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祛濕,不少人就想到紅豆薏米粥,其實紅豆薏米粥不但祛濕效果一般,還整體偏寒,只適合濕熱體質(zhì),其他類型的濕氣重人群吃了不但見效甚微,還容易傷了陽氣。
為什么喝了那么多紅豆薏米粥,濕氣還是那么重?
我們身體里有個器官叫脾,脾在我們的身體內(nèi)起什么作用呢?它是負責把身體的水汽運送到各個地方的,比如運送到腎臟,就可以通過排尿排出去,運送到毛孔,就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去。
脾最喜歡干燥,不喜歡濕噠噠,所以如果體內(nèi)濕氣過多,脾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累,會傷,脾傷了,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虛,脾虛弱的話,運化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堆積在體內(nèi),無法出去,自然濕氣就更重,濕氣和脾虛是惡性循環(huán)的關(guān)系。
也因此,要想祛濕,就必須祛濕加上健脾,同時進行,才有用。
很多人說,為什么我喝了紅豆薏米粥、紅豆薏米粉沒有用啊,濕氣重還是那么重?就是因為你光祛濕,沒有健脾。
而且,這個食譜里薏米是祛濕的,但紅豆卻是護心的,沒有祛濕的作用,中醫(yī)講“紅豆祛濕”,其實這里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很多人不懂中醫(yī),弄錯了,這樣一來,你能指望去掉多少濕氣呢?
健脾最厲害的是芡實
健脾,最厲害的是一種長在水里的植物——芡實。芡實又叫雞頭米,有“水中人參”的美名,常用來健脾祛濕。
據(jù)醫(yī)學古籍記載,芡實味甘澀、性平,有健脾祛濕、固腎益精、補中益氣、抗衰延年的功效。芡實可以健脾,可調(diào)整脾胃功能,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芡實還能固腎,腎好了,排尿功能就強,身體的水汽通過尿液排出去了,變得干燥了,這也是祛濕的一個大招啊。
健脾祛濕,推薦一個經(jīng)典的食療方子
但是光吃芡實是不夠的,因為芡實本身祛濕的作用不是很強,還需要配合其他祛濕效果更明顯的食材來進行,比如薏米仁、赤小豆等。
《本草綱目》里有一個健脾祛濕的方子,叫赤小豆薏仁茶,它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diào)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健脾固腎,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口干口苦進行調(diào)理。
赤小豆薏仁茶的方子流傳很久了,尤其是廣西、廣東一帶濕氣嚴重的地區(qū),幾乎都知道喝點赤小豆薏仁茶來祛濕。
赤小豆薏仁茶的具體做法
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各5克,其他各1克,薏米仁炒到發(fā)黃,將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入電飯鍋加水,按煮粥鍵(用鍋的話就煮兩小時),煮好后,將淡竹葉、馬齒莧、槐米、綠茶用紗布包好,投入電飯鍋,再煮半小時即可。喝茶即可,一日可多次。
人體的循環(huán)周期是28天,若能連續(xù)喝28天,濕氣會大大減輕,濕氣重導致的虛胖、大便不成形、四肢浮腫、頭暈身沉、女性白帶過多、男性陰囊潮濕等疾病都可以隨之解決。
現(xiàn)代人懶散,往往會嫌麻煩而不能堅持,導致祛濕效果不佳,這時也可以選擇購買成品,市面上的赤小豆薏仁茶種類很多,購買時記得看好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