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兒童心理課堂 ID:guanaibaby
樂嘉帶四歲的女兒徒步的消息傳出,一時間激起千層浪,肯定的,贊揚的,質(zhì)疑的,反對的,說什么的都有,熱議不休。有人贊同樂嘉跟女兒強調(diào)的“堅持”、“努力”,而網(wǎng)友則看到他違背女兒的意愿,用態(tài)度強迫她完成徒步活動。
我想說,在中國,從來都不缺“狼爸虎媽”式的家長,旁人這樣的贊同和質(zhì)疑都并沒有什么新意。
前幾年,“狼爸”蕭百佑、“鷹爸”何勝烈正被熱議。狼爸把他的四個孩子全部“打”進名校,三個進北大,一個進中央音樂學(xué)院,看起來非常有出息。
鷹爸的孩子“裸跑弟”多多,小小年紀在冰天雪地里裸跑,爬富士山,開飛機,玩帆板,考大學(xué),教育十分超前。對于多多,鷹爸體罰起來,也是平常孩子承受不了的程度。
我們一群朋友討論到底該不該打孩子的時候,其中一個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就得打,不打不成器?!闭f的時候,神色凝重,表情肅穆,充滿了對整個民族未來的擔(dān)憂。
而我恰恰十分了解這個人的家庭情況,他的孩子,他打起來也是劈頭蓋臉,毫不留情的。得知“狼爸”、“鷹爸”其人其事,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打起孩子來更理直氣壯了。
因為這個人的言論,我有意深入了解整個事件,特意去看狼爸和鷹爸的訪談節(jié)目。我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這個人他引狼爸、鷹爸為知音,不見得狼爸鷹爸他們會待見他。因為,狼爸鷹爸打孩子并不是像他那樣隨隨便便就打的。
狼爸蕭百佑說過一段話:“有一個最重要一點,體罰孩子的時候,在規(guī)矩之前,講清楚之后打,千萬不要發(fā)脾氣,其實大家反對打,我也反對打,我反對的是什么打呢?家暴式的打,發(fā)脾氣的打,教育孩子千萬記住兩點,第一,不要在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教育他,第二,千萬不要有脾氣?!?/p>
你看,他非常冷靜克制,而且他強調(diào),千萬不要有脾氣。而那位標榜“孩子必須打”家長,他打孩子的時候,先是突如其來的變臉,再是氣急敗壞的歷數(shù)“罪行”……我為什么知道?因為他打的時候,我們這些外人在場。
對狼爸鷹爸這樣的人,媒體新聞鋪天蓋地的報道,多多少少有些妖魔化,過度的描述他們對孩子的嚴苛管教,讓人覺得好像他們的教育就是一個“打”,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其實不然。
我們過度關(guān)注他們過于嚴苛的教育方式,卻忽略了他們的嚴苛是有規(guī)矩的,冷靜的,克制的嚴苛,不是恣意的發(fā)泄,也不是單純的暴力。
在訪談節(jié)目上,魯豫問鷹爸:“你(對孩子)做過什么后悔的事情嗎?”
何烈勝說,有一次,他姐姐在換衣服,我跟他講,我說姐姐在里面布簾子拉起來的,我說你不要去看,結(jié)果孩子出于好奇心,他還是偷偷地跑進去,把那個簾子拉開來看,然后我當時上去就給他一個耳光,打過他之后,我覺得心里面特別的后悔,雖然我崇尚鷹式教育,但是我覺得不應(yīng)該打孩子。體罰,不是摧殘他心靈的這種體罰,而是他自己有一種積極性的,要么就是面壁思過,要么就是做平板支撐,要么就是一個小時的鍛煉,或者做家務(wù)。
你看,鷹爸說后悔,是因為,他覺得那一巴掌羞辱了孩子,摧殘了他的心靈,而且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那些打孩子的家長,有幾個能做到鷹爸說的這一點?
我這么說,并不代表我全盤認同狼爸鷹爸的教育方式,最起碼的一點,“打“這件事上,我不認同,體罰教育猶如刀尖上的舞蹈,我不認為自己有那個本事保證我的孩子身心永遠不受傷,所以,我不會模仿。
但是,真正摒除個人主觀印象,深入了解其人其事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對孩子的教育上心,對孩子的成長用心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有原則,有規(guī)劃,有思索,并不是一味胡來的。這些是我非常欣賞的。
“鷹爸”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明確,他說,多多10歲之前,會嚴格按照我的規(guī)劃行進,家長是教練;10歲到16歲,我作為參謀長,允許多多獨立思想介入;16歲以后多多將以他的思想決定他的行為,我只是顧問;20歲以后,我成為觀眾,為他喝彩,為他療傷。
他說:“可惜很多家長搞反了。小時候放任不管,長大發(fā)現(xiàn)出問題了,再對孩子指手畫腳!”
由此可見,他對孩子教育的問題是有真正的用心的思考過的,雖然有讓人詬病的體罰,但大方向是對的。比起動不動把孩子打一頓,從未卻想過孩子的未來,從沒思索過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家長,鷹爸有本質(zhì)的不同。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事情是,狼爸蕭百佑和鷹爸何勝烈本身都是高學(xué)歷人士,也是成功的企業(yè)家,這樣的人,身上一定是有優(yōu)點和閃光點的,于孩子來說,長期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起的作用恐怕要比“打”的作用要大。
他們的教育方式存在爭議,存在爭議的意思是,大眾覺得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或者也可以說,超出了大眾的承受范圍,但是,他們的孩子某些方面確實出眾,我們不能籠統(tǒng)的說他們的教育是成功還是失敗,所有我們說存在爭議。
但是,那些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體罰上,一言不合就開打的家長,那些自己不求上進,渾渾噩噩度日,卻要求孩子優(yōu)秀的家長,那些對孩子不管不教,卻要求孩子出眾的家長,那些把孩子當成玩偶,喊著“教育孩子”的口號,卻更多的是發(fā)泄自己的家長,他們的教育都一定是失敗的,不管他們的孩子將來取得什么樣的所謂的“成就”。
別人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鑒,但你要是想學(xué),請一定要學(xué)到精髓,否則,那不叫借鑒,只能是模仿,畫虎不成反類犬。
有一部分家長,連提取別人教育方法的精髓的能力都沒有,他做的只是把聽來的只言片語,拿來做捍衛(wèi)自己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的武器。
那根本不是學(xué)習(xí)別人優(yōu)秀的教育方法,那是鞏固自己愚蠢的教育方式。我只能說,孩子出生在你的家里,真是不幸!
- END -