姑100g,漏蘆100g,黃連lOOg,蚤休75g,馬藺子75g,紫草25g,熟大黃15g。上藥共研細(xì)末,用紫石英1000g,煅紅置于2000ml黃醋水中,冷卻后將其過濾,以此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每次25~30粒。本方治療2例眼瞼基底細(xì)胞癌,均愈。分別隨訪8年到10年,均未見復(fù)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